杜壆接到命令之后,步伐匆匆地离开了原地。他此行的目的地乃是情报司,因为他需要与时迁会合,共同执行一项重要任务。
此刻的赵桓内心焦急万分,但却无计可施。他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而他身边的几位妻妾见到这一幕,纷纷走上前来,试图宽慰他、为他排忧解难。她们轻声细语地劝说着赵桓,希望能够让他稍微放松一些。
时间转眼来到了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了地面上。就在这时,一名小太监神色慌张地一路小跑着冲进了东宫。只见他气喘吁吁地喊道:“殿下,不好啦!陛下要召见您呢!”听到这个消息,赵桓心头一紧,赶忙简单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仪容仪表,随后便快步朝着御书房走去。
当赵桓刚刚踏入御书房的时候,一眼便瞧见了蔡京、童贯和杨戬等几个人正站在那里。赵桓连忙躬身准备行礼,然而还未等他完全弯下腰去,坐在书桌后的赵佶便摆了摆手说道:“罢了罢了,不必多礼。”
“多谢父皇。”赵桓应了一声,然后向前迈了几步,开口问道:“不知父皇今日召儿臣前来所为何事啊?”
赵佶没有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伸出手指向了书桌上摆放着的一本奏折,并示意赵桓过去查看。赵桓不敢怠慢,急忙上前拿起那本奏折仔细阅读起来。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色变得越来越难看,最后甚至愤怒地拍了一下手掌,大声吼道:“真是可恶至极!实在是太可恶了!没想到三弟竟然战败了,而且还是率领着十多万大军啊!这……这怎么可能会输呢?”
“殿下息怒,殿下息怒呀!嘉王殿下目前仍被困于晋城之中,处境危急万分呐!此时此刻,咱们最要紧的事情理应是想方设法将嘉王殿下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蔡京一脸惶恐地连忙劝阻道,额头上甚至冒出了些许汗珠,显示出内心的焦急与不安。
“没错没错!蔡太师所言甚是。”杨戬也赶紧随声附和着,一边点头哈腰,一边用眼角余光偷偷观察着众人的反应。
赵桓则满脸忧虑地望向自己的父亲赵佶,语气凝重地问道:“父皇,对于眼下这般情形,不知您心中可有应对之策?”
赵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脸上满是懊悔之色,缓缓开口说道:“唉……朕起初本以为新组建的军队已然具备足够实力能够剿灭那田虎之乱,于是便有意让楷儿借此机会前去磨砺一番、增长些见识和阅历。
怎料想,终究是楷儿太过年轻气盛,经验不足,以至于陷入如此险境。事已至此,桓儿,依你之见,对此我们究竟应当如何行事呢?”
听到赵佶的问话,蔡京心中一喜,赶忙抢着回答道:“官家,微臣斗胆进言,依臣之见,当下最为妥当的办法乃是派遣童大人统率十万禁军前往救援,方可解此燃眉之急。”
要知道,当初提议让赵楷出征以分散赵桓势力的计谋正是出自蔡京之手。由于深知赵桓对他们蔡家心怀不满,蔡京一直忧心忡忡,生怕日后赵桓一旦登上皇位,就会借机对蔡家发难。
因此,此刻的他急于表现自己,企图通过积极献策来挽回局面,并进一步巩固自身在朝中的地位。
杨戬赶忙附和着说道:“的确如此啊,官家!想当初童大人攻打方腊之时可谓是势如破竹、连战连捷,此次若派他出征,定然能够旗开得胜。”
赵佶将目光投向童贯,和声询问道:“童爱卿,不知对于此番派遣将领一事,你有何看法呀?”
只见童贯恭敬地向赵佶行了一个大礼后,缓缓开口应道:“启禀官家。微臣以为,当下之情形唯有请太子殿下去一趟,方可化解这场危机。”
说话间,童贯始终低着头,目不斜视,完全没有在意一旁蔡京和杨戬那几乎要把他生吞活剥般的凶狠目光。
赵佶面露疑惑之色,追问道:“哦?这其中究竟是何深意呢?”
童贯深吸一口气,继续解释道:“据前方传来的战报显示,目前晋城之内尚有七万新军驻守。
然而,要说对这些新军最为了解之人,非太子殿下莫属了。倘若由太子殿下亲自前往指挥作战,不但可以成功营救被困的嘉王殿下,说不定还能够趁此良机一举剿灭那田虎逆贼。”
童贯有条不紊地分析着当前局势,条理清晰,令人信服。
赵佶听后,不禁满意地点点头,伸手轻轻捋了捋自己下巴处的胡须,然后转头看向赵桓,面带微笑地问道:“皇儿啊,对于这件事,你可有十足的把握?”
赵桓毫不犹豫地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朗声回答道:“回父皇,儿臣愿意领命前往!”
见赵桓如此爽快且自信满满,赵佶心中甚是宽慰,连连称赞道:“好好好!不愧是朕的皇儿!既然如此,那皇儿你此番打算率领多少人马出征呢?”
“儿臣要一万禁军即可,且儿臣还想要一人。”
“谁?”赵佶疑惑道。
“大刀关胜。”赵桓说道。
赵佶想破脑袋都想不出这关胜是谁,索性就让赵桓自己去要人。
赵桓要一万禁军纯粹是为了不让赵佶怀疑,毕竟他这次要带仅存的几千新军前去,这几千人赵佶并不知道。
蔡京和杨戬还想再说,但立马被赵佶制止,“不必再议,就这么定了,传令太子为河北道行军大元帅,即日起兴兵驰援,撤销嘉王河北道行军大元帅之职,圣旨稍后下达。”
“多谢父皇,孩儿告退。”赵桓行了个大礼。
“去吧,去准备吧,朕静候佳音。”赵佶起身过去将赵桓扶起。
赵桓离开后将蔡京和杨戬两人在心里又狠狠加了一笔,将来对付两家的时候一定要斩草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