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169章 构建国土防御体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华夏大地正酝酿着一项宏伟的战略计划——构建强大的国土防御体系,以抵御可能来自未来的侵略者。

之前因为梦境预言的警示华夏政府已经有这个打算,但因为现实的发展与梦境之中出现了很大的冲突。夏先衍再三询问了华夏守护之灵后,得到了一个令人心悸的答案:守护之灵此刻能够隐隐约约地感知到一种难以捉摸却又无比真实的危机感,这种危机关乎整个华夏的生死存亡!

不仅如此,华夏守护之灵确定,其他文明的守护之灵实力上来后同样也会对这股潜在的威胁有所感应。

这不是华夏的生死存亡,而是整个地星世界的,毁灭来自于外部,这说明之前的预言并没有作废,还是可以参考的。

所以大部分的入侵者会从海洋向着陆地进攻,再配合陆地出现的敌人,将整个地星的人类势力分化,逐步蚕食掉。

基于此,构建国土防御体系的计划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华夏高层关注的焦点。经过反复商讨和权衡,这个计划在国家领导人与守护之灵深入沟通后得以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华夏政府将国土安全列为未来十年两个重要的五年计划中的核心任务之一。为此,精心策划并敲定了构建坚不可摧的海洋防御体系的详细方案。

在众多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北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价值,率先进入了华夏的视野。

与此同时,与华夏保持着紧密合作、堪称“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典范的大俄,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盟友。

通过与这两个国家的密切合作,华夏有望在东北地区建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从而极大地减轻该地区所面临的压力。

其他被选中的国家是华夏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白俄、委内瑞拉、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亚、乌兹别克斯坦和匈牙利,一共六个国家。

然而,在这之中,巴基斯坦的情况稍显特殊,因其国内局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所以最初并未将其纳入考虑范围之内。

但随着古印度地区灵源的诞生的脉络逐渐清晰,加上尼泊尔与巴基斯坦派遣代表团来寻求合作,并提供了不少当地灵源的信息。

经过商讨华夏政府决定开展与这两个国家开展修行功法上的交流。

佛教的起源之地是尼泊尔,尼泊尔的佛教文化孕育出了灵源,但是由于尼泊尔的国教是印度教,佛教的信徒很小,关于佛教文化孕育的灵源之地,已经有了消亡的迹象,为了破局,这才选择和华夏合作。

巴基斯坦继承了印度河流域古印度的大部分区域,同样继承了古印度的佛教文化,而佛教文化所孕育的灵源之地,同样因为其国内缺少佛教信徒,有着消亡的趋势。

古代印度河流域虽然早有古国,却无信史,也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唯一记录了古印度河文明古国的竟是由华夏唐代高僧玄奘所着述的《大唐西域记》一书。

在华夏历史上,对天竺的最早记载在《史记·大宛传》,当时称为身毒(印度河梵文Sindhu对音)。 《汉书》记载:“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天竺国一名身毒”。

身毒其范围主要指今印度河流域一带,所以这些古籍中所说的身毒是巴基斯坦。

至于恒河平原,即今日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在古代称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吠陀史诗的《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

据相关的历史记载和灵源孕育而生的证据,古代佛教文化的真正发祥地并非人们普遍认为的南亚印度,其源头实则位于尼泊尔以及巴基斯坦所处的印度河流域一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源自远古的宗教文化逐渐蓬勃发展,并广泛传播至今日阿富汗境内的喀布尔河流域以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区域,进而得以盛行开来。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塔尔沙漠以东那片辽阔的恒河平原地带,尽管被世人称为“佛国”,但令人诧异的是,在这里却鲜少有重要的史前佛教文化遗址被发掘出来,也几乎找不到那些承载着岁月沧桑的古老文明遗迹。

继续深究,华夏政府发现号称继承古印度文明的印度,竟然没有多少灵源是因为古印度文化孕育而出的。

古印度文明的消亡,让古印度地区的文化已经断代,作为佛教起源之地佛教文化随之没落了。

现代的华夏成了佛教体系最为完整的国家,佛教在华夏分为三大语系,分别为:汉传佛教(汉语系佛教)、藏传佛教(藏语系佛教)和南传佛教(巴利语系佛教)。

古印度文化的灭亡这就使得,当今的佛教,虽然成为世界性宗教,遍布世界各地,佛经也翻译为多种文字。但如果要查找原本,小乘只能查巴利语,大乘只能查汉语和藏语,这是母本。

佛教已经在华夏完成了本土化,融入了华夏文明之中。

巴基斯坦因为没人信仰印度教,所以不用怕印度的文化侵蚀,相反还能跟印度争夺古印度文明的继承权。

而尼泊尔现在国教是印度教,要想阻挡印度文化的侵蚀,就只能求助华夏,借助佛教抵御印度教的文化侵蚀,不然以后将彻底沦为印度的附庸。

灵源开始孕育而生后,印度不是没有想过利用佛教笼络其他信仰佛教的其他国家,但尴尬的是没有几座关于佛教文化的灵源之地诞生,再看看华夏境内关于佛教文化灵源的数量,于是赶紧打消这个算盘,别到最后为华夏做了嫁衣。

而恰好在这个时候,华夏召开关于修行者的研讨会,尼泊尔决定派遣代表团前往华夏,专门商讨有关佛教灵源的重要事宜。鉴于此情况,华夏政府向尼泊尔伸出了橄榄枝,决定将尼泊尔纳入此次重大行动当中,自然而然的巴基斯坦也在合作之中。

除了这两个国家,还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哈萨克斯坦。哈萨克是华夏的“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早在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府(前60年)前,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地区便被纳入华夏的版图,这里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路线所经之地。

所以哈萨克也被应邀选拔修行者进入华夏成立的学宫。

这个计划就等着《法华心经》面世!

当夏先衍成功地宣告《法华心经》完成的那一刻,整个宏伟的计划便如同一台精密的机器一般,迅速启动运转起来。

夏先衍还在金陵的时候,政府方面早已积极行动起来,开始向其他国家发出邀请,并邀请他们共同商讨有关修行的合作议题。

为了吸引各国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到这次合作中来,华夏政府隐晦地抛出了极具吸引力的筹码——修行功法。

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因为对于那些渴望探索修行奥秘、提升自身实力的国家来说,这样珍贵的修行功法实在是难以抗拒。

面对如此诱人的东西,其他国家不得不对这次交流合作给予足够的重视。

合作交流过程中,夏先衍表现出了亲和一面,如春风拂面,瞬间驱散这些人心中的拘谨与不安。

整个谈判过程进展得异常顺利,最终,华夏向这十个国家的修行者们提供了数量颇为可观的宝贵名额。

然而,由于修行功法涉及到大道规则,根本无法用其他语言翻译传达其中蕴含的规则与修行要义。因此,这些有幸被选派至华夏进行深入学习的修行者们就必须要熟练掌握汉语。

当人类成功觉醒灵觉之后,自身的学习能力已然发生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

曾经让人感觉非常晦涩难懂,很难学习的汉语,学习起来简单了许多。

华夏政府考虑到以后来华的修行者会更多,于是在古都长安,神都洛阳,燕都燕京,左海闽都,天府锦城,五座城市成立了修行学宫。

五座修行学宫不仅敞开怀抱欢迎来自国外的修行者前来深造学习,同时也向国内的修行者伸出橄榄枝。此外,分布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华人修行者同样拥有申请入学的资格。

为的就是笼络天下英才汇聚一堂,共同探索修行之道的奥秘。

其中,位于燕京的修行学院选址于明十三陵东侧的蟒山之上。其山势起伏如大蟒,绿树成荫,自然风光秀丽迷人。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这座学宫宛如隐匿于尘世之外的仙境一般,暂时命名“燕京蟒山灵修学宫”,简称燕京学宫。

洛阳的修行学院则坐落于洛水之畔,正好处于丝绸之路公园的对岸。滔滔不绝的洛河水流淌而过,仿佛诉说着千年古都的辉煌历史。在这里,学员们能够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氛围和厚重的历史沉淀。此学宫暂名为“洛水灵修学宫”,简称神都洛水学宫。

长安的修行学宫选定在渭水之畔,与秦汉渭河湖畔湿地公园隔岸相望。奔腾不息的渭河水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替,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这座学宫暂时被命名为“长安渭水灵修学宫”,简称渭水学宫。

闽都的修行学宫选择建在鼓山西侧,紧挨着闽省理工大学(鼓山校区)。鼓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静静地铺展在闽江之畔。山势巍峨而不失秀美,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此学宫暂定名字为“闽都鼓山灵修学宫”,简称闽都学宫。

锦城的修行学宫则是选定在锦城与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隔江相望的江安河南岸。源自于都江堰的江安河,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轻轻环绕于蓉城之侧,为这座城市增添了几分温婉与雅致。这座学宫暂时被命名为“天府江安灵修学宫”,简称天府学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