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掌洞天福地,建人间仙国 > 第229章 崇德向善之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夏先衍望着眼前的华夏守护之灵,此刻的他越来越像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人,眼神中满是理解与劝慰,轻声说道:“前辈,您莫要生气。以前,我们国家相对落后,一些人被其他国家的意识形态所蛊惑、洗脑,从而迷失了自我。但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各方面都在快速进步,这种情况也在迅速改变。我们总得给他们一个转变的机会,不能一开始就将他们彻底否定。

我们不能将人一棒子打死,惩前为了毖后,治病为了救人。

您说的那一类人本身就与我们的理念相悖,所以不用理会他们,等到我们华夏对于修行的秩序健全后,这类人没有悔悟那只能离开华夏。”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道:“现在,所有的灵源之地都向大众开放,灵觉觉醒的条件也已经公之于众,这些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绝佳机会。如果有些人依旧不愿意改变,那也就证明他们真的是无可救药了。”

华夏守护之灵也跟着叹了口气,指了指自己的脑袋,神情严肃地说道:“我能感知人的善恶,有些人真的是到了无药可救的地步。到现在还在沉浸在自己认知的世界中。

有的人就是单纯人性之恶,还有些人他们就像长不大的巨婴,无论外界给予他们多少帮助和关怀,只要没有将好处直接送到嘴边,在他们眼中,那就是别人的错。”

他微微顿了顿,似乎在平复内心的情绪,接着说道:“这些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只想着索取,却从不考虑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他们看不到国家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所做出的努力,也无视身边人给予的支持和帮助。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自己的利益和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一旦没有得到满足,就开始怨天尤人,仿佛整个世界都亏欠了他们。”

夏先衍听闻,脸上也露出了无奈的神情,这个世界不缺乏精致利己主义者。

还有一些存在着一些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而很多时候,当他们撞了南墙,却往往已经没有了回头的机会。

但即便如此,他依然跟国家领导一样的想法,希望能够给这些没有对国家对社会造成重大危害的人一些能够悔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心态,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政府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政府应是‘医生’而不应是‘屠夫’,要有‘容错’和‘纠错’的心态,为的是病人的早日康复,而不是连人带病都灭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生活和社会中,不能苛求他人尽善尽美。

人性之中有善也有恶。

华夏的公序良俗要树立一个向善的社会,社会需要有明确的规范来引导人们的行为,要让人性中的恶得以束缚。

法律和道德便在这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且相互补充的作用。

法律,作为社会的底线,它以强制力为后盾,明确界定了人们行为的边界。无论是谁,一旦触犯法律,都将受到相应的制裁。法律的存在,确保了社会的基本秩序和公平正义。

道德,虽不具备法律的强制力,却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

世界规则的突然改变,为华夏政府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得以向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的理想社会迈进。这一理念源自古老华夏文明,描绘着一个人人为公、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如今,实现这一愿景有了更为切实的土壤。

在构建这样的社会进程中,提升政府公职人员的道德水准成为首要且关键的任务。

公职人员作为国家治理的直接参与者,其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肩负着为民众谋福祉的重任,他们的道德素养直接关乎政府公信力、政策落实效果以及社会发展走向。

华夏守护之灵虽未明言,但夏先衍心里如明镜一般,料想到国家领导人定会安排华夏守护之灵在各个关键部门展开一次细致的筛查。

在当前的局势下,确保各个部门公职人员的纯洁性与忠诚度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这项工作由华夏守护之灵来执行可谓是再合适不过。

华夏守护之灵在与人类的接触中,身上逐渐沾染了浓郁的人情味,它开始理解人类的喜怒哀乐,懂得人类的悲欢离合。

然而,无论它的情感如何变化,其存在的根本属性 —— 神性,始终未曾改变,神性就意味着公正。在进行筛查时,它不会被个人情感、利益关系所左右,也不会受到世俗偏见的干扰。它凭借着自身的神性,能够精准地感知到每个人内心的善恶、忠诚与背叛。

华夏守护之灵与夏先衍聊了许久。夏先衍这时候才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领导正在引领华夏走向一条与其他文明不一样的路。

华夏所建立的是一个崇德向善的国家,所追求的是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统一。

在华夏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家、国、天下的理念也在岁月的磨砺与沉淀中,应运而生。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思想浪潮汹涌澎湃。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的思想,将个人的修养、家庭的治理与国家的繁荣、天下的太平紧密联系在一起。

孟子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强调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家、国、天下成为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们的价值追求不再局限于个人和家族的利益,而是上升到了为国家和天下谋福祉的高度。这种思想观念的形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随着历史的演进,家、国、天下的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

虽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形态发生了变化,但家、国、天下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成为了华夏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源泉。

在近代华夏,面对列强的侵略和民族的危机,家国天下的理念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无数仁人志士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挺身而出,为实现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英勇奋斗。

从林则徐虎门销烟到五四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新华夏建立,家、国、天下的理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家、国、天下的理解更加深刻,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繁荣昌盛,人民才能安居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