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衍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对于这些社火表演者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好事。那些在社火表演的上空凝聚的信仰之灵,将对这些参与者的灵觉觉醒给予莫大的助力。
于是,他轻声吩咐王言,让他将此事简要告知姜承民,再由姜承民传达给社火表演者,让他们不必忧心,反而可趁着春节期间的表演,尽情汲取更多的造化之气,借此加快灵觉觉醒的步伐。
“前辈,这些信仰之灵最终会归往何处,是心之世界吗?” 夏先衍交代完后心中还是有疑惑,他向华夏守护之灵请教。
“并非如此,心之世界乃是一处极为特殊之地,超脱于我们当下所处的世界。” 华夏守护之灵为了让夏先衍能更好地理解,随手在空中勾勒出两个圆。
同等大小的两圆相切有一个共同的切点。
“瞧,一个圆代表地星所在的物质世界,另一个则象征着元气世界,它们彼此独立,却又相连。”
紧接着,华夏守护之灵又画出一个新的圆,这个圆要小很多,但它刚好是以之前两圆的切点为圆心,与物质世界和元气世界分别相交。
“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圆与元气世界相交的部分,便是信仰之灵所处的真正位置,也是华夏人文始祖修养的地方。而我们所看到它们现身的地方,正是与物质世界相交之处,这是处于物质世界的一处空间。”
夏先衍想了想,“前辈,这个圆剩下的两处代表心之世界?”
华夏守护之灵点了点头,随后,他在这三个圆之外,虚画了一个超级大的圆,它如夜空般无边无际。
比划了一圈华夏守护之灵指着空白的地方说,“而这就是星海宇宙!”
“明白了吗?” 华夏守护之灵目光温和地看向夏先衍。
夏先衍连忙点头,眼中满是敬佩与感慨:“前辈,我懂了。我们的先贤实在太了不起,在元气尚未化显的古老年代,竟能硬生生地在规则的夹缝中,开辟出一条独一无二的大道。”
华夏守护之灵微微颔首,接着说道:“正是如此,所以我有意将这个世界的名字改为华夏道之世界。”
夏先衍思索片刻,由衷赞同:“可以,这个名字与世界的本质更为契合,让人一听便容易理解。那信仰之灵所在的世界,叫‘灵界’如何?而他们能够现身的空间,我们称其为‘灵境’,前辈觉得这个名字合适吗?”
“挺好,你想出的名字恰到好处。” 华夏守护之灵面露赞许之色。
“嘿,我这也是借鉴了我们的国士钱先生所创造的名字,用在此处,倒也十分应景。” 夏先衍略带谦逊地笑道。
华夏守护之灵点了点头,继续解释道:“所以你应该明白了吧,这些信仰之灵,你虽能看见,实则它们是以分身投递的形式呈现,且处在一个独立的空间内。”
“啊,我竟丝毫没有察觉,原来是分身,我还以为真身降临。空间相隔,我怎么没感觉到。” 夏先衍面露惊讶之色。
“那是自然,不然为何你只能神识接触到他们,待你能够熟练掌握空间之力,便能敏锐地感知到是否处于同一空间。”
夏先衍不禁思索,掌握空间之力,那该是多么遥远的目标啊:“那得耗费很久吧!”
华夏守护之灵望着天空中的信仰之灵,缓缓地说道:“总归可以实现的。”
得到答案的夏先衍没有继续跟着社火队伍,而是想趁着夜色进入了李家龙宫。李家龙宫紧挨着陇西县博物馆,两座灵源之地共同组成了陇西的修行道场。
夏先衍带着小队穿过人群熙攘的北关正街,直奔李家龙宫。宫门前,唐太宗御笔“李家龙宫”四字在灯光下泛着鎏金光泽。
由于社火表演的吸引,此时灵源之地的人并不多。
夜幕下的李家龙宫,更显神秘与庄严。龙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建筑面积达2.5万平方米。虽然历经沧桑,数次遭毁,但如今的李家龙宫,在修复后依然保留着其原有的风貌。宫殿内殿堂林立,古柏森森,环境肃穆,颇为壮观。
此时的龙宫被花灯装点得格外梦幻。“灵蛇献瑞?灯火良宵” 灯展正热闹,一盏盏花灯似繁星落入人间,有俏皮可爱的生肖蛇灯,也有融入陇西本土人文景观的大型落地灯,威远楼、陇西堂的模样在花灯里活灵活现。暖黄的灯光与古色古香的建筑交织,把龙宫衬得如梦似幻。
夏先衍缓缓步入龙宫,只见西主殿屋脊上安放的九条雕龙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整个院落中,大大小小共有一千八百九十九条雕龙,象征着“十八子李”的根深叶茂。他们沿着宫殿内的石板路前行,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了历史的脉络上。
很快一行人就来到了主祭堂,主祭堂高悬的 “陇西堂” 匾,在灯光下透着神圣。
自古以来,李姓族人均在此祭祀祖先。他们走进主祭堂,只见殿中供奉着道教始祖李耳、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的牌位,香火鼎盛,烟雾缭绕。
透过烟雾,仿佛能看到当年李氏族人在此祭祀先祖的庄重场景。
唐高祖李渊画像牌位前,香火微微晃动,似在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侧墙上,《大唐疆域图》展开,大唐盛世的辽阔版图,让大家遥想起那个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时代。
石韫玉突然兴奋地喊道:“快来看呀,这砖雕太精美了,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马上就要活过来了!”
众人闻声,纷纷围拢过去。那是北宋时期的砖雕脊兽构件,虽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却依旧精美绝伦,宛如一件稀世珍宝。每一处线条、每一个图案,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仿佛在轻声诉说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故事。
李风禾轻轻伸出指尖,缓缓掠过砖雕的纹路,浮雕上的狻猊、獬豸在雪光的映照下若隐若现,仿佛即将挣脱砖石的束缚,破壁腾空而去。她吃惊地看向夏先衍,眼中满是疑惑与好奇:“真的不会活过来吧?”
石韫玉也凑得更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与狻猊对视着,仿佛要从它的眼中探寻出秘密,“是啊,队长,它们会活过来吗?”
夏先衍运起灵力,仔细探查一番,发现其虽有灵性,但终究只是历史文物,“我现在也不知道最后的走向。这得看它们完全修复之后的情况,或许到那时,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知何时,远处传来悠悠古韵,是《梦回陇西堂》沉浸式演出开场了。大家寻声而去,只见演员们身着古装,身姿婀娜,舞步轻盈,在光影交错间,重现着陇西的往昔。
李世民、长孙皇后、唐玄奘、李白等人物一一登场,与游客互动,让人身临其境,仿若穿越回唐朝。王言兴奋地与 “李白” 对诗,逗得周围人哈哈大笑。
北宋砖雕脊兽,形态生动的狻猊、獬豸等神兽构件;元代建筑遗存,蒙元时期木构实例;明代祭祀遗物,含主祭堂内《大唐疆域图》摹本、李渊画像牌位及\"陇西堂\"金匾;清代\"仰弥高\"竖匾,康熙三十七年悬于北天第一门。
这些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历朝历代对于李家龙宫的修复与重建,宛如一部部无言的史书,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唐末时期,随着李唐王朝的没落,李家龙宫也遭毁。此后,宋、元、明及民国时期,李家龙宫虽历经多次修复与增建,但始终未能完全恢复其鼎盛时期的规模。
唐末时期,随着李唐王朝的衰败没落,李家龙宫也难逃厄运,惨遭损毁。此后,宋、元、明及民国时期,李家龙宫虽历经多次修复与增建,但始终未能完全恢复到其鼎盛时期的规模。
元气的出现,为李家龙宫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夏先衍的仔细探查,他发现这里灵源诞生的根源,不仅仅是现存的文物与古建筑,更是脚下这片土地。
这是一片由历史层层堆积而成的遗迹,承载着无数的历史与记忆。如今,在废墟之上重建的李家龙宫,正借助造化之力,进行着某种神秘的自我修复。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的 “李家龙宫”,将以更加辉煌的姿态,重现于世人眼前,续写其千年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