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四章 传本王令
顺统五年的春天,朱樉带着一万精锐部队,无数的农作物以及一份日月之国融入大明的国书,正式启程返回大明。
这一路上,朱樉的队伍浩浩荡荡,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经过两个月的长途跋涉,朱樉终于率领大军抵达了樱花行省。
在这里,他与驻扎的齐王朱榑会合。
朱榑得知朱樉的来意后,毫不犹豫地抽调了北方舰队,辽东舰队和北海舰队中的八支大型战队,以增强东海的防御力量。
同时,他还派遣了陆战队的精锐部队进入长江,拱卫应天。
当朱樉抵达山东时,他立即通过官安局的情报网传信给朱棣,告知自己的行程和安排。
朱棣收到消息后,迅速做出了相应的部署。
长城兵团开始向山东靠拢,西域兵团则撤回西安,并摆出向应天进军的姿态。
与此同时,草原兵团接管了长城兵团和西域兵团的部分驻扎区域,负责拱卫边疆,确保大明的边境安全。
东南亚兵团,西兵团以及东南亚舰队,这些强大的军事力量被调往两广和云南等地,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军事演习。
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调动,涉及数百万兵力,这一切都在朱樉的精心策划和操控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整个应天城却对这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毫无察觉。
顺统五年六月,经过将近一年的拖延,刘璟终于带着秦王回到了应天。
然而,当他们抵达应天城时,却发现城门紧闭,城墙上的火炮全部揭开了遮盖的雨布,城墙之上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片戒备森严的景象。
显然,应天城已经进入了戒严状态。
当朱樉和朱榑率领的三万人马接近应天时,城墙上的守军已经严阵以待,火炮装填完毕,枪支也已上膛,气氛异常紧张。
“这是什么情况?”朱樉见状,眉头紧皱,满脸狐疑地问道。
与此同时,朱樉封锁大军调动消息的同时,应天城内发生的一切也同样被严密地封锁起来,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刘璟无奈地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朱榑站出来说道:“二哥,要不我带人先去探探情况?”
“回家还需要探查情况吗?”朱樉满脸狐疑地看着朱榑,似乎对他的提议感到十分诧异。
杨风见状,赶忙凑到朱樉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
朱樉听后,脸色微微一变,但还是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杨风得到指示后,立刻带着一队人马匆匆离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朱樉在原地焦急地等待着。
终于,杨风的身影再次出现在视野中,他的步伐显得有些急促,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禀报。
“王爷,大事不好!”杨风一见到朱樉,便气喘吁吁地喊道,“太上皇他……他于昨日病逝了!”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让朱樉震惊得几乎站立不稳。
他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杨风,嘴唇颤抖着,却发不出一丝声音。
而此时,朱标的营帐中也传来了一阵惊呼。
原来,朱标在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如遭雷击,一口鲜血喷涌而出,随即昏倒在地,生命垂危!
不仅如此,朱雄英也因为连日来的劳累过度,再加上父亲病危,爷爷去世的双重打击,身心俱疲,最终病倒在床,无法起身。
面对这一连串的变故,朱樉强忍着悲痛,定了定神,然后高声喊道:“传本王令,打出旗帜,全军加速前进!”
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一种决绝和果断。
紧接着,他狠狠地一鞭子抽在马屁股上,那匹骏马吃痛,如离弦之箭一般疾驰而去。
一旁的朱榑听到这个消息后,同样难以接受。
他紧咬着牙关,努力不让自己的情绪失控。
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后,朱榑立刻命令自己的手下人中控大军,然后快马加鞭,追上了朱樉。
三万大军在朱樉和朱榑的带领下,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迅速向前推进。
他们高举着秦王和齐王的王旗,气势磅礴,威风凛凛。
原本在城墙之上警备的士兵们,看到这一幕,瞬间不知所措。
他们面面相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手中的长枪也不由自主地放了下来。
毕竟,秦王在他们心中可是如同神只一般的存在。
谁敢用长枪对准神呢?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啊!
驻守城门的将领,乃是朱樉亲手培养起来的东宫将领,更是最早的一批旅长之一。
当他远远望见朱樉与朱榑二人拍马疾驰而来时,不敢有丝毫怠慢,急忙下令让人打开城门,恭迎两位王爷进城。
然而,那紧随其后的三万大军却被无情地隔绝在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