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往事莫回头 > 那缕飘失的心殇(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据日本军队后来发表的统计资料,第11军战死4506,负伤人,第2军战死2300,负伤7600人,还有900病死的,连同海军及陆海航空兵的伤亡人数,总计约3.55万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根据各部队战斗详报统计的日军伤亡人数为25.6万人。很显然,日本发表的数字偏低,而军令部发表的数字则偏高。

武汉会战之后,本来就感兵力不足的日本军队,随着战线的逐渐延长,兵力益发感到不足,无力再组织像淞沪、徐州和武汉会战这样大规模的、以攻城略地为目标的战略进攻,而被迫转为战略保守。这就使中国的抗战由战略防御阶段发展为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军则陷入了它自身所最不愿意进行的持久战的泥淖之中,无法自拔,从而导致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由军事打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以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由以主要兵力进行正1面战场的作战,改为转移兵力进行敌后战场的“治安、安抚”作战。

日本国力因损耗过巨而开始急剧表面化。日本是一个岛国,战略物资缺乏,主要依赖输入,而当时日本的经济实力并不很强。据日军战史记载,“七七”事变时日本“储备的黄金,包括发行纸币的准备金,全部只不过十三亿五千万日元”。

而对日本国内来说,对战争规模起着制约作用的,实际上还是它的黄金储备量。它意味着日本的货币储备量从最初就限定了这场战争。日本发动了战争,却又千方百计地谋求早期解决。

为了维持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从海外输入的军需物资总额达到九亿六千万日元。到翌年的6月,为了进行武汉会战,连学校教练用的步枪都被收回,用于装备扩建的军队。更由于兵员的不断增加,国内劳力、粮食、能源均感不足。

武汉会战结束后的1939年,日本军费的支出已达61.56亿日元,已远远超出了日本国家的储备量,从而使日本国力穷困急剧表面化,已经失去了充分保障军队军事物资供应的能力,从而加重了中央统帅部首脑的痛苦和压力,以致其参谋总长和陆相自称——外强中干是我国今日的写照,时间一长就维持不住了。

在武汉会战之后,日军的编制、装备和部队战斗力,总的来看比会战前有所下降。这也是日本不得不改变其政治和军事战略,企图“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重要原因。

鸡公山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位于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内。2008年11月,河南省文物局对信阳市鸡公山风景区南岗花旗楼进行维修和重新布展,辟为武汉会战历史纪念馆。

花旗楼原为英国驻武汉商人柏尔恩1918年所建,因后转售汉口美国花旗银行而得名。1937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武汉行营在鸡公山征用此楼作为蒋介石的临时行营,并就近修建了防空洞。

1938年夏,蒋介石曾在此主持召开“中原会议”,分析日军“长江跃进”的战略,修订保卫大武汉的计划,部署武汉外围对日作战。

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的陈诚,在其《私人回忆资料》中所写《武汉会战之教训》比较符合历史史实。

指导计划固应按各时期情况适宜变更,但如变更频繁,又使作战军不能追击追随到达所需战区。此次会战中之最高指导即有此弊端。

指导计划须顾虑部队现状及实力,尤其在持久战之基本原则上,其始终目的何在,似应预先计及,否则处处追随敌人,对作战试探性之处置,必难贯彻始终。例如此次武汉撤退时机,原来决定在8月底,后改为9月18日,又改为9月底、双十节。直至10月20日,领袖尚在武汉。于是转战数月之残破部队不能不在金牛、保安线上竭力苦撑,以致以后转移未能按照计划实施,陷于溃退。

无训练部队绝对不能作战。如此次王陵基部见敌即溃,致影响全局战斗之处,实不胜举。

对装备优良之敌,以诱至山地决战有利。因一到山地,则敌之优点即难发挥,结果与我相等,而我再以旺盛的精神临之,必易成功。如万家岭之役是也。

武汉会战中中国广大官兵总体上是英勇顽强的,曾大量杀伤日军,并给日军以重大打击。但由于最高决策者及有些高级将领作战指导上欠妥,以致在消耗敌人的同时过多地消耗了自己(阵亡将士人数,军事委员会统计为人,加上负伤超过40万),主要原因是战役上单纯地进行阵地防御,与日军拼消耗。

中国幅员广大,日军可以回避我们的阵地设施,而日军的惯用战法就是迂回包围,即使从阵地防御的角度来看,在作战指导上也有不足与失误:兵力分散,以连绵不断的一线式阵地进行防御战斗,而且逐次使用兵力,缺乏有力的战略预备兵团。

会战过程中,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处处追随在敌人行动之后,不少措施类似挖东墙补西墙;在指挥体系上,受人事关系影响过大,许多兵力调配不是以作战需要为依据,而是按派系及资历任官,职务与所属兵力不适应,造成“屋下架屋,床上叠床”的弊病;命令、报告的转达,自军事委员会至基本战略单位的师,要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5个层次才能到达,难免贻误战机。

武汉会战之后,中日双方逐渐陷入了战争的相持阶段。这场会战规模宏大、战况激烈,对整个战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就在这关键时刻,毛主席的伟大着作——《论持久战》所蕴含的深邃思维模式,如同划破黑暗夜空的一道闪电,开始闪耀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舞台之上。

《论持久战》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深刻独到的分析判断,为当时处于迷茫与困惑中的人们指明了方向。它清晰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指出战争将经历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并坚信中国必将取得最终胜利。这种科学的论断不仅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更成为指导中国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重要理论依据。

随着时间的推移,《论持久战》的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广大抗日将士们在战场上运用其中的智慧与策略,顽强抵抗着敌人的进攻。各地民众也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投身到抗日斗争之中,为保卫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可以说,正是由于《论持久战》的出现,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方法,从而推动着整个战局朝着有利于我方的方向发展。

195

武汉会战的根由,即是日本的侵华战争的根由,其实也是美日之间货币战争的延续。蒋介石的法币金圆圈落幕之后,美元的强势介入,让世界形成了以美元为世界货币霸主的雏形,让日元在中国无立足之地,致使日寇加速了侵华战争与南亚侵略战争,以寻求成为日元的世界霸主地位。

而近年的印巴冲突,每天新闻总是滚动播出,在此事态发展的背后,也直接存在着大国货币的博弈与交锋。

中国,从上世纪开始实施改革开放至今四十年,经济与军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变,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世界军事强国。经济是立国之本。金融货币代表着国家的命运,货币的控制能力,标志着国家命运的败亡与成功。货币走向何方,就标志着世界走向何方。

所以说,只要有人类活动的地方,就需要军事控制的范围,也同时需要金融货币征服与控制的范围。在军事与金融相互渗透与控制的地方,接踵产生了合作与共赢、军事与金融战争的博弈与交锋。在人类社会纷繁复杂的金融体系和强大有力的军事力量所包含的众多要素之中,货币无疑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就如同整个系统运转的润滑剂,使得经济活动得以顺畅地进行,资源得以合理配置。而在货币所涉及到的所有制度当中,那能够创造货币的权力则更是处于核心中的核心位置。这种权力犹如一把双刃剑,可以带来繁荣昌盛,也可能引发严重的危机和混乱。当这一权力被妥善运用时,它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促进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然而,如果被滥用或误用,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等问题便会接踵而至,给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经济体来说,如何正确理解并掌控这一核心权力,都是一项极具挑战性且关乎生死存亡的重大任务。

但是,在一个国家神圣的军事与经济的问题显现出来之后,却寻不出一个任何以经济发展、货币开发与掌控的任何借口及只言片语,皆由领土争端、政治争议、人权议题、反恐问题等诸多理由而炒作、介入、干涉。而推波助澜的背后,至始至终绕离不开——货币!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毅然决然地开始发行属于自己的、完全独立自主的人民币。这一举措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象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对于国家经济命脉牢牢掌握的决心和能力。

人民币的发行始终秉持着“人民货币为人民”的崇高宗旨。这意味着货币不仅仅是一种交易工具,更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精心设计货币政策,确保每一张人民币都能真正惠及百姓生活。

同时,人民币坚持以货物本价为本位。这种本位制有效地避免了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使得物价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在这样的政策保障下,市场秩序得以规范,消费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商家也能够在一个公平合理的环境中开展经营活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民币的稳定流通有力推动了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各行各业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工业生产稳步提升,农业产量逐年增加,商业贸易日益繁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总之,新中国独立发行的人民币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通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大门,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任你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中国在1994年之后,以改革为推动,以美债为契机,储备了巨额的美元美债。造成了世界史上扭曲的最大债务人、向债权人提出系列苛刻条件,动辄以高征关税、高科技封锁、对台军售为惩罚施相威胁,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1933年罗斯福的《白银收购法案》,与2010年奥巴马逼迫人币升值,是真正的历史轮回、思路一致。但是中国的金融货币今非昔比,操控在自己人民的手中。

中国以金融创新的胆识与勇气,切断了外汇与人民币的直接关系,用于修建本国的基础设施与民生福利,真正作用服务于人民,并且实现了外汇紧急情况下的市场干预、根据贸易的需求调整与稳定汇率、对需求外汇的机构放贷(收益超过发行“外汇国债”的成本收益)等,亚投行的成功运行,更是如虎添翼。

世界金融的发展,贸易的融资与汇兑成为金融扩张的主要途径。随着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崛起,中国能源的需求与贸易的全球化,用贸易渠道建立金融渠道、以及人民币逐渐走向了全球化,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