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启八年

正月十六日

大朝会

尚书令谢云上奏,求开科取士。

自隋朝首创科举雏形,到唐开始成为取士标准后。

科考也是诸多学子的晋升之阶。

赵峥自主政以来,科举这玩意儿早就被他忘到脑后去了。

他习惯的方式还是,举荐后,他再进行面试。

这种方法其实很高效,这年头,知识还是大多掌握在氏族手中。

平民百姓想学习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更别提更高深的一些知识。

科举从宋朝才算勉强趋于平民化,第一位科举出身的平民宰相,吕蒙正就是北宋才出现的。

可见此前的科举实际就是世家大族的政治游戏。

大唐的平民宰相马周,并非科举出身,算是常何举荐的。

就是那个玄武门守将常何。

不过,今天谢云提及这个科举,赵峥并不认为是他打算把科举玩儿成世家子弟进入朝堂的政治游戏。

“大王,如今三国遗民,日渐富庶,却无晋升之门,民间怨声载道,长此以往,必将生乱。臣请开科举,对蛮夷施以王化,一来可以让这些遗民自发学习我华夏语言文字,二来给予他们晋升的希望,想来就不会再生乱心。”

中书令王贞琳眼睛一亮,教化蛮夷好啊,必须支持!

他也上前一步:“臣附议,自开国以来,对三国遗民王化有所缺失,基层不得不任用三国遗民充斥六曹官吏,若不能书同文,则于后世大不利!”

侍中陈若琳也道:“臣请增加村塾,教以文字,为遗民开蒙,若有良材则举荐入县学!”

如今大燕,汉人都居住于城市,所以县小学汉人都是上的起的。

但是还有大量的三国遗民,他们的村落远离城镇,指望几岁的小孩儿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去县里上学,实在不合实际。

所以基层教育还是需要增加村这一环,村塾只需1名教师即可,只教蒙学内容,都不需要太多的学识。

百官见三省宰相都建议开科取士,教化蛮夷,给他们一个晋升的渠道。

他们也赶紧附议。

谢云见百官都支持,胆子也壮了许多,又道:“大王,此乃臣多日准备的条陈,请大王过目!”

“呈上来!”

“诺!”

赵德全双手捧着谢云的奏疏递给赵峥。

谢云准备的很充分,但是大体框架依旧是大唐的那一套。

分明经科与进士科。

明经科,主要考试的内容是对儒家经典的掌握程度,以及时务策。

进士科,则是考校考生的政治见解与文学创作能力,也就是文采。

谢云上书的条陈,说的比较含蓄,朝会上也没敢直接点出来。

实际他的意思就是,觉得赵峥这套强压的办法迟早会出问题。

人吃饱后就会有新的追求,低俗一些的就是饱暖思淫欲。

但是更多的是希望可以获得一定的政治地位和社会话语权。

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大燕连续七年大丰收,民间存粮已经过剩到不得不制成酒精、糖浆、甚至饲料的地步。

前几年还能出口一些到大唐,最近几年,只能出口副食品,甚至酒精、糖浆这些工业产品的地步。

粮食产量陡然翻了4-5番,大唐如今也不缺粮食了。

赵峥对扶余人的态度是极其强硬与残忍的。

反正一句话,不听话的直接杀,不太听话的,送去补充开荒兵团,开荒不是说丢过去自生自灭的。

赵峥也是有组织有规划的,基本上哪边儿的兵团打报告缺少人了。

赵峥就会想办法给他补充。

在他眼里扶余人只能算耗材。

赵峥又经常现代、大燕两头跑,脱离民间太久了。

尤其是开荒兵团的真实处境曝光后,如今扶余遗民的反对声音越来越大了。

谢云担心酿成民变,所以才有此一策。

谢云有这个担心很正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而言如今赵峥的行为,其实跟秦始皇与隋炀帝没什么太大区别。

但是赵峥并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他对于享受、装逼的需求不是很高,甚至有些低。

如果纯纯为了装逼,他初到大唐应该走文抄公的路线。

但是秦始皇、隋炀帝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凸显自己很牛逼。

他们的区别是,秦始皇是装成了,虽然也埋下了二世而亡的坑。

杨广是装失败了,三征高丽被打的跟孙子一样,雁门关还被突厥给围了,丢人现眼到极点了。

但是赵峥不是,赵峥折腾三国遗民,纯粹是想让小西八彻底消失。

赵峥相信,任何一个价值观没问题的人,都知道小西八是何等的恶心。

根据种族传承来论,小西八的祖宗是新罗,也就是所谓的弁韩。

赵峥抽调垦荒最多的也是原百济新罗人。

赵峥也不怕他们造反,新罗百济原来人口就不算多。

如今被折腾几次,人口就更少了。

原高丽遗民,比较复杂一些,说是商遗民、秦遗民等等何种说法都有。

而且他们确实本来是有大量的前隋遗民的,但是贞观八年时,老登把他们带回大唐了。

赵峥对他们目前的采取的政策,依旧是分化打压,但是对于愿意主动融合的,赵峥也不吝惜让他们的人做基层管理岗。

但也仅限于此了。

赵峥其实是在等一次民乱爆发,只有这样,他才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去收拾这些遗民。

削减他们的数量。

不过既然谢云觉得先稳一稳,想吸纳一些遗民主动融入华夏文化,赵峥觉得也不是不行。

赵峥是个文化主义者,这两年之所以下狠手,跟汉民与遗民融合很差有很大关系。

赵峥逐条看完了谢云的策论,觉得可以尝试,如果还不行,他就再采取手段好了。

决定在给这些扶余人一个机会的赵峥也不在意,谢云措辞有隐射他残暴的意思,直接道:“善!此事谢卿主持,礼部配合制定科考,民部、工部负责落实!”

赵峥看了差不多一刻钟,谢云度日如年了一刻钟。

赵峥虽然是个能听劝的君王,但是赵峥一言堂的次数也很多。

而且处罚起官员也毫不手软,谢云心底里是有些怵的。

如今确定赵峥愿意采纳自己的建议,谢云也长出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