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给古人re四大名着 > 第341章 《水浒传》66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柴进的叔叔在高唐州有座好屋,被一个叫殷天赐的人看中,串通高唐州的知府,罗织罪名查抄了柴进叔叔全家。柴进叔叔气闷而亡,柴进便去质问知府,却被知府毒打了一顿,关进了死牢!

宋朝官员们都惊呆了!

哪家官员啊,这么大胆!这柴家人,先帝死前可是立下诏命的啊,谁都不能动的呀!就一个富贵散人,养着就是了,这哪家官员这么妄为,这不是公然违背皇命吗!

难道,是当时皇上的意思?

而此时周皇帝柴家后人仅存的孤儿寡母,母亲正抱着仅剩的孩子哭得几乎晕厥!她就知道,这赵宋只是说得好听,其实根本不会放过她的孩子的!!

在皇宫里的宋太后也正跟新帝赵德昭商议,他们得赶紧派人到房州,无论如何,柴宗训仅剩的儿子,都不能再死了!

天幕上,戴宗说完情况后,林冲做了补充,他说高唐州知府高廉正是贼子高俅的侄子。

古人们:又是高俅!他一个混混,如今混到这个地步,何德何能啊!!

宋江对高俅家人这般为非作歹也很是看不惯,且柴进对许多人都曾有过恩情,所以众人都同意要去救他!

但吴用担心,高唐州城池虽小但人口众多,军广粮足不能轻敌。可宋江却认为,取下一个祝家庄还不足以扬梁山威名,打下高唐州,才能更好地让天下人都知道梁山的大名!

于是,攻打高唐州就这样决定了!

小七:“看小说的时候总感觉这后面关于打仗的戏份,确实像是罗贯中写的。”

小五:“毕竟写这块,他专业啊!”

罗本:……

高唐州知府高廉得知宋江等人冲着他来了,却道来得正好,他正要亲自迎敌!

古人们:这人真的是知府?披头散发,不像个正经官员啊!

宋朝官员们:这都什么人啊,也能管理一州,真是败坏我等名声!!

只是高廉的得意没有维持过一分钟,下一个镜头便是他兵败疗伤了。

古人们:还飞天神兵呢,这么快就败啦!

小七:“这删得也太干净了吧!看得都不连贯了!”

小五:“没办法啊,高廉是个神棍,公孙胜也是个神棍,两个神棍斗法,太封建迷信了,肯定是播不了的啊!”

古人们:还有斗法呢?我们想看啊!

高廉首战失利,宋江在城外安营扎寨,声称不拿下高唐州绝不罢休。高唐州有人建议高廉求救,于是高廉赶紧给高俅去信请求支援。

但送信的人却被王英抓个正着,只是王英也只是抓住了一个,却还跑了一个。

宋江让被抓之人如实招来,但这人却傲气得很,开口便讽刺宋江脸上有金印,是个贼人不配与他说话。

宋江大怒,马上就下令让人拉下去砍了!

小七:“话虽不多,却句句插宋江心口上了啊!”

宋朝官员们:戳中他最不愿提起的事情了!这人对朝廷还是有向往心的啊!

高廉虽然打不过梁山的人,但他可以打柴进。即便柴进与他再三强调自己家中有太祖的丹书铁券,但高廉可一点不在乎,照打不误!

赵德昭:太猖狂了!这个高俅的权势居然大到如此地步了?

那个皇帝不会是被架空了吧!!

而下一幕,所有人就看到,高俅正在朝堂上对皇帝进言说宋江等贼人又是闹了江州,如今又去打高唐州了。皇帝觉得就是草寇闹事不必在意,但高俅却道他们不是一般的贼寇,如今打高唐州就是公然造反,不早日围剿了,日后必成大患!

于是在高俅的再三请求和建议下,呼延赞的后人呼延灼被荐去救援了。

呼延赞本人:啊?我的后人??

果然天幕上,下一幕便出现了“呼延”的大旗。

呼延赞:真是我的后人啊!!但这个时候出现,不会后面也被拉去梁山吧??

完了,这波冲我来了!

高廉听人报说援军到了,很是高兴,马上就带着人出去迎接,下一刻,他的头就被林冲带进宋江的帐营里去了。

原来是吴用出的主意,林冲扮作援军假装救援,引了高廉出城,然后被林冲砍杀了!

小七:“这也算报仇吧,虽然砍得不是高俅本人。”

古人们:对哦!林冲跟高家人可是有大仇的啊!

高廉已死,朝廷的援军还未到,宋江连忙带人进城救柴进,可所有人找遍了牢狱,却也没有发现柴进的身影。

百姓们:不会给打死了吧?

赵德昭:可千万别死啊!!

但天幕上却没有说柴进到底如何,而是又转去了高俅那里。高俅听闻自己的侄子被杀,还被割了首级悬挂城头后,咬牙切齿要把宋江碎尸万段!

小五:“这我就得跟你说道下了,人是林冲杀的,他杀得老开心了!”

古人们:……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集最后停在这里,有些过分啦!

柴进到底死没死啊?那个呼延灼还要跟宋江打吗?

呼延赞:人都没到,高唐州就被打下来了,那个宋江,你们手脚快点,救完人赶紧走,可千万别拖累我后人变成草寇!!

宋朝官员们:朝廷官员们纷纷都成了草寇了,看来朝廷是乱得难以想象了啊!

天幕散去后,百姓们都去睡觉了,帝王们却不敢歇息。虽然这天幕里演得不是本朝之事,但出现的问题却不是那宋朝独有的啊!

且近来胆大不满朝廷之人越来越多,实在是于朝廷不利,还是得尽快解决才是!

至于当事朝宋朝,年轻的新帝赵德昭自然是无法独自应对朝政的。想求助太后,但太后也比他大不了几岁,如何有什么好的意见给他?求助太皇太后?老太太更看重自己的儿子而不是孙子,所以赵德昭也不爱去她跟前。

所以他只能求助老臣们,于是赵普等大臣连夜被叫醒,纷纷进了宫。

于是第二天开始,一系列政策慢慢制定出来,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维持了朝政。

当然这就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