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坚的死有问题吗?

之前的章节里,大致的聊了一聊杨坚死的问题。

那么现在,我们就详细的谈一谈这个事。

先看史书对杨坚最后的几件事情的记载。

开皇十三年,下诏建仁寿宫于岐州之北,使杨素监造。平山填谷,以建宫殿,规模很大。因督役严急,丁夫死者以万数。

开皇十五年,仁寿宫修成。文帝到了那里,看到宫殿十分壮丽,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

杨素听了,很怕受处分。但独孤后对这所离宫感到很满意,文帝的态度也就变了。第二天召见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看看这一段记载,仁寿宫是杨坚下诏修建的,但是因为严急,死了万数的徭役。

最有意思的来了,修建好了之后,杨坚才发现杨素修建仁寿宫的时候,死了万数的徭役,说出了:杨素为吾结怨天下。

杨坚真的很生气吗?独孤皇后对仁寿宫很满意,文帝的态度一下子就变了。

如果用其他的角度去看这一件事,是不是就感觉杨坚很妻管严,独孤皇后说什么,他的态度一下就变了?

但如果从政治的角度去思考呢?像不像一场政治作秀?

杨素征发徭役的时候,杨坚不知道么?两年修成仁寿宫死了这么多人,杨坚这么一个皇帝,最后才知道?

最后轻飘飘的说了一句杨素为吾结怨天下,然后就把所有的责任,全部丢给了杨素的头上。

杨坚自己呢?诏是自己下的,仁寿宫是自己住的,但最后自己什么责任都没有!

锅全部都让杨素自己背了!

但杨素都做了这么多的事,不能让功臣寒心,所以,独孤皇后就出来说话了。

然后杨坚的态度立马转变,对杨素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

从这一段的描述来看,我们就可以知道一个事实,杨坚的政治手腕,是非常高超的。

锅全部让你背,名我享了,好处我也享了。

大棒子和甜枣,也都给了臣子。

就这么短短的记载,完全充分的把杨坚的政治水平描写了出来。

然后,史书又记载:

杨坚好猜忌苛察,容易听信谗言,到了晚年更是滥杀大臣,虞庆则、史万岁等功臣故旧先后被杀。

晚年滥杀大臣这种事,不去评价,因为前面的皇帝,和后面的皇帝,都做过这种事情。

至于为何要做这种事情?前面的章节已经说过了。

而为什么杨坚要做这样的事情呢?

因为杨坚晚年颇受诸子的困扰。

太子杨勇性宽厚,率意任情,无矫饰之行。他曾经把蜀人所做的精美的铠甲,再加装饰,文帝看了很不高兴。

晋王杨广则矫情饰诈,内谄母后,外结朝士,特别是拉拢权臣杨素,积极进行夺取太子地位的活动。

隋文帝先是软禁三子秦王杨俊。

接着在开皇二十年(600年),将长子太子杨勇贬为庶人,改立次子杨广为太子。

又于仁寿二年(602年),将四子蜀王杨秀贬为庶人。

从这一段的描写来看,杨坚晚年为什么要滥杀大臣,就很好理解了。

因为改立了太子!

并且,最开始的那一段描述,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杨坚会用杨素了。

权臣杨素,权臣这两个字,也都很好的说明了仁寿宫建成之后,杨坚的那一番话,就是一场政治作秀。

之后的记载,就是杨坚晚年最后的事情:

【仁寿四年,杨坚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疾。

隋文帝杨坚召杨广入内居崐住在大宝殿。

杨广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把情况一条条写下来回复杨广。

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后极为愤怒。

天刚亮,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

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杨坚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宣华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

杨坚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氏误了我!”

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见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杨坚说:“是杨勇。”

柳述、元岩出了杨坚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杨广。杨广假传杨坚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

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

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仁寿宫侍侯杨坚。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

随后,杨坚在大宝殿驾崩,在位23年,终年64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从这一段去看,只要是个正常人,应该都会看出这里面充满了问题吧?

明里暗里的完全把杨坚之死这一件事指向了杨广。

但疑惑的事情来了,在这一段记载中,有两个事情是非常非常巧合的。

第一件事,是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杨坚看了之后,极为愤怒。

然后呢?没了!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

第二件事,就是宣华夫人出去更衣,被杨广所逼迫,宣华夫人拒绝了他,才得以脱身。

这下,杨坚又极为愤怒,决定召见儿子,但召见的儿子不是杨广,是杨勇。

至于要干什么?没说!

但看了史书,只要是能看懂的人,是不是都能意会杨坚要做什么了?

又要改立杨勇为太子。

就这一段的记载,其实用一句话就能完全总结出来。

春秋笔法!

我什么都没说,但似乎好像又什么都说了!

这就是春秋笔法!

先说第一个巧合,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杨坚的寝宫。

这就是一个很搞笑的事情,如果杨广真的是考虑到如果杨坚去世,必须预先作好防备措施,他亲手写了一封信。

为什么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杨素回信的时候,为什么也会随便的派一个人?

一个太子,一个权臣,这两人都是没有亲信的吗?

随便的把这种机密大事,交给一个宫人?做了这么久权臣的杨素,会犯这种错误?

给一个不是自己的人,随便的找一个宫人?

并且,杨广都考虑好预先防备措施了,都这么的谨慎了,他还把信随便的交给了一个宫人?

如此谨慎的杨广,会在派送信的人时候犯如此的错误?

最后,杨坚看了信之后,极度愤怒之下,就怒了一下,没了!

随后,记载直接到了第二天,杨广去逼迫宣华夫人。

杨素没回信,杨广不知道么?这件事可以理解,杨广或许真不知道杨素有没有回信,只以为杨素已经去做防备措施了。

但这么大的事之后,杨广如此谨慎的一个人,第二天一大早,竟然就去逼迫宣华夫人?

而且,逼迫就算了,在宣华夫人拒绝之后,直接脱身了。

这就有点看不起杨广了,如果真要逼迫,用强的,宣华夫人拒绝就行了?

而且,这逼迫两个字,也没说逼迫什么,只是春秋笔法的在之后写道:宣华夫人哭哭啼啼。

如果真有逼迫这件事,有没有可能,是逼迫宣华夫人把杨坚的一切事情都告诉杨广呢?

并不是所谓的强迫女性之类的事情...

也就是如此之下,杨坚才极为愤怒。

而且,综合这两件事来看,两件事都是极为的巧合,第一件事可以说是巧合,但第二件事,明里暗里的指责杨广强迫女性。

最后,这两件事情,都明确的指向了三方人物。

皇帝-太子-权臣。

第一件事情是怎么暴露出来的?为何后人会知道这一件事情?

第二件事因为是宣华夫人哭哭啼啼的跑到杨坚的寝宫,那看到的人有很多。

但第一件事,只有四个人知道。

杨坚-杨广-杨素-宫人。

看着这个宫人,是不是就感觉非常的突兀?

还是那句话,如此谨慎的一件事,商讨病重的皇帝死之后该怎么办,并且也是如此忌讳的一件事。

为什么会随便的派一个宫人?

可能有人会说,作者在杨广洗白什么的,之前说的很清楚,作者不喜欢历史上的任何一位皇帝!

作者也不屑于洗白任何一位皇帝。

但为什么作者在上面会似乎在洗白杨广?

因为在看关于杨广记载的史书时候,作者突然感觉到了很不对,非常不对。

作者很明显的就感觉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史官在写杨广这一段记载的时候,明显的带着有色眼镜。

是带有非常明确的立场的!

杨广节俭,史书就说杨广伪装。

杨广当上太子,史书就说杨广早就觊觎长兄杨勇太子的地位,想取而代之。

为了美化自己,他还在独孤皇后面前装得非常孝顺的样子,每次要离开的时候,都是难舍难分,很得皇后的欢心,还谎说太子要害他,使皇后对太子杨勇更加不满。

有一次隋文帝要到他的府里来,他事先让平时陪伴他的许多美女都躲到后面去,只留下年纪比较大,又长得不怎么好看的迎候隋文帝,还让人把断了弦又落满灰尘的琴放在显眼的地方。

杨广更加伪装自己,当时人们称他仁孝。

如果看杨广的史书记载,就会发现一件事,那就是在史官的眼里,杨广的所有一切都是伪装的。

并且,这伪装已经被史官识破了!

是的,被史官识破了。

杨广的伪装,没有被隋文帝杨坚识破,没有被独孤皇后识破,也没有被当时的那些大臣识破。

在最后,被史官识破了!

并且,史书里面还有一段描写当时太子杨勇的记载:

太子杨勇好学,善于写词赋,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

虚伪作假的行为....

这就完全的是带有有色眼镜去看待杨广的所有事情了。

太子杨勇宠幸的美人多,太子妃元氏却突然死了,独孤皇后认为是太子的爱妾云氏害的。独孤皇后派人监视,寻找杨勇的罪过。

杨广得知这些,更加自我伪装,侍妾只是凑够数量,却只和萧妃起居在一起。皇后因此轻视杨勇,称赞杨广的德行。

杨勇宠幸美人多,生活奢靡。

史书就写:杨勇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

杨广俭约朴素,仁孝,。

史书就写:杨广的野心很大,心术不正,又诡于伎俩,并且,还非常的善于伪装自己。

不是,这怎么有点像后世的某些话术呢?

这都是还有传承的么?

杨勇为什么被废?并且独孤皇后,他的这个亲妈为什么会废他?

要知道杨勇可是嫡长子!

但为什么独孤皇后还是坚持要废他?

杨勇真就像史书写的那样?宠幸美人多,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

这都是可以拿出来说的?

是找不到话说了么?

这明显一看就知道是找不到话说了,但是还是要贬低杨广,那就写率意任情吧!

后世的这种套路完全就司空见惯了!

某个娱乐明星,没有作品?

那就夸他人品!

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

这是不是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杨勇被独孤皇后厌恶,讨厌,甚至是想要废了他。

这件事,是说不清楚的,因为独孤皇后,也是杨勇的亲生母亲!

所有人,都把这个事情忽略了,亲生母亲,却要废了自己的嫡长子。

到底是什么事情才让一个亲生母亲,毅然决然的想废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善妒?派人监视,寻找杨勇的罪过?

一个亲生母亲,都没有看出杨勇好学,善于写词赋,性格宽仁和厚,率意任情,没有虚伪作假的行为。

却被后世的史官看出了这么一回事?

最后。

杨广是怎么也洗不白的,作者也不想去洗白,只是以自己的观点,非常严肃的去看待史书记载的事情,也并没有带着什么有色眼镜。

而怎么看待杨广的这一生,很重要的一点。

你的屁股坐在哪里?

如果屁股坐在高位,觉得死那么多的百姓无所谓,并且还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话,作者也没什么好说的。

看待历史这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的屁股坐在哪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