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晴阳照行旅 > 第175章 西北大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次日中午,曹俨率军返回,并带回一万余名俘虏。

曹俨遗憾没抓到元迁。

陈恪却庆幸他没抓到元迁。

但不管抓没抓着元迁,随着曹俨回师,这场大战落下了帷幕。

战后,就是否进攻天庆府事宜,曹穆召开军事会议。

而陈恪绝对不想进攻天庆府,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让党项各族再次团结起来,给元迁一个天大的良机。

“军事必须服从政治...”他再次提起这个课题,“我大兴王朝的政治是将河西走廊重新纳入版图,就必须得到党项各部落的忠心拥戴,此战之后就应收拢人心.....”

他的举措很复杂,第一件事就是将黑水城的所有物资交给张亢去处理。

这批物资是元迁用于攻打兴军的战争物资,充足的准备便宜了张亢。

而张亢也不客气,将粮食等生活用品分配给支持他的那些部落。

这一举措立刻得到各部落的欢心。

而在军事上,陈恪提出的首要策略竟是优待俘虏,派出大夫紧急抢救俘虏中的伤病员。

并拟写一份奏折快马送往京城。

他这边奋笔疾书,那边的一众将领却用怀疑的眼光看着他,好像他是癔症患者。

他们知道陈恪在写什么,这份奏折是请求皇上、太后恩准,派出两百名三院学生前来西北给俘虏们上课讲学。

他的想法...将领们不想说他异想天开,只能称为天马行空。

曹穆就低声询问曾乐行,“陈监军所为可行否?”

曾乐行抽动一下脸颊低声回道:“应该可行。”

他是坚定的拥陈派,绝对不能说“天知道”。

于是这份奏折随捷报一同冲出军营,报捷军使一路狂奔一路狂吼,“西北大捷,我军主动出击,歼敌六万、俘敌四万,元昊授首、元迁败逃。”

事实证明,世上的事没有比得知我军大胜更让人兴奋的了,如有,也是几十年屡战屡败后,得知我军大胜的兴奋。

安定城大捷,兴军打赢了,却是被动反击,秦关城被屠杀近万百姓,将这场战事的喜悦降到了最低。

而西北大捷却是兴军主动出击的战果。

得到这个消息的长安城首先沸腾起来,随之扩散到西北各地。

随着报捷军使的纵马狂奔,这则喜讯充盈在大兴王朝的各个角落。

叮...鸣镝声远远传来,响彻在这条通向兴京的官道上,行人纷纷让到两侧,远远看着十余名红色衣甲纵马狂奔而来。

他们一路奔驰一路高喊,嗓子虽已喊哑可还在嘶声高喊:“西北大捷,我军主动出击,歼敌六万、俘敌四万,元昊授首、元迁败逃。”

人们呆呆地看着他们冲过去,呆呆地相互看看,突然间泪流满面,“大兴王朝的军队终于打出去了。”

叮...鸣镝声远远传来,驿丞大吼着冲出驿站,几名驿卒冲进马棚给驿马套上马嚼子、安装上马鞍,将十余匹驿马牵出驿站等着。

驿丞的娘子和儿子端着水碗和水壶跑出来,装满一碗碗温开水摆在门前的小桌上,驿丞则站在驿站门前紧紧盯着跳下马的十余名红色衣甲、小心翼翼的问道:“西北战事如何?”

红色衣甲们端起水碗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水,一名红色衣甲放下水碗抹下嘴大声喊道:“西北大捷,我军主动出击,歼敌六万、俘敌四万,元昊授首、元迁败逃。”

他们放下水碗跳上马疾驰而去,而驿丞却站在门前大笑不止,世上没有比得知我军大胜更让人兴奋的了,如有,也是屡战屡败后的大胜,特别是几十年来的第一次主动出击的大胜。

驿丞大笑,站在他身后的娘子、儿子和驿卒也在笑,得知兴军大胜的消息,他们非常开心。

叮...鸣镝声远远传来,守卫兴京顺天门的士卒狂吼着冲进城去,人流潮涌的顺天门大街瞬间空出一条快马通道。

十余名红色衣甲冲进城门疾驰在顺天门大街上,一道道嘶哑的喊声在空中飘荡:“西北大捷,我军主动出击,歼敌六万、俘敌四万,元昊授首、元迁败逃。”

十余匹快马冲进了内城,但吼声仍然飘荡空中,人们一怔后,随即发出一阵阵狂呼。

叮...鸣镝声传进郑门,十余个红色衣甲大声吼着纵马冲进内城,直奔皇城。

而几名纨绔则冲进国子监,一路狂奔一路狂吼。

听到消息的曹汲不顾讲堂纪律,跳起来大声吼道:“先生就在西北。”

他不用苦苦隐瞒了,修炼闭口诀都快把他憋疯了,这时痛痛快快地喊出来,感觉畅快极了。

可他还是泄密了,这则消息伴随着西北捷报,如狂风一般席卷三院。

西北大捷,而陈恪就在西北,两则消息合在一起,不用脑子想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的王韶就可以高喊出来了,“先生最擅长军事。”

他一直坚信陈恪是军事家,穿上襴衫冒充儒生而已。

而章惇却不这么认为,他的看法与王韶不同,一直认为陈恪是政治家,擅长的是治国。

但这事以后争论,狂喜下的老书生下令三院休课半天。

三个老书生竟无心教学了,他们只想痛痛快快的大喝一顿,而刘复等直讲、助讲也是这个心态,不用呼朋唤友,一起往外走去就是。

大家想喝酒,而最先反应过来的丰庆楼立刻开门营业,从此打破了酒店中午不营业的生活习惯。

李祯也想喝酒。

西北大捷,对大兴王朝的全民来说是件意义非凡的大事。

而对他来说,其意义更加非凡。

他参与了这次战役的事前谋划,从战略战术到战后的施政他都了然于心。

他才是这场战役的实际总指挥,而陈恪是他的参谋长。

带着这份愉悦的心情,李祯轻快地走着,张孜不得不一路小跑才能跟上他。

来到慈宁宫前李祯站住双脚,听刘太后的笑声传来,心里再次纠正一下刚才的想法,刘太后才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他是副总指挥。

调整好心态,李祯走进慈宁宫,见薛媛、张出尘起身向他施礼,说声“平身”,听刘太后轻快地说道:“西北大捷,皇上当为首功。”

刘太后说的不错,李祯全盘接受陈恪的谋略,才是这场战役取得大胜的关键。

刘太后开始力捧李祯了。

而李祯笑道:“没有太后掌舵,儿臣哪来的首功?”

他说的也不错,若不是刘太后的大力支持,他接受陈恪的谋略也没用。

这娘俩的相互吹捧,却让薛媛和张出尘知道,皇上与太后参与了西北大战的谋划。

知道这个秘密,张出尘就知道陈恪的谋划已达不露痕迹的地步。

他让李祯和刘太后都认为自己参与了这场大战的谋划,从而降低了自身与一众将士的风险,功高盖主的嫌疑一旦形成,想消弭就很难了。

“他想的太多了。”

张出尘心里感叹,却听刘太后说道:“西北大捷后,皇上也该考虑一下后续的事了。”

李祯回道:“陈恪请奏五件事,一是将党项各忠于大兴王朝的部落确定为汉民,并准其青盐专卖权......”

陈恪的这一策就是釜底抽薪,凡是忠于大兴王朝的党项部落,我就让你富起来。

李祯说起这事也不避讳薛媛和张出尘,这是明谋,刘太后同意。

而后面的请求就有点匪夷所思了,陈恪竟给一个叫张亢的人请官,并准其驻守黑水城,全权负责与党项各部落的联系,并打通丝绸之路。

这个请求让刘太后沉吟不语。

于是李祯再说最后一个请求,陈恪请求派出两百名三院学生去西北给俘虏们上课讲学。

这个请求相比前一个就正常多了,刘太后毫不犹豫地给个“准”字。

然后看向张出尘,低声问道:“你了解陈恪,可知他为何给张亢请官。”

这个问题让张出尘的脑子瞬间发出嗡嗡声,可她又不能不回答,沉吟一下回道:“启禀太后、陈恪有时凭直觉做事,就像偷袭定军城,一心只想忠君报国,全无后顾之忧。”

她先给陈恪贴上忠君报国的标签,然后继续说道:“但他看人一向很准,也许这个张亢也是一个忠君报国之人,而且能力非凡,他才会这么做吧?”

最后这句她说的模棱两可,但暗示刘太后,陈恪看人一向很准。

这句话提醒了刘太后和李祯,让他俩想起一件事,大战之后曹穆回京担任枢密使,曾乐行担任西北四路经略使,还有曹俨这样的悍将坐镇,张亢闹不出妖来。

特别是陈恪保举了此人,出了问题陈恪就得亲自出手收拾烂摊子。

这么一想刘太后就安心了,笑道:“出尘不愧是陈恪的红颜知己啊!”

刘太后说得随意,张出尘的脸却腾地一下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