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唐诗宋词漫话》之二

《官迷》的创作背景受多种因素影响,从社会角度看,在现代社会某些官僚体系中,若选拔晋升体系存在漏洞,就容易滋生不良官场行为。例如权力寻租、不正当竞争等,这就可能催生“官迷”现象。并且在一些人观念里,仍存在官本位思想,将官场地位视为提升社会阶层的关键,从而引发众多人对官职的盲目追逐。

在文化方面,传统价值观中一些积极入仕理念被部分人歪曲,只注重当官带来的利益,却忽视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文学中批判官场不良现象的传统也影响着创作。

从个人来说,诗人身处与官场有交集的社交环境,看到“官迷”们的种种表现,成为创作素材。而诗人自身有着不同价值追求,与“官迷”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便创作《官迷》批判这种现象并表达自己的价值观——

《官迷》

@丙叔佩史

一心求仕意难休,

名利熏心岁月谋。

谄媚攀援图禄位,

钻营算计逐公侯。

虚名若梦终成幻,

权势如烟尽付流。

不见廉贤昭史范,

徒留笑柄惹嘲啾。

……

赏析

《官迷》赏析:结合唐诗宋词的视角

一、主题与内涵

《官迷》这首诗深刻地批判了那些一心追求仕途、被名利所迷惑的人。首联“一心求仕意难休,名利熏心岁月谋”直接点明主题,刻画了官迷们为了仕途名利不断谋划的状态。这与唐代诗人崔颢《行经华阴》中“借问路傍名利客,无如此处学长生”有相似之处,崔颢诗中对那些追逐名利的过客表示出一种别样的看法,而《官迷》则是直接聚焦于官场上的名利追逐者,批判更加犀利。

二、人物刻画手法

1. 行为描写

- 在颔联“谄媚攀援图禄位,钻营算计逐公侯”中,诗人通过描写官迷们谄媚攀附、钻营算计的行为来展现他们的丑态。这种人物刻画手法在唐代诗人杜甫的《赠花卿》中也有体现,“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看似是在赞美乐曲,实则暗讽花敬定的僭越行为。《官迷》通过具体行为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本质,如同杜甫诗中以含蓄的描写来暗示某种不当行为一样。

2. 心理描写(通过行为体现)

- 诗中的官迷们为了禄位和公侯不择手段,这种行为背后是对功名利禄的极度渴望的心理。这种通过行为体现心理的手法,在宋代柳永的《鹤冲天·黄金榜上》中可以找到影子。柳永在词中表达自己落第后的心情,“未遂风云变,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对科举失利后的“狂荡”行为描写,背后是对仕途失落的心理反映。《官迷》中的官迷们积极钻营的行为背后,也是他们对官场权势的心理追求。

三、哲理与警示

1. 虚幻的追求

- 颈联“虚名若梦终成幻,权势如烟尽付流”揭示了官迷们追求的虚名和权势最终都是虚幻的这一哲理。这与唐代诗人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有相通之处,都表达了对事物的短暂性和虚幻性的认识。李白感慨人生短暂,世间万物如过客;《官迷》则强调官迷们所追逐的东西最终都会消逝,是一种对官场名利的深刻反思。

2. 历史的借鉴

- 尾联“不见廉贤昭史范,徒留笑柄惹嘲啾”提出了应该以廉洁贤能者为历史典范的观点。在唐代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就强调了借鉴历史经验的重要性。魏征劝诫唐太宗要以历史上的兴衰为鉴,而《官迷》则是从反面提醒人们,不要像那些官迷一样,而要以廉洁贤能者为榜样,否则只会留下笑柄。

四、艺术手法与风格

1. 对仗工整

- 《官迷》的颔联和颈联对仗十分工整。“谄媚攀援”对“钻营算计”,“图禄位”对“逐公侯”;“虚名若梦”对“权势如烟”,“终成幻”对“尽付流”。这种对仗工整的手法在唐诗宋词中也极为常见,如唐代王维的律诗《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对仗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官迷》通过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表现力,同时也使批判的内容更加鲜明。

2. 风格冷峻

- 整首诗的风格冷峻,诗人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冷静地剖析官迷们的行为和下场。这种冷峻的风格与宋代辛弃疾的一些词作相似,辛弃疾在《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虽然描绘的是田园风光,但在他的很多爱国词作中,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在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时,有一种冷峻而深沉的力量。《官迷》以冷峻的笔触批判官迷现象,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诗人对这种不良社会现象的强烈批判态度。

《官迷》这首诗通过深刻的主题、生动的人物刻画、富有哲理的内涵以及成熟的艺术手法,在批判官迷现象的同时,也与唐诗宋词中的一些经典作品有着内在的联系,展现出诗歌在主题、艺术等方面的传承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