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区:
『山水环绕,中间有个坑,这不就是四川盆地?』
『所以去四川盗……考古?』
『主要四川没啥出名的政权,你去挖啥?』
『三星堆,不是吗?』
『你敢挖三星堆?你是嫌活的太久了吧?』
『挖三星堆,可能比挖秦皇陵判的还重。』
“四川,三星堆?”
始皇突然停下脚步,问道:“你们可知三星堆是何人的墓葬?”
没道理挖他比挖朕的陵墓,判刑还重。
“总不能是上古巴王和蜀王的吧?”
叔孙通提出一种自己都觉得发笑的可能性。
“记下来,派人去查查。”
始皇吩咐两句,便带着众人去寻巨子。
【大部分高等级墓葬下挖的深度是远超我们想象的。
海昏侯墓在地下的十五米,广陵王墓十八米,长沙马王堆墓的深度是二十米。
如此深,挖完之后,棺材如何下去?人又如何上来?
所以就有了一个长长的缓坡,一直深入到墓的最底层,这条缓坡直道就是墓道。
墓道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墓的等级。
比如一条墓道的甲字形墓,两条墓道的中字形墓, 四条墓道的墓,从上面看像个繁体的亚字,所以称为亚字形墓。】
弹幕区:
『还上来?』
『直接封土,全埋里面。』
『修皇陵的到最后能有多少活着的?』
『很多都活着,把工匠一起埋里面的是极少数。』
『我看电视里,很多都是一起埋的。』
『你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影视剧加工。第二:那是皇陵,不是你想陪葬就能陪葬的,工匠真想陪葬,等级还不够。』
【竖穴椁室墓加墓道是地下的土木结构。
而地上的部分,东周以前大部分的墓葬都没有地面封土,也就是没有坟包,叫不封不树。
没有封土,不种封树,但目前考证得知,当时在地面上应该是有附属建筑的,可能是用作祭祀。
从商朝到周朝,墓葬的宗教气息在逐渐的减弱。
但宗教气息减弱的同时,显而易见的是等级增法观念明显加强。
在西周的封建宗法制度里,人们活着的时候都在一个宗族里,死了之后也要合族而葬。
墓葬一般有两种,即公墓和邦墓。
公墓都是王侯贵族的墓地,等级森严,规模庞大,有专门的人规划负责。
邦墓则是普通人的墓地。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宗族开始瓦解,逐渐变成以家族为单位的墓葬形式。
这种墓葬形式一直延续到今天,广大农村里许多村子都有自己的祖坟地。
中国人的家族观念也贯穿至今。
春秋礼崩乐坏的另一个体现就是封土墓的普遍出现。
没有了礼教的约束,谁的坟包封土堆大,谁就有面子!
于是乎封土堆日渐高大,形成了东周到秦汉时期的主要墓葬形式。
即下面是竖穴椁室葬,上面是高大的封土堆,因为像个倒扣过来的斗,所以也叫覆斗形封土。
东汉以前的封土堆,建成的时候都是方形的,夯土堆一层叠一层,顶部是一个小平台。
并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饱经岁月摧残后的圆形小山包,那是被岁月磨平了它的菱角。
覆斗式封土堆也叫覆斗方上式,这是华夏墓葬形制的一代目。
地下和地上都是建筑结构,墓里最重要的还是里面的东西,除了墓主人的尸体就是陪葬品,此外还有殉葬的人或者动物。
商朝的妇好墓,各种青铜器、玉器、象牙制品,几千件文物让人叹为观止,件件都是顶级国宝。
此外就是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殉葬,商朝灭亡,到周朝建立后,迈入礼制的周人就开始了漫长的革新之路。
不可否认的是后世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存在人殉案例,但至少和上古相比,不再是主流。
广为人知的人殉制度,有一个人很出名,即朱元璋。
朱元璋承接蒙元的殉葬制度,并没有大规模修改,被后人咒骂不已。
但翻看史书,明朝之前,明朝之后,朱元璋的殉葬都谈不上大。
为何能引来无数咒骂?
主要原因还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光复汉家天下的天子,怎么能用人殉呢?】
“咱改还不成吗?”
朱元璋喃喃自语道。
“标儿……”
老朱本想吩咐朱标去做,一眼望去,除了老二老三,老大老四不在。
愣了愣才突然想起,兄弟二人试制火器去了,今日没来。
“老二,去叫你大哥和老四回来。”
“帮又帮不上忙,该不会是躲着咱吧?”
匠作间。
“老四,这样能成?”
“肯定能成。”
朱棣放下手中的工具,抓起一把小珠子,解释道:“底火,击发,射出去。”
“做不到后世的圆形子弹,但加大威力,很简单。”
“凡事都是一步一步来。”
朱棣仅仅只是在原本的火铳上,进行改进。
射的多,射的远,杀伤半径大。
【人殉制度的缓慢消亡,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华夏第一轮武德爆棚的战国时代,列国打仗的人都不够用,怎么还能活埋呢?
当然,白起除外。
白起表示:一举两得,也不是不行。
当然,白起坑杀降兵,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秦养不起,粮食不够。
但这不是今日视频主题,接着讲墓葬。
人殉渐渐被人俑所取代。
人俑即人造的偶像,类似人偶手办。
并且陪葬的物品也开始弱化。
我想陪葬一套编钟,并且我还想把粮仓、水井、牲畜等都带到地下去继续享用。
但这些东西不好往墓里搬,怎么办?
于是专供于陪葬的陶木制生活器物诞生了,也就是明器。
可以理解为古人的模型玩具,小猪、小狗、家具、厕所等,拿泥巴捏一捏烧制好了,与墓主人一起长眠于地下。
汉代出土了很多,几乎每个博物馆里都能看到,包括后来唐代的唐三彩也是明器。
延续到过去烧的纸车、纸马,如今殡仪馆里卖的纸别墅、纸跑车源头都在这。
一部分陪葬品已经从生前实用器开始转向明器了。
活人殉葬也开始简化,有了陶俑和木俑,捏个泥人,刻个木头人,最有名的就是秦兵马俑。
汉代也有很多陪葬的木俑陶俑。
按理说这种用手办代替真人殉葬已经是很文明的进步。
可孟子依然借孔子之口说出了那句名言: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最开始做手办陪葬的这些人,自己没有后代吗?
这句话目前有很多种解释。
最主流的观点还是认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论是真人还是陶俑陪葬,本质上只要你还存在殉葬的思想,你有这个思想它就是恶。
其实不论是神秘的秦始皇陵,还是汉代的各种贵族墓葬,都可以看作是商王朝之后厚葬之风的第二次兴盛。
厚葬之风的盛行,侧面撑起了今天各个博物馆的门面。
长沙马王堆,河北满城汉墓、江西海昏侯、徐州狮子山、扬州广陵王……
但辉煌往往是和遗憾并存的,我们都听说过汉墓十室九空这句话。
能留到今天的都可以称得上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下葬和盗掘并存的历史,我们脚下的土地之下尽是疮痍。
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像海昏侯或者是武王敦这种惊世传奇,在未来有生之年还能诞生几个呢?】
弹幕区:
『商没有大规模人殉。』
『?』
『推荐看xxx小说。』
『what?fuck!』
『你不拿史料,起码也拿文献吧,小说?』
〖你干脆拿封神演义算了。〗
“夫子……”
孔子看着宰我的疑惑神情,飒然一笑道:“吾知,但吾不言。”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