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其实这时候租房子不配家具实属正常。

主要是原本就物资匮乏。

这时年轻人结婚可能都是两张单人床合在一起,然后就能凑合很多年。

能够给新人打一张新床,就是“大户人家”了。

这四张床也都不是新的,听梁秋月说,这还是她托人从委托行给搞来的,着实费了一番功夫。

所以说,此时想多找几张床出来,真没那么容易。

“把床合在一起,凑合着用。”一路上都没怎么说话的顾大夫一锤定音。

大家都没有反对,反对也没用。

但谁都知道,就算是合在一起也不可能睡得下那么多人。

唐文林面露尴尬。

即便有再多的理由,这也算是他工作的失职,他确实是没有提前想到床的问题。

——主要他事先也不知道会来这么多人。

“我回头去下面部队想想办法,看看有没有多余的。”他试图补救。

可说话的语气却并没有多自信。

一看就知道并没有把握。

程立言想了想,问:“能找到弹药箱吗?能找到的话我们花钱买。”

部队装子弹的箱子全都是木质的,为了保证结实,用的木材相当厚实。

这箱子之前在滨海的时候一直都是抢手货,也不知道在这里有没有可能搞到?

唐文林显然也知道这点。

他为难地摇头:“我们师部没有。”

说罢他看向程立言:“要不,程队长,你去军区报到的时候到那边问问?”

离规定的最后报到时间还有两天。

程立言原本的打算是利用这两天时间先把家里安置好。

他怕一旦报到,就没有时间再操心家里的事儿了。

听唐文林这么说,程立言就知道找他解决木料的事儿没有可能了。

如果时间充裕,程立言自己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但现在的关键是——今天晚上就要用啊!

一时间他也想不出办法。

而这时候,司钦也从隔壁回来了。

他进门就问唐文林:“唐叔,你们这里哪里能找到干稻草不能?”

司钦去隔壁有一会儿了。

结果他一过来别的什么也没说,先问稻草,这让一直在边上听着的梁秋月有点奇怪。

不禁好奇地问:“你要稻草干嘛?”

听她发问,司钦耐心地解释:“我想去找点稻草回来铺地。我刚才去看了看,这边的地并不潮。铺上稻草,上面再铺上褥子,应付一段时间肯定没问题。

而且这天一天比一天暖和,稻草铺厚点,铺软和点儿,没准比睡床还舒服呢。”

睡地怎么也不可能比睡床舒服。

但不得不承认,司钦这个提议是此时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了。

梁秋月此时也听出了司钦话里的意思,知道他这是在为自己姐夫解围。

不由得对他也有了几分感激。

姐夫之前为了这两家人可是特意回来了几回,叮嘱了好些,生怕把事儿给办砸了。

因为床的事儿,梁秋月自责了好一会儿了。

总觉得自己当初要是多问一句就好了,怎么也不至于搞成这样。

所以,对于司钦的要求她非常乐意帮忙。

她当即道:“院里应该不好找稻草,咱家属院烧的是蜂窝煤,谁家也不会存这个。

不过桥乡大队那边应该有,我们之前去学农的时候见过。”

说罢,她极为踊跃的要求带路。

“你跟着去了,妈那边谁做饭啊?桥乡大队我熟,我去就行了。”唐文林不太愿意。

“饭已经做好了,而且二姐还说中午回来吃饭,应该马上就回来了。”梁秋月态度十分执着。

唐文林没办法,只能答应带着她一起去。

此时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候,早上下车时间早,一行人连早饭也没有来得及吃。

无奈下她连忙拿出乔安送的桃酥,将一整包都塞给了丈夫,让他拿着给大家分分。

程立言带着司钦,唐文林带着梁秋月,四个人去找稻草了,家里这边就得剩下的人来收拾。

顾大夫带着孩子们拿着他们的行李先去了210。

沈玉瑶留下陈星,与她一起合力将两个小床合成了一个双人床。

之后开始铺床。

将床铺好,用被子,枕头围着小毅,将他圈在其中不至于掉下来,沈玉瑶就准备做饭了。

她先去门口自家的灶台处看了看,发现那砖砌的灶台下整齐的码着好几十块蜂窝煤,知道这是唐文林提前让人准备的。

看过之后,沈玉瑶就有谱了。

他们这次出行随身携带了最基本的炊具和简单的食材。

沈玉瑶拿出钢筋锅,找出盐,又把碗筷汤勺取出来放好,接着去了隔壁。

隔壁的门敞开着,没进门沈玉瑶就看见陈星拿着抹布站在凳子上,正在擦窗户。

陈冰则带着小四杨林林,老五岳山正把他们的行李往外拿。

连最小的小六年年,手里都拿着个小抹布,跪在桌子前很认真地擦着。

看到她进来,陈星停下动作,陈冰则立刻跑了过来,问:“沈姨,是不是还要收拾什么,我跟你过去。”

沈玉瑶指了指外面,说:“小冰,你去把炉子帮我生起来。”

然后她看向从里屋出来的顾大夫,问:“顾叔,咱中午吃挂面行不行?这个做起来比较快。”

“行啊,吃什么都行。”

这时候也不是什么客气的时候,顾大夫答应道。

“小毅呢?你把他自己放屋里了?我去把他抱过来。”

……

沈玉瑶去公共水池接了水,又将要用的菜清洗干净,然后回来下面。

没有新鲜蔬菜,她就泡发了木耳,自家晒的红萝卜丝,干莴笋片,另外洗了点虾皮。

人多眼杂,沈玉瑶不敢放肉,更没法把油瓶拿出来。

看看灶台上唯一的调料——那半袋盐,沈玉瑶纠结了好一会儿,还是趁没人注意,从空间偷渡出了了一小碗清鸡汤倒进了锅里。

这汤还是她坐月子的时候阿娘让家里送来的。

阿娘怕她积了食,那汤里的油都提前让人给撇掉了,最是清淡不过。

沈玉瑶之所以加这一碗汤,是为了让面条里多少有点滋味,不至于太过于寡淡。

可她没有想到就这么一碗汤,却招来了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