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无耻之尤,孤要杀光他们!”刘辩仰天怒吼。

“静声!”何太后拉过刘辩,“曹校尉,吾等如何是好?”没想到何太后反而先清醒过来,问曹操打算。

要不说董卓废刘辩没错呢,这个时候最先做的竟然是无能狂怒。

“太后且容末将思虑一番。”曹操一时还是没办法。

“此地已脱离董卓爪牙控制,不若哀家与弘农王现身入城,为将军正名!”何太后说出自己的办法。

至于是要寻机找到更强的力量保护自己,还是真为了为曹操正名,谁知道呢?

“如此,可往林虑一行!”曹操点头,为自己正名还是为大汉脸面,都要现身辟谣,为了安全起见,林虑的两位中郎将怕是最好的去处。

“准!”何太后开始保持起了距离。

“禀告二位将军,城外有人求见,其自称曹孟德。”

林虑都尉府,朱儁和卢植日常喝闷茶,担忧着大汉未来,一小兵近前禀告。

“孟德?”

“孟德来了?”

两人先后抬起头来,对视一眼,问小兵:“其可有随从人员?”

“有,十男一女。”小兵回忆一下,说。

卢植与朱儁嚯地站起身来,“上前带路。”

林虑不大,不一会儿,二人就在小兵的带领下来了南城门,看到了被围在城门旁边的曹操一行。

“真是孟德!”见此情况,两人连忙靠近,让士兵驱散了周围指指点点,八卦着的百姓。

“孟德!”

卢植一喊,刚才以袖掩面的曹操等人纷纷转过头来。

两人确定了眼前难民打扮的,正是曹孟德,何太后和太子…不弘农王殿下。

“拜见弘农王、拜见太后娘娘。”两人连忙施礼。

“平!”刘辩做派还是挺到位的,毕竟学了十来年的。

“也,真是太后和懂人妻啊。”

“小点声,你不要命了。”

“哦对对,不过这曹校尉是真懂啊,不愧为吾辈楷模,这身段。”

背对着他们的人群一边跑,还是止不住地八卦着,也不怕丢了性命。

“给孤拿下他们!”刘辩脸色涨红,不顾卢、朱二人,向周围士兵吼道。

士兵们对此无动于衷,看着卢植、朱儁等待命令。

“拿下。”两人迫于无奈,下令拿人,不一会儿离开的百姓就被抓了回来。

“市井流言不实,再敢胡乱传播者,杀无赦!”卢植讲了一句就准备放人。

结果刘辩不依,直言“触犯天威者,立斩不饶!”

卢植和朱儁相视一眼,面露难色。

卢植劝道:“殿下,此时不可大开杀戒,以免失了民心。”

刘辩却气冲冲地说道:“皇室威严何在?今日若不治他们,日后岂不是人人都可编排于太后。”

曹操这时上前一步,恭敬地说:“殿下息怒。如今局势动荡,此地又毗邻北溟。若因几句闲言碎语便斩杀百姓,恐会引起混乱,让北溟有可乘之机,届时臣之罪过可就大了。”

“辩儿休得胡言!”何太后也上前制住了刘辩。

曹操说得在理,真要在此轻杀百姓,引起的动乱可就不是他们几个能承受的。

驻守此地多年,卢植与朱儁两人深刻的明白当初那份文书下藏了多大的力量,这些年与北溟通商,商队带来的可不只是那些精美丰富的商品,带走的也不仅是大汉富人的财富。

他们还带来了一种思想,带走了部分民心,特别是边界之民,心向北溟的也不少,他俩一直忧心的,就是这个。

小混乱平息,众人入了县尉府,林虑因为当年驻兵的事,已经撤了县令,以关口管理方式进行军管,所以最高行政,军事长官就是朱儁。

分主次落座之后,曹操三人详细讲述了宫里宫外这几年发生的事情,朱儁和卢植认真倾听,思虑半晌,卢植开口。

“依孟德所言,当今董卓一手把持朝纲,荒废朝政,且淫乱后宫,当真可杀!”

“然则其所言所行,皆用天子法度,合乎治国礼法,如何杀得!”朱儁摇头,代天子而明令天下,难解。

“然也,奈何吾等并无取得诏书之法,难张大义!”曹操也是苦闷回答。

何太后母子对此只能静静听着,造反之事,作为皇室正统,他们从来没想过。

不过听完曹操的话,刘辩总有些不自在,在位置上动来动去。

“辩儿。”何皇后轻轻拍拍他,以为他怎么了呢。

“孤有先帝诏书一卷,先帝曾言保命之用,曹公活孤一命,今可与曹公一用。”刘辩没理自己老娘,反倒是突然对曹操行礼,口呼曹公。

嗯?

众人都奇异的看着他,难道脑子真糊涂了?先帝诏书?那玩意儿就是真能救命又怎样,难道还能让造反变成正义的?

见众人疑惑,看白痴的目光,刘辩心里有些愤怒,他只是有点憨直,不是真白痴。

只见刘辩猛一用力,将刚才换下来一直抱在手里的破烂内裳撕开,从里面扯出一张制书,赫然正是一份制式诏书,几人都认得很清楚,难怪刚才盥洗之后,他都不许扔他这件破烂旧裳。

“这是?空白?!”

刘辩面对他们展开诏书,却是在几人心里激起了惊涛骇浪,因为那是一份帛布制作,加盖双重传国玉玺印的空白诏书。

“这,这……”朱儁卢植半天说不出话来。

“多谢殿下!操代天下百姓谢殿下大恩!”曹操知道此时不是客气的时候,躬身下拜,接过了这份空白诏书。

“谢殿下大恩!”朱儁和卢植跟着躬身致谢。

“诸公客气,整肃朝纲,亦是我刘氏职责也!”给出这份诏书,刘辩好像都灵活了许多,也不知道那夜,他父子三人到底说了些什么,竟然有这么大影响。

三人商议一番,次日就由卢植代写诏书,抄送天下,文曰:

朕以不德,奉承洪业,君临天下,夙夜祗惧,恐负祖宗之托,苍生之望。然自董卓入朝以来,祸乱遂兴,汉室蒙尘,社稷将倾。

董卓本粗鄙武夫,性极凶暴,心怀不轨。乘国之多艰,窃据要津,擅行废立,幽闭朕躬于北宫,隔绝内外,使朕不得与公卿士民相见,其逆谋昭然,人神共愤。且其纵兵为虐,京邑之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宫室丘墟,百姓流离,典籍珍玩,毁于一旦,宗庙陵寝,亦遭践踏,此诚旷古未有之浩劫,天人同悲之惨事。

今四海之内,忠义奋发,各州郡之豪杰,皆痛心疾首,义愤填膺,志在讨贼,以救朕躬,以安社稷。海内诸贤,或可纠合徒众,或献谋献策,或倾资以助军资,皆为忠义之举,朕心甚慰。

朕今诏告天下,凡我大汉臣民,当齐心协力,共讨董卓。有能斩董卓之首,献于阙下者,封为列侯,食邑万户,赏黄金万两,布帛千匹,以酬其功。其宗族子弟,皆免徭役,荣显当世,世世不绝。诸州郡牧守,当整军经武,率所部之众,与诸路义师会合,务要克期进剿,不得迁延观望。若有敢附逆董卓,助纣为虐者,天下共诛之,夷其三族,以儆效尤。

诸军将士,当奋勇当先,以忠义为念,勿以生死为惧。旌旗所指,当殄灭群凶,恢复汉室,再造太平。则大汉之江山,可保无虞,百姓之福祉,可期而待。布告遐迩,咸使闻知。

刘氏辩,诏!

于光熹三年元月甲申日。

这份诏书以刘辩的语气写的,时间自然只能是他退位之前了,即使光熹三年已经被改成了昭宁元年。

不过此诏一出,各州郡震动,昭宁怕是要因诏而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