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春日的长安,阳光倾洒,暖煦的光线给这座古老的都城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

街头巷尾,热闹非凡,百姓们身着盛装,早早便聚集在街道两旁,欢声笑语交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都在翘首以盼着太子李璟佑率领的出使队伍。

李璟佑骑着一匹通体火红的骏马,那马身姿矫健,每一步都踏出不凡的气势。

李璟佑一袭华服,腰间悬挂的玉佩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他英气逼人,目光炯炯,不经意间注意到了身旁秦如召那频频投来的目光,便微微侧头,骑在马上看向秦如召,眼中带着疑惑,开口问道:“秦哥,你怎么总是看我?”

秦如召缓缓说道:“贞观十五年,末将跟随陛下,陛下也是一身红衣,我们一同策马,走进了长安城。”

“当年这长安城,也如今日这般热闹,街道两旁站满了大唐的文武百官和百姓。”

他顿了顿,眼“末将只是欣慰,太子殿下也如陛下一般,英姿焕发,定能在此次出使中展现我大唐的风采,完成使命。”

李璟佑轻轻摇了摇头,说道:“秦哥,你说岔了,我久居宫中,平日里与大唐的官员们交流甚少,不过是泛泛之交。”

“今日能有这么多官员前来送行,想必是因为他们的孩子也在这出使队伍之中,心中牵挂,才来此送别罢了。”

听到李璟佑的话,秦如召没有回应,只是微微扭过头去,目光落在了骑在马上、显得有些局促不安的王文身上。

李璟佑同样回头,顺着秦如召的目光看向身后的王文。

对于这个人,李璟佑心中不解。

此前,他还特地派人去仔细调查过王文的背景。

结果令他大为惊讶,这个叫王文的人,出身平凡,没有任何显赫的家世背景,也并非父皇的故人之后,仅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小子。

更让李璟佑心生芥蒂的是,王文竟是高句丽的血脉。

想到这里,李璟佑的心中不禁涌起不屑。

他实在难以理解,父皇为何要让这样一个毫无背景,甚至有着异国血脉的人进入大唐如此重要的出使队伍。

在他看来,这简直是对大唐颜面的损害。

不过,李璟佑身为太子,有着良好的修养与气度,哪怕内心再不喜欢、再不认可,面上也依旧保持着平和,没有丝毫表露。

可那些官员的孩子们可就没有太子这般克制了。

他们对王文充满了嫌弃,连骑马都远远地避开他,使得整个出使队伍看起来参差不齐,杂乱无章。

队伍中时不时传来马匹的嘶鸣声和人们的低语声,显得有些混乱。

好在秦如召及时察觉,厉声喝道:“队伍不要乱!保持整齐!”

众人这才稍微收敛,队伍逐渐恢复了些秩序。

他们此行的目的地是长安的火车站,将乘坐火车前往西京。

西京早已为他们精心安排好了马匹和物资,一切准备就绪,

只等他们抵达,便可以顺利出使。

一想到即将前往西京,秦如召的心里就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

毕竟,他已经许久未曾见过薛仁贵了,他们曾经一同在战场上并肩作战,那些出生入死的日子,也过了很久了。

秦如召很快就看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姜来面带微笑,眼中有些牵挂。

秦严兴奋地挥舞着小手,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

不远处,张显怀也带着妻儿前来送行。

张显怀的妻子李雪雁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关切的神情,而他们的孩子则好奇地张望着周围的一切。

秦如召对着他们笑着摆了摆手,心中温暖无比。

秦严仰着小脑袋,眼睛睁得大大的,一眨不眨的看着马上威风凛凛的秦如召,忍不住张大嘴巴,扭头对着姜来激动地说道:“娘,爹好威风啊!”

这稚嫩的童声,瞬间把大家都逗乐了。

张显怀看着马上的秦如召,又看向秦严,脸上带着一丝调侃的笑意,说道:“小严儿啊,这算什么?”

“你爹威风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也就你张叔倒霉,这辈子都没什么威风的时候,风头啊,全让你爹给抢了。”

“以后你长大了,有机会要让张叔也威风威风啊!”

听到张显怀这么说,李雪雁的脸瞬间红了起来,她又好气又好笑,毫不客气地踩了张显怀一脚,嗔怪道:“你少在那放屁!你张指挥使还不够威风吗?别骗小严儿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娇嗔。

张显怀看着李雪雁的样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中是幸福。

他和李雪雁经常小打小闹,这样反而让他们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而王文,坐在马上,心里却紧张无比。

这是他第一次经历这样宏大而热闹的场面,被这么多人围观,他只觉得心跳加速,呼吸都有些急促。

他不停地吞咽着口水,试图平复自己紧张的心情,可心中却又充满了自豪。

在长安的这两个月里,他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最让他欣喜若狂的是,陛下取消了奴籍。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缘故,还是陛下早就有此深谋远虑。

但他清楚地知道,从此以后,自己的父母不再是卑贱的奴隶,他们成为了大唐的普通百姓,也是大唐的一份子了!

以后,他们再也不用过着那种生活了。

家中孩子众多,凭借着大唐给予的补助,也足以维持生计。

弟弟妹妹也可以免费读书认字了!

此前,父亲找人代笔,给他寄来了一封信,信中嘱咐他在长安一定要好好干,要相信跟着陛下准没错。

哪怕在大唐当奴隶的日子,也远比在高句丽当百姓的生活要好得多。

至少在这里,有饭吃,有家人陪伴,虽然日子过得清苦些,但却充满了希望,能安稳地生活下去,这就已经足够了。

王文自然是察觉到了周围人对自己的嫌弃。

不过王文的心里也没有太过在意。

这都是人之常情。

而且,相比于周围的嫌弃,陛下的态度,家庭的好转,以及来自家人的爱,让他对着这些嫌弃,只觉得不痛不痒。

他王文又不是生来让他们喜欢的!做好自己就行

几日前,陛下差王灿给他送来了一个锦囊,并特意嘱咐他出发前打开。

此刻,坐在马上,王文怀着好奇的心情,缓缓打开了锦囊。

只见里面只有两句话:“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