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直都觉得,和网友对线是一件很蠢的事情,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你激情码字、吵得热火朝天的对象,在现实中到底年龄多大、学历多高、内涵多深。
不过作者本着一颗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善心,觉得自己有义务去反驳网络上的不良言论。毕竟,如果我们不发声,让某些思想占了主流,潜移默化之下的影响不可估量。
既然选择了写小说并公开发表,就要有这个社会责任感——正如作者写孟遇安的故事一样,部分原因就是看不惯爱男思想和娇妻文学横行霸道。
尽管我的小说没什么人看,尽管我的力量杯水车薪,但也不能让未涉世的小女孩都被那些“向下自由”的书给荼毒了。
扯远了,回到主题。
在本故事的前半段,尤其是建业保卫战之前,充斥着一种类型的评论:
女主多管闲事。
说句实话,这种评论第一次出现的时候,作者是很震惊的。孟遇安最初是一个封建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如果不靠他们口中所谓的“多管闲事”,她怎么可能当上皇帝呢?
下面举两个历史上真实的例子。
武则天最初是李世民的才人——权且当做小妾吧——后来更是去感业寺出家当了尼姑。
而她,在如此地狱开局的情况下,竟然能勾搭上李治,从寺庙回宫,后来更是成为了皇帝。如果这段故事历史上没有真实发生过,大概所有人都会觉得匪夷所思如天方夜谭。
这是一步险棋,成功的几率其实非常低。王皇后,萧淑妃,还有世家和朝臣,谁都能毁灭她。
在作者看来,武则天能当上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她一直敢于做超出当下身份的事,一点一点突破困住自己的限制。
那些说孟遇安“一个丫鬟多管闲事”、让她“安分守己”的人,你们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是女帝小说啊!孟遇安最后当了皇帝啊!
倘若她一直“安分守己”,那她只能在当丫鬟这个领域发光发热、深耕一辈子,最终成为一个金牌丫鬟;
就像如果武则天一直“安分守己”,她的最高成就或许就是感业寺住持。
你不能用一个丫鬟的标准来看待孟遇安,说她怎么敢到处“多管闲事”;
正如你不能用一个尼姑的标准来看待武则天,说她“出家人不清心寡欲,竟敢勾引皇帝,还是前任丈夫的儿子,真是荒淫至极”。
讲到这里,让我们丝滑进入第二个例子。
“做超出当下身份的事,突破困住自己的限制”的品质不止武则天有,新中国的成立也离不开它。
但凡上过初中的都知道,在一二百年前救亡图存的年代,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那么谁能救中国呢?
当然是“多管闲事”的无产阶级啊!
无产阶级都“无产”了,那些姐妹兄弟们在最开始的时候,一点资本都没有——和本故事开局时的孟遇安一般无二。
那无产阶级是怎么救中国的?
答:无产阶级代表了中国最广大农民的利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群众基础。
某些人嘲笑孟遇安多管闲事,但作者只想请他们睁开眼,看一看我看到的那些事。
我看到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后,成群结队的学生走上大街抗议。她们手无缚鸡之力,却敢用血肉之躯抵抗北洋政府,虽死不悔。
我看到北伐战争期间,我党即使力量弱小,也同样身先士卒。即使革命果实会被窃取,也从未消减革命的热情。
我看到南昌、遵义、井冈山、延安,竖起无数面红色的大旗,燃起无数颗耀眼的星火。那些从来不被国民政府放在眼里的工农阶级,建立起了无数农村革命根据地。
......
我想问问大家,以上这些,是不是“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五四运动时,学生为什么要强出头?一个个无权无势的愣头青,出头就是送人头,干嘛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北伐战争时,我党为什么要为国军做嫁衣?北洋军阀覆灭后,是南京国民政府当权,干嘛多管闲事?
如果按照那些人的观点,相持阶段时,为什么要保护根据地的乡亲?为什么要“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老弱病残就该去填前线,干嘛多管闲事?
再看孟遇安。
她帮尉迟苒牵线是想搭上谢凝之,让自己多个人脉(当时谁知道谢凝之是后来那德行);她帮贺令娴是想摆脱陆煜纠缠,避免走金钏晴雯老路(具体分析在“失败的贾宝玉”那一章有)。
这两件事不算那么无私,孟遇安确实是为了自己。
在寻芳阁尾声尽力拯救阿香,以及后来一次又一次挽救卫幽兰,包括革除相府王大娘宿弊、检举揭发庐江顾氏不法行为,估计更符合那些人口中的“多管闲事”。
难道某些人就真的看不出来,孟遇安的这些行为,正如五四运动中的学生和北伐战争中的我党,豪迈、勇敢、正义、令人钦佩!
我崇拜她,我敬爱她,如果孟遇安真的存在,我愿意一辈子追随她。
你可以不勇敢,但当勇敢的人站出来的时候,请闭紧你嘲讽的嘴巴。
如果不能,那么你不配享受她的胜利果实。
......
以上,作者从感性角度驳斥了孟遇安“多管闲事”说,下面将从理性角度分析。
假如把孟遇安的成功之路视为一场通关游戏,那么有几个关键的人物和节点,缺一不可。
首先,她必须脱离青楼。这一点靠的是用诗词吸引陆煜,没什么好说的。
其次,她必须“攻略”陆幼薇和贺令昌——陆幼薇后来带她进宫,她才能接触到政治,也有了扬州立业时的启动资金;贺令昌教了她武功和军事,她才能在建业保卫战中一战成名,并发展自己的军队力量。
那么问题来了,孟遇安是怎么“攻略”陆幼薇和贺令昌的呢?
当然是“多管闲事”啊!
陆幼薇是一个“身在闺阁,志在天下”的“英豪阔量”的女子,孟遇安如果没有同样的济世情怀和高共情能力,怎么可能让陆幼薇对她倾心?
同理,贺令昌最初被孟遇安吸引,也是因为得知了她勇救卫幽兰的事迹(第68章剧情)。后来孟遇安入宫,有了更多类似事迹,比如出使石头城和朝堂仗义执言等,贺令昌更加视她为知己。
她的每一次“多管闲事”,看似在当下为她带来了麻烦,实则长远来看全是好处。
正如刘备,织席贩履时敢讨伐黄巾,势单力薄时敢援救陶谦,道尽途穷时敢携民渡江。没有这些“多管闲事”的勇气和本事,他凭什么让那么多人信他、服他、追随他?
那些评价孟遇安“多管闲事”的人,也不知道是蠢还是坏。蠢就多读书,还有得救;但如果屁股歪了,可就是新时代反动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