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盛开时节,沈府挂上了红绸。
迎亲前一日,崔府将聘礼送至沈府,谓之“完聘”。
天刚破晓,沈夫人便和言兰蕊来到沈昭房里。
言兰蕊看着眼圈通红、声音略显哽咽的婆母,故作轻松地说:“今天是崔家下聘的好日子,咱们一会都去瞧瞧,如果崔家聘礼给的少,咱们可不能把阿昭嫁过去。”
沈夫人知道她在打趣,也勉强扯出一抹微笑,说道:“他们崔家聘礼要敢给的少,我们就派你去崔家,非得把崔府门匾卸下来不可。”
言兰蕊拍着胸脯说:“娘,你就交给我,保证不给咱们沈家丢人!阿昭,一会宾客都来填妆,你可不能哭,要打扮漂漂亮亮的,让全城贵女都眼红去吧!”
昨晚沈夫人给沈昭送了一匣体己银子,整整十万两,这些银子不在嫁妆里,是父亲母亲给她的私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他们总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让孩子一生无惧风雨。
面对全新的生活,沈昭久久不能入眠,所以今天也红了眼眶。
母女二人,一个不想走,一个还想留,只能红着眼互相宽慰。
在春白和夏桑的服侍下,沈昭穿上了红色金花织锦罗裙,裙摆上面绣了大片海棠花,每株花蕊都缝着珍珠,红衣映着她桃花般的容颜,愈显娇艳。
春白本来还想给小姐梳头,沈夫人却拿过梳子,小心的将女儿长发绾起,戴上发冠,鬓边又斜簪了几根步摇。
镜子里的女孩红衣粉面,墨发雪肤,眉眼都被映衬得越发鲜明浓烈。
看着眉目如画的女儿,沈夫人眼圈一红,顿时就说不出话来。
出嫁的日子一天天临近,沈夫人只要想起,就觉得眼眶发酸,心里满是不舍。
从女儿呱呱坠地到如今亭亭玉立,每一天都是在她的关注下成长。
看着她牙牙学语,看着她蹒跚学步,最后还要看着她走向另一个男人,融入新的家族。
其实娶媳妇和嫁女儿的心情天差地别。
娶媳妇的一方,家里添人,眼里嘴里全是笑。
嫁女儿的一方,孩子离家,心里全是不舍。
言兰蕊也强压下心中的酸涩,从丫鬟手中接过一只匣子,放在妆奁上,笑着说:“阿昭,这是我给你准备的添妆礼,你快看看喜不喜欢。”
沈昭打开一看,里面是只成色极好的羊脂白玉镯,质地细腻,摸起来如凝脂般温润,自是极好的。
她敛下眼睑,努力将眼泪逼回去,笑着回了句:“喜欢,我很喜欢。”
这是家人精心为她准备的礼物,怎么会不喜欢。
她都听丫鬟们说了,哥哥和兰蕊为了给她找这块通体无瑕的白玉,不知道走了多少铺子,满京城都知道沈公子有多重视妹妹。
就在这时,喜庆的锣鼓声响起,外面的声音开始沸腾起来。
言兰蕊抹了把眼角的泪,强颜欢笑道:“定是送聘礼的队伍来了,娘,阿昭,咱们出去看看。”
沈府门外熙熙攘攘,长长的红箱子排了快一整条街,围观人群都踮着脚数箱子,看起来好像比沈家人还兴奋。
“这得有多少抬聘礼啊,从街头到街尾,一眼看不到头啊!”
“想娶沈尚书的嫡女,崔家可不是得下血本。”
“你们不知道吧,沈家为了嫁女儿,不仅准备了丰厚的嫁妆,就连沈小姐在崔府喝水的井,都是沈公子亲自带人去打的。沈家说了,自家女儿日后的一针一线哪怕一滴水,都不用靠着别人。”
娘家和嫁妆,就是女子最大的底气。
有了这份重视,想必崔家也只能将其捧在手心,不敢有丝毫怠慢。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聘礼被逐一抬到沈府内院,不大一会就堆满了整个院子。
管家笑着安排下人往后院抬,小姐光嫁妆就有一百二十八抬,再加上这些聘礼和亲眷的添妆,看来又得重新收拾妆箱了,总不能嫁妆比当朝公主还多吧。
沈尚书和沈成安在前院接待宾客,沈夫人则带着女儿和儿媳在后院招待女眷,所有人都在为明日出嫁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