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一十一章 逆向研发

老赵说完,目光严肃地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

李松坐在座位上,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最后还是猛地深吸几口气,这才终于让他那颗噗通乱跳的心平静下来。既然国家研究的项目和他的目标相同,一下子集中这么多专家,比他一个人做起来速度要快上不少。

会议继续进行,老郭讲话结束之后,大家纷纷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有人提出了材料方面的难题,有人担忧技术瓶颈难以突破。

李松认真倾听着,时不时在本子上记录着一些关键信息。等到所有人发言之后,他站起身来,说道:“的确,研究长距离、大功率传输机存在很多困难,但是现在国家需要,我们有再多的困难也要克服。我觉得我们可以从研究国外的长距离、大功率传输机开始,然后进行逆向研发,一点点克服其中的困难,最终达到我们能够独立自主地生产制造大功率长距离传输机。”

李松的话引起了众人激烈的讨论,有人点头表示赞同,也有人提出了质疑。

李松不慌不忙地阐述着自己的思路,有理有据,让众人心服口服。

大家赞同了李松的提议之后,气氛刚刚有所缓和,却突然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他们根本不知道去哪里找从国外进口的大功率长距离的传输设备。会议室里瞬间陷入了沉默,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似乎又有熄灭的迹象。

就在这时,李松再次开口说道:“我知道哪里有这种装置。”

众人意外地看着李松,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期待,此时众人突然间发现李松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似乎在他们那里根本没有什么困难的事情,似乎再难的时候他都有办法轻松解决。

会议之后的第二天,十几位专家吃过早饭,众人便出发前往李松所说的拥有长距离、大功率传输设备的地方。由于这次前去的专家人数众多,老赵一时间找不到足够的车辆,正在大家焦急之时,李松直接开着拖拉机赶到,招呼着大家上车。

一路颠簸,众人终于来到了目的地 —— 平山煤矿。众多专家的到来受到了钟矿长的热烈欢迎,当得知众人的意图之后,钟矿长毫不犹豫地表示大力支持。

随后,众人马不停蹄地开始研究大功率、长距离传输设备,首先要弄明白的是设备的工作原理,专家们围在传输设备旁,仔细观察着每一个组件。李松指着传输带的驱动部分说道:“大家看,这是设备的核心驱动组件,它的动力来源主要是这台大功率的电机,通过复杂的传动系统,将力量均匀地传递到传输带上。”

有人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有人则凑近仔细查看电机的型号和参数以及如何将力量均匀地传导到传输带上。

过了一会,研究传输带的专家说道:“不仅仅是驱动部分,这传输带的材质也十分关键,它需要具备高强度、耐磨损的特性,才能承受长时间的大功率运转。”

大家纷纷点头,开始对传输带的材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还有这个控制系统,它能够精准地调节传输速度和功率输出,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过了一会,又一位专家补充道。

于是众人的目光又转向控制系统,李松看到这一幕眉头微皱,因为他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大功率长距离传输设备有多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需要深入研究。但是钟矿长给他们的时间总共只有两天,这还是钟矿长看在他的面子上挤出的时间。毕竟平山煤矿不是小煤窑,规模十分庞大,停工一天便会造成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损失。停工两天,已经是钟矿长能忍受的极限。

所以,总共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个人根本无法将所有的技术都研究透彻。所以,他们必须分工合作。将这次前来的十几位专家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方面,然后大家再将研究成果集中在一起,组成完整的大功率、长距离传输设备技术。

一念及此,李松向众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看到大功率、长距离传输机激动的众专家经李松这么一提醒终于反应过来。

“小李说的对,如果我们所有人都想要将这种大功率长距离传输设备的技术研究透彻,可能最终带来的结果便是所有人都无法研究透彻。”

“对,我们应该听从小李的建议,分工合作,最后再汇总。”

当大家都赞同李松的建议之后,众人立即分工合作,有的研究控制器,有的分析传输带材质、结构,有的研究传输装置和动力装置……

对现成的机器进行分析研究,然后进行逆向推导,这比两眼一抹黑从零开始要简单得多。至少大家看过真正的实物,知道将大功率长距离传输装置生产成什么样子。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各个小组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自己负责的部分。研究控制器的小组,小心翼翼地拆解着外壳,仔细观察内部的线路和机械装置,然后将机械装置构造图仔细地画出来,分析着每一个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负责传输带材质和结构的小组,则拿着各种工具进行检测和采样。他们用放大镜观察着纤维的编织方式,用硬度测试仪测量着材质的硬度。甚至他们还从煤矿上找来一段废弃的传输带,测试一下耐磨程度。毕竟,这种大功率长距离的传输设备对履带的材质和耐磨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研究传输装置和动力装置的小组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们测量着齿轮的尺寸和齿数,计算着传动比,探讨着如何提高动力传递的效率。

李松则在各个小组之间穿梭,不时地给予指导和建议。他的眼神中充满了专注和坚定,仿佛这台传输设备已经在他的心中被拆解和重组了无数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