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三百七十四章 白念心改革

白念心上任后,本来想对化肥厂的管理和生产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不过被李松劝停了。看到老妈有些疑惑,似乎不太明白李松为何要阻止她。

李松笑着解释道:“妈,您现在刚刚上任化肥厂厂长,市里有很多双眼睛在盯着您。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小心谨慎,一旦让人抓住小辫子,他们便会像疯狗一样扑上来!”

听到称呼那些人为疯狗,白念心忍不住噗嗤一下笑出声来。

“臭小子,胡说什么呢。他们都是市里的高级官员,怎么就成了疯狗了。”

“我只是打个比方。”李松尴尬地挠挠头,然后认真地说道,“妈,我的意思是,咱们得先稳住脚跟,不能操之过急。您刚上任,得先熟悉厂里的具体情况,和同事们建立良好的关系。改革的想法可以先放一放,等时机成熟了再行动。”

白念心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嗯,你说得也有道理,小松,那依你看,我该怎么做?”

李松想了想,才回答道:“您先多和厂里的员工们交流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还有,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打好交道,摸清楚厂里的人际关系网,最好能收服一些人为您所用。至于这段时间就按部就班地维持厂里的正常运转就行。”

白念心笑了笑:“行,我听你的。”

接下来的日子里,白念心按照李松的建议行事。她低调谦逊,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员工的好感。

那些原本等着看白念心笑话,以为她上任后会闹出乱子之人,见她如此沉稳,都开始有些着急了。

原本不对付的市组织部的王部长便私下里去找过统战部的李部长。

“这个白念心不好对付啊,这都多少天了,她行事竟然滴水不漏。”

李部长皱着眉头:“是啊,再这样下去,化肥厂真的要被她牢牢掌控了。”

就在李部长和王部长暗中揣测的时候,白念心已经对化肥厂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这段时间李松也在帮母亲收集各种信息,分析局势,为之后的改革做着充分的准备。

一段时间后,李松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对白念心说:“妈,现在可以开始逐步推进改革了。不过改革力度一定不能太大,要给员工们一个适应的过程。”

“好,听你的!到底谁是儿子谁是妈妈啊!”白念心看到李松事事都为她考虑好,忍不住暗暗感慨。小时候都是她照顾孩子,为他们遮风挡雨,万万没想到现在孩子也已经能为她撑起一片天了。

在李松支持下,白念心开始着手推进改革,充分考虑到员工们的接受程度,刚开始只是一点奖惩制度的改变。之前的国营工厂都是吃大锅饭,不管你工作得如何,只要级别相同便拿着同样的工资。这样的制度大大削弱了工人们的积极性。

白念心当年在京都服装厂的时候便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在她准备在厂子进行改革的时候变故发生了,她被免职,和自家男人一起被发配到黄土高坡一个农场劳动,她的改革计划便被中断了。多年后,她成了化肥厂厂长,国营厂这种弊端她自然要改掉。

改革初期,部分员工对新的奖惩制度表示不满,因为这打破了他们习惯的安逸状态。但更多的积极上进的员工,对这一改变表示欢迎,工作更加卖力。

白念心面对质疑,没有退缩,她耐心地给员工们解释新制度的好处和目的。同时,她以身作则,每天早早来到厂里,深入各个车间了解生产情况。

李松也让老爹李千成在一旁帮着母亲安抚员工的情绪,老爹作为工厂唯一的技术员,在厂子里威望很高。很多对新制度不满之人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会出面反对了。只是一味的安抚还远远不够,李松还想出了一些激励措施,比如在每个车间设立优秀员工奖,给予表现突出的员工额外的奖励和荣誉。让好好工作的工人,拿到实打实的好处。其他工人看到真的有好处可拿,自然而然地便会向优秀员工学习。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制度的效果逐渐显现。化肥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那些原本反对的员工也慢慢接受了现实,开始努力工作。

一天,家里的门缝里塞进来一封信,信的内容是他声称自己掌握了一些对母亲不利的材料,想要和她做一笔交易。李松敏锐地察觉到这可能是一个陷阱,但又担心真的会对母亲的事业造成威胁。

思索一番之后,李松决定先不告诉母亲,自己先暗中调查此事。

当天他便将林强和宋超喊了过来,既然要搞调查,自然要让专业的人才来做。

林强和宋超从李松手中接过信封,认真地分析起来。

“李哥,这信封是从附近买的,使用的纸也是国家单位才会使用的稿纸。”

李松眉头微皱:“你们两个的意思这个写信之人就住在附近,而且还在国家单位工作?”

“从信封来看,应该是如此。除此之外,我们还从这个人的书写习惯看出,这人应该是一名男子,年龄大概四五十岁,而且其在单位的级别应该不低。”

李松震惊地看着林强和宋超,他实在没想到,两人竟然从这封信中看出这么多东西!

李松定了定神,说道:“那咱们接下来得从附近的国家单位入手,好好排查一番。”

林强和宋超对视一眼,点头表示同意。

三人立刻开始行动,先是走访了附近的几个国家单位,暗中观察符合条件的人员。然而,排查工作并不顺利,因为符合初步推测的人太多,一时难以确定目标。就在他们感到有些棘手的时候,李松突然想到了一个不太好的办法:“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的日常行动轨迹和近期的动向入手,看看谁的表现比较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