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八这一天,阳光明媚,微风轻拂。
景子骞身着一袭庄重的军装穿在身上,紧跟在景正乾和窦依、景建成与翟静姝的身后,浩浩荡荡地朝着叶国良家走去。
今日乃是众人提前商议好前来叶家提亲的重要日子。
而身为此次被提亲对象的叶微凉,则依照习俗规矩,不便现身于众人面前。
于是,贴心的黎星星便留在屋内陪伴着她。
两人相对而坐,气氛显得有些微妙。
黎星星率先打破沉默,轻声问道:“凉儿,此刻你可感到紧张?”
叶微凉微微抬头,目光清澈如水,淡定地回应道:“紧张?为何要紧张呢?”
她倒是不紧张,就是有些害羞而已。
听到这番回答,黎星星不禁暗自感叹:果然,内心强大之人,其心理素质亦是无比坚韧啊!
与此同时,屋外的叶家客厅内却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景子骞略显局促地端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攥着衣角,额头上甚至渗出了些许细密的汗珠。
他既兴奋又紧张地聆听着双方长辈们讨论着下聘以及订婚等相关事宜。
只见窦依面带微笑,语气诚恳地说道:“阿媛啊,这便是我们家为囡囡准备的彩礼清单。此外,我们额外给出的聘金数额是一万零一元整,取‘万里挑一’之意。不知你们对此可有什么不满之处或者其他想法,尽可以提出来咱们共同商讨。”
除了整整一万块钱的丰厚聘金之外,竟然还有一座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四合院!
这四合院可不是普通的住所,它承载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价值难以估量。
此外,聘礼之中还包含了琳琅满目的金银玉器,每一件都闪耀着璀璨的光芒,仿佛诉说着它们背后的故事;
各种各样精美的字画,有的笔走龙蛇,有的栩栩如生,皆是艺术的珍品;
更不用说那堆积如山的珍贵药材了,想必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而来。
而对于这个时代备受瞩目的“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和收音机)以及所谓的“七十二条腿”(家具的数量象征)等传统物品,自然也是一应俱全,无一遗漏。
所有的这些聘礼都已被妥善地安置在了以叶微凉名义购置的房屋之内。
毫无疑问,这座四合院将成为小两口温馨甜蜜的婚房,处处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从筹备的细节不难看出,这一切都是依照叶微凉个人的喜好量身定制的。
若按照古代的聘礼标准来衡量,如此规模的聘礼恐怕足有三十八抬之多!
叶国良不禁频频点头,表示认可。
他深知,这般丰厚的聘礼即便是放置在平常百姓家中,都足以满足二十个家庭风风光光地迎娶新娘了。
然而,在这里却只为他们叶家的宝贝女儿一人所准备,可见对方的诚意和用心程度着实令人感动。
赵媛叶也微笑着颔首回应道:“阿依啊,你们的这番心意我们夫妻二人心里跟明镜儿似的。只要小骞能真心实意对待咱们家囡囡,让她一辈子快快乐乐、幸幸福福的,其他的东西我们真的不在乎。”
“你们送来的这些聘礼,我们一分一毫都不会收取,待到两个孩子成婚之时,全部原封不动地带回你们家去。”
“不仅如此,作为女方家长,我们也特意为囡囡准备了一万元的陪嫁,希望能够为他们的新生活增添一份助力。”
此刻,楼下传来阵阵商议声,那嘈杂而又热烈的讨论氛围仿佛穿透了墙壁和楼板,直直地传入了叶微凉所在的屋子。
她静静地坐在床边,耳朵不自觉地竖起来,仔细聆听着每一个字、每一句话。
与此同时,站在楼下人群中的景子骞也是心不在焉。
他的目光时不时就会投向二楼那个紧闭的房门,心中满怀着期待与忐忑,多么希望能够透过那扇门看到心心念念的小姑娘一眼啊!
然而,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叶微凉始终未曾露面。
尽管如此,景子骞心里也很清楚,按照传统习俗,在下聘的时候,女方确实不应该出现在众人面前。
所以,即便内心有些失落,但他还是选择尊重这一规矩。
“这是我们选择订婚宴的时间,和结婚的时间,你们看看合适吗?”
窦依将自己选择的两个日期递给叶家人。
订婚时间在十二月初三,这没什么问题,只不过结婚时间也太早了点吧?
订婚宴过去三个月之后二月初八就直接结婚宴,时间会不会太快了点?
“这结婚的时间这么早?我们都没有准备好东西。”
叶国良瞪了景子骞一眼。
景正乾笑着说:“你们没什么要准备的,我们来准备就好了。到时候一定让囡囡风风光光的嫁进来。”
听到景正乾这么说,叶国良也没什么好说的,就让宋静芳把这个日期拿去给叶微凉看看。
她那边要是同意,就没什么问题。
要是不同意,那就往后延一延。
十几分钟后,宋静芳下来:“囡囡说这个日期就行了。”
叶建军撇了撇嘴,他们家乖宝,才回来没几年呢,就要嫁出去了。
臭丫头胳膊肘往外拐呢。
楼上黎星星也在跟叶微凉说话:“凉儿,回想刚认识你的时候,小小一个,你的经历和遭遇惹人心疼,我那时候就想啊,肯定要在知青大队上好好照顾你。”
“没想到反过来却是你照顾我居多,后来,认识了沐清,见到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他们,他们都是很好很温柔的人。”
“我就跟我母亲感慨,认识了这么好的闺中密友,还有这么好的公公婆婆和丈夫,我这人生就无憾了。”
“凉儿,我希望你幸福,当兵的经常需要出任务,你若是不想一个人在家,就回来,这里永远永远都是你的家。
哪怕以后我和沐清有了自己的房子,我们那个家里也有你的一个房间。”
叶微凉笑着看着她,摸着她的肚子:“我知道,谢谢你,六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