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国最大的搜索引擎Naver上,“叶辰 赤子心”的搜索量超过顶流爱豆。一篇名为《当华夏少年拿起吉他:论文化输出的破维之道》的文章刷屏,结尾写道:我们总在纠结“传统”与“现代”的撕裂,而叶辰用琴弦缝补了这种裂痕—,他的左手是《定军山》的锣鼓,右手是电吉他的失真,中间流淌的,是永远年轻的热血。
三天后,叶辰在b站上传了《追梦赤子心》的创作纪录片,当然这都是三天后的事情了。
视频里,他蹲在清北宿舍走廊弹唱,背景是堆满草稿纸的书桌;在故宫角楼前录制口哨声,鸽群从红墙飞过;在希望小学教孩子们唱副歌,泥土地上的脚印和琴弦共振。最后一个镜头,他站在太爷爷的墓前,吉他弦上挂着枚子弹壳风铃,风过时发出清越的响。
全球播放量破亿那天,叶辰发了条动态: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致所有正在‘向前跑’的人。
下方评论区,樱花国网友用汉字写:谢谢你,让我看见青春该有的样子 ;寒国网友贴出自己画的叶辰漫画像,配文:对不起,之前不该说古筝像弹棉花 ;最前排的华夏网友则说:哥哥下次比赛,我要带十斤红旗贴纸去现场!
……
当叶辰的指尖离开琴弦,清北大学礼堂的穹顶仍回荡着《追梦赤子心》的尾音。
全球直播间的弹幕以每秒十万条的速度刷新,b站的服务器一度因过载闪烁红光,Youtube的实时评论区被各国语言的“bravo”刷屏。
在樱花国新宿的电竞馆,二十名樱花国学生对着屏幕嘶吼着副歌;首尔弘大附近的咖啡馆里,原本在写论文的寒国女生突然拍桌而起,惊得邻座的咖啡杯都在震颤。
华夏网友“种花家的兔子”连发十条弹幕:“从《精忠报国》到《赤子心》,这哪是唱歌,分明是在给每个细胞注射肾上腺素!”
她的留言被点赞超百万,下方跟帖的留学生们晒出凌晨实验室的灯光、考研倒计时日历、创业企划书草稿,那些曾被疲惫压弯的肩膀,此刻都因这两首歌重新挺直。
在直播间的分屏镜头里,能看到截然不同的面孔在同步流泪:
“京都胡同里,拄拐的抗美援朝老兵对着电视敬礼,军帽上的五角星在晨光中闪光;上海弄堂的石库门前,退休教师跟着旋律用搪瓷缸敲出节奏,嘴里念叨着这才是少年中国。”
某科技园的加班狗们集体放下键盘,有人把工牌上的“996”贴纸撕成碎片;成都春熙路的外卖小哥停在奶茶店门口,手机里的直播映着他汗湿的脸,嘴角却扬起久违的笑。
寒国网友“han_student”惊讶发帖:“为什么华夏的00后、50后,都能为同一个少年疯狂?”
樱花国社会学教授铃木真奈美在直播中解读:“叶辰的歌声打通了时间隧道,他让老者看到自己曾是少年,让少年预见自己能成脊梁,这种代际共鸣,在高压的东亚社会极为罕见。”
微博热搜前十被“叶辰 赤子心”“精忠报国 吉他版”等词条包揽,抖音上#跟着叶辰学唱歌#的话题播放量破百亿,模仿他单膝跪地弹唱的视频里,有小学生背着书包演“少年版”,有程序员穿着格子衫秀“加班版”。
京都故宫紧急会议,决定推出“赤子心”主题文创,子弹壳风铃、藏蓝卫衣周边预售即罄;
安城城墙下的街头歌手开始弹唱《精忠报国》,游客们自发用矿泉水瓶当沙锤伴奏;甚至有高三班级把歌词“不妥协直到变老”写成横幅,挂在教室后墙。
即便是最初充满偏见的寒国与樱花国网友,也在这场音乐风暴中逐渐卸下心防:
Id“樱花酱”曾在赛前发帖“华夏音乐太土”,此刻却在直播间留言:“对不起,我之前只听J-pop。但叶辰让我知道,热血不需要语言翻译。”
她晒出自己临摹的叶辰画像,笔下少年的眼尾,竟晕染着《灌篮高手》般的热血光芒。
寒国地下说唱歌手“K-dragon”在直播中用韩语翻唱《追梦赤子心》,副歌部分特意保留中文原词:“他教会我,真正的hip-hop不是叛逆,是和生活死磕的勇气。”
一位伦敦华裔母亲在Facebook发帖:“以前总嫌儿子听的歌吵闹,今天却和他一起跟着叶辰嘶吼,原来我们都需要这样的声音,提醒自己曾为梦想拼过命。”
清北大学礼堂内,掌声如雷,经久不息。人们纷纷站起身来,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叶辰的敬意与喜爱。有的观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泪花,紧紧握着拳头,似乎在汲取着歌曲中那股勇往直前的力量;有的观众则兴奋地挥舞着手中的旗帜,大声呼喊着叶辰的名字。
舞台上的叶辰,被这热烈的气氛所感染,脸上洋溢着自信而又灿烂的笑容。他向观众们深深地鞠躬,感谢大家的支持。
在礼堂的各个角落,人们相互拥抱、交谈,分享着自己被歌曲触动的瞬间。
大家仿佛在这一刻,忘却了所有的烦恼与疲惫,只沉浸在这充满热血与激情的氛围中。
而全球各地,无数人也通过直播,感受着这份震撼,他们在屏幕前欢呼、鼓掌,共同见证了这场文化的盛宴。
主持人上台,带着激动的声音开口说道:“感谢叶辰同学,感谢他给我们带来如此热血的歌曲!”
叶辰回到自己的位置,坐在刘辉身边,对方直接对自己竖起大拇指,接着说道:“小叶,看来我以前还是小看你了!”
“刘老师谬赞了!”
“别装了,好小子,你放心,等这次交流结束后,我帮你申请一份奖金,可能不是很多,但是也是咱们清北大学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