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先试试看吧。”

一位领军将领无奈地说道。

现在已经没有别的法子了,钱都已经花出去了,不试白不试。

其他将领纷纷摇头,显然对这款小型无人战机信心不足。

而与此同时,叛军刚刚拿到几架新飞机,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发起新的攻击。

飞机的数量并不多,主要是因为背后的军事力量担心技术泄漏,只是挑了几架来做实战测试。

如果送去太多的飞机,一旦落入敌人手中,就有泄露技术的风险。

而且这些飞机并不是由叛军自己操控的,而是通过专业的飞行员和控制人员来指挥。

不过,正是因为对方空中战斗机数量不足,给了军用智能AI发展的机会。

现在他面对不了大批量飞机的同时进攻,这样一点点成长才是正道。

新一轮战争开始了,各个军事势力也都在关注这场战役。

原本这里的局部战斗规模不大,但新型武器的出现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刚开始时,双方主要还是在地面上比拼。

正规军这边有一些新的坦克、装甲车等装备,吸引了不少注意。

很快大家就明白了,这些东西都是军宫楼研制出来的。

于是,这场战争得到了更多的重视。

然而,叛军又使出了老招数,用一些可以爬行的自毁机器人对付正规军,导致正规军遭受不小损失。

特别是在前方冲锋的战车和坦克损失惨重。

总共有五辆战车和三辆坦克被摧毁。

这种爬行自毁机器人在地上移动,本来就不容易发现。

加上战斗是在晚上发生,它们更难被察觉。

单个自毁机器人的破坏力有限,但如果几个机器人同时聚集在一辆坦克下面,一起爆炸产生的威力就会大大增加。

即使坦克有坚硬的装甲,在受到如此强烈的爆炸冲击时也无法抵挡。

这对很多坦克来说是一个明显的弱点,跟反坦克地雷的效果差不多。

现场的画面传回125兵工厂后,景熵和其他研究人员正在观看。

其实他们之前就已经听说过这种爬行自毁机器人的事,那时候它还并没有这么厉害。

但经过改进之后,这种机器已经能够在真实的战场中对坦克造成严重威胁。

这次被摧毁的是三辆t14坦克。

t14坦克是本世纪初北极熊帝国开发的一种先进型号,装有125毫米口径滑膛炮,采用无人大炮塔。

坦克前部装甲区配备雷达和数字化作战系统,适合在恶劣天气条件下作业。

总体来说,这是一款相当先进的主战坦克。

虽然不及那些顶尖坦克强,但在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战场上应该有很好的表现。

可正因为有了意志帝国产出的爬行自爆机器人,t14坦克没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设计时坦克防护的重点依然放在车身正面。

一般情况下坦克受到的大部分攻击也是从正面来的,对于底部的保护就没有太多特别考虑。

而这些爬行自毁机器人正好针对这个缺点,可以从底下靠近然后爆炸,从而破坏坦克。

只要这些自毁机器人的数量够多,就能产生超过常规地雷的威力。

看完录像之后,研究团队感到震惊。

“没想到这东西能有这么大威力!”

“真的要小心对待。”

景熵也很吃惊,根据之前的报告来看,爬行自毁机器人的性能提升了不少。

尤其是几台机器人共同作用时,传统的坦克防御已经不是问题。

换句话说,这就是一款专长武器,适用于各种场合。

目前没有什么设备可以专门用来防范这种新型武器。

尤其是在这种落后地区,技术条件不够先进,面对这样的挑战更是束手无策。

但看完视频后,景熵和他的团队除了强调需要更加重视以外,并没有过多评论。

毕竟,尽管这款机器人看上去很有威胁,其实它的技术水平不算特别高。

简而言之,就是一个装有炸药的小型遥控车加上一点自动控制系统的装置。

整体技术并不算非常高级。

之所以在这场战斗中有那么大的效果,主要是对手不够强大,再加上这款新型武器首次亮相,各大势力还没有准备好应对方法。

只需研制出识别系统,在自毁机器人接近己方目标前及时侦测并处理,就能够消除其带来的威胁。

另外,这些爬行自毁机器人的移动速度其实并不快。

一方面是因为背负着沉重的炸药,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形复杂多变。

这就使得它们的速度受到了限制。

让景熵最惊讶的是,这些自毁机器人居然可以在多个单位聚集后再引爆,以达到最佳攻击效果。

显然,意志帝国的研发团队肯定用了某种手段,让这些攀爬式自爆机器人能够紧紧贴在坦克或装甲车的下面。

等数量足够时,再由远程控制进行引爆。

这种办法解决了单个攀爬机器人威力不够的问题。

整体来看,在战场上的实用性很强,特别是在夜晚那种难以察觉的环境中更是如此。

同时,这些攀爬式自爆机器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会构成不小的威胁,直到各个军队找到识别和反制它们的方法为止。

可以说,这种攀爬机器人简直是偷袭的理想工具,可以在敌人毫无防备的时候对武器装备造成破坏,尤其是在目前这个阶段,确实非常棘手。

前线战局不利,正规军这边一片混乱。

总指挥紧急调动了军功楼内的人员,准备使用125兵工厂研制的小型无人战机。

这些小型无人战机的发射装置被安置在装甲车上,十分灵活。

不过也有弱点:续航时间较短。

几轮战斗后必须返回基地充电。

这也是125兵工厂急于推进人工智能成长的原因,毕竟达到预期目标需要时间,实际作战环境也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这次实战,可以让AI快速进步,待小型无人战机最终定型,将来就能直接投入使用了。

搭载着发射装置的装甲车在外围迅速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