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钟军的死亡很快就传遍了官场。

都察院里以为清查还没有结束,人人自危。

其他官员们则感慨吴昊圣恩正隆,权势较之当年陈瑛、纪纲在时更甚。

不敢说话的人里,有多少人是敢怒不敢言,这暂未可知。

对于吴昊来说,变化是很大的。

每天来拜访送礼的人更多了......

很快,朝堂就恢复了平静,朱棣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大清洗。

锦衣卫庞瑛似乎也暂时收手了。

正当官员们以为此后朝廷又可以恢复一段时间平静的时候,事情来了。

被派去护送陈天平复国的五千士兵在安南被伏击,大败!

上千人被俘虏!主将都督佥事黄中战死!陈天平失踪!

朝廷上下皆惊。

“混账!胆大包天!”

朱棣在龙椅上咆哮。

下面的官员们噤若寒蝉。

朱高煦趁机出声:“父皇!若是被如此挑衅还不还手,周边各国必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儿臣愿领兵前往,势必收复安南!”

朱高煦心中高度紧张。

一旦让他统领几十万兵马出征,到时军中各将一定会全力支持他当太子。

若是立下了功劳,也可以堵住文官们的嘴。

甚至连父亲朱棣也会更喜欢他。

太子朱高炽见群情激昂,朝中主战派占了绝对上风,也知道不好再反对。

“父皇!儿臣觉得要不要再和安南联系一下,看他们是怎么解释的?”

朱棣大怒:“你是读书读傻了吗?还问他们要解释?”

“朕的数千子民永远留在了安南!”

“若是被人如此欺凌,朕都不敢打,那朕养着这大明上百万官兵何用?”

“此事不容再议!就这么定了!”

百官称是!

既然皇帝已经盖棺定论了,大家也就不再就打或者不打讨论了。

不过谁统领军队,就成了新问题。

朱高煦高声道:“父皇!儿子的本事您是知道的,让我去,不出一年,保证平定安南!”

朱棣意动了。

两父子一同征战沙场多年,自然是知道老二的水平。

刚准备答应。

脑中忽然想起了那天徐皇后的话。

“可若是高煦当了皇帝......他这些年南征北战,杀气越发重了,妾身是怕......是怕他将来会容不下他兄长啊!”

言犹在耳,此时看到满脸杀气的朱高煦,朱棣心中动摇了。

吴昊见朱棣摇摆不定,便出来建议道:

“皇上,安南小国又不是北方游牧民族,何足挂齿,依臣看,根本不需要二殿下亲自出马,择一老将足够了。”

吴昊说完,没有理会旁边朱高煦投来愤怒的目光。

吴昊需要朱高煦留在京中,为他平衡太子的势力。

这样自己这个骑墙派才能从两边得利,若是朱高煦统兵数十万,两者的平衡可能就打破了。

朱棣其实已经不想让朱高煦带兵了,此时正好顺水推舟,接受吴昊的建议。

“说得对!总兵官由朱能来吧,他老成持重,多年的战争经验应付安南也够了。”

朱能有些犹豫,他年纪大了,最近又有患了病,隐隐感觉自己时日无多了。

可这种带兵进入其他国家,开疆拓土之功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如果对文官来说,向皇帝提供治国安邦的建议留名史书是最大的吸引力。

那么对武将来说,再也找不到什么比开疆拓土更能让人疯狂的了。

略一犹豫,上方的朱棣的眼神有点变化了。

朱能急忙上前道:“臣遵旨!必不负皇上重托!”

朱棣点点头,想了想,又点了几个名字。

“左副将军是沐晟、右副将军为张辅、左参将为李彬、右参将为陈旭。”

“领兵四十万!征讨安南!”

被点到名字的武将一个个兴奋走出,齐声称是!

吴昊见名单和历史上的并没有什么变化,心中也放心了。

就怕由于自己这只蝴蝶到来,导致出征人员发生变动,历史不确定就不好了。

不过听到兵力是四十万,也算是给吴昊解惑了。

上辈子看史书时,依稀记得好像是八十万兵力征讨安南,看来实际兵力应该没有那么多。

实际上都是故意夸大,为了吓唬对手。

反正古代又没有卫星,我说我有这么多人,你也不可能直接看出虚实。

......

......

永乐四年七月十六日,正午时分,大军开拨,朱棣亲往龙江送行。

这么重要的日子,当然选择的是晴天。

此刻天高云淡,风和日丽。

远处,如林般壁立的兵马清晰可见,一路又一路衣甲鲜明的兵马,将整个场地铺得密密实实。

吴昊等官员跟在朱棣身后,目光所至,到处都是刀剑,铠甲,飘舞的旗帜,和士兵们黝黑的脸。

吴昊虽然没有带兵打过仗,但看还是会看。

这绝对是天下第一等的剽悍之师,转战千里身经百战而凝练出来的冲天杀气,光是列阵就能给人以沉重的压力。

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此前未有!

各主将站在检阅台下面第一排,吴昊看到这群人坚毅的脸庞,不自觉地收起了往日的散漫。

朱能、沐晟、张辅、李彬、陈旭等等等等。

大明朝的真正脊梁其实是他们,而不是几个舞文弄墨的文官。

他们身经百战,他们久经历练,身上铁与血的气息象征着大明此时正是巅峰。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明朝才有抵御外来入侵的底气,才有五征漠北而不退缩的把握。

朱棣上前讲了一番话,大抵是关于胡朝欺人太甚,我军无奈被迫出师之类的。

没办法,自古传统便是如此,中原朝廷一定要讲究个出师有名。

站在高台前,亲眼望着下面海一般无边无际的方阵,感受着那凛然的威势,吴昊定住神,俯视着众军。

直面数万大军列戈而阵的气势和威力,非亲身体验无法想象,绝非影视剧中那般小打小闹。

朱棣讲完了,也欣赏了一会大明军队的军容。

随后,朱棣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天子剑,猛然一挥,直指天空。

数万士兵齐刷刷地举起了手中的兵器,那无数密密麻麻的刀剑犹如平地上突然冒出了一片树林,一阵排山倒海的声浪向检阅台扑面而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那雷鸣般的声浪中,吴昊抬起头,仰望着蔚蓝的天空,心中感慨。

“新的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