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老夫人瞪他,都是在她肚子里生养出来的孩子,长得如何她哪里会提前知晓,还怨起她了?
“程将军方才派人送来的名册,你也多看看,反正都是图你钱财官职,何不寻个合眼缘的姑娘?”
于嬷嬷将案几上小册子递给陆贞阳,陆贞阳随意翻着,顿时眼花缭乱,轻眯着眼睛移开目光,“那么多姑娘,我要挑到猴年马月?”
随意将手中小册子扔在案几上,一脸无所谓又端起茶盏。
“反正不是图我这个人,哪个姑娘都能过日子,母亲若是觉得挑花了眼,我便回了左侍郎的话。”
“母亲日后若是得了空,寻个由头邀来府上看看,带着嘉宁一同也不局促,你们说说话喝喝茶,母亲到时若是觉得左家姑娘不错,我倒是没意见。”
陆嘉宁低声问,“舅舅方才说的左侍郎,是哪个左侍郎?他府上姑娘舅舅可认识?”
陆贞阳不经意道:“我见过左府其中一位姑娘,应该与嘉宁差不多岁数。”
“上次在邵府她迷了路,是我把她带回宴席的,她临走前提了一句,好像是左府三姑娘。”
陆贞阳又偏身看向陆老夫人,“要不母亲直接将左府姑娘都邀请来,也显得不那么刻意,看看哪个合眼缘,自古以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用顾及我。”
陆嘉宁心中了然,“邵府寿宴,院子里那么多奴仆,左三姑娘偏偏遇到舅舅,还真是有缘分。”
怪不得当日左青青凑到她面前叽叽呱呱说一堆,一直在向她示好,在明华公主庄子里也异常亲近她,还想看她出丑。
原来是打上舅舅的主意。
她不过陆府是个表姑娘,又没吃她的穿她的,还碍上左青青的眼了?
陆老夫人听出了不对劲,目光复杂落在陆贞阳身上。
陆贞阳不以为然,憨笑两声,“那还真是巧了,可能我与左三姑娘有缘分吧。”
陆老夫人再次询问,“当真不再考虑其他姑娘?”
陆贞阳自己又斟了杯茶,“反正都是过日子,哪有什么情情爱爱,母亲得空先看看,若是觉得不妥另寻便好,挑来挑去长得都一样,家世也差不多,也别累到母亲。”
陆贞阳表明态度,又闲谈了会才起身离去。
陆老夫人瞧他这副模样,颇为无奈,又询问陆嘉宁,“上次邵府宴会嘉宁也去了,可见过左府姑娘?”
陆嘉宁回应着,“见到了,还与我特别亲近,主动凑到面前与我闲谈。”
陆老夫人算是明白里面弯弯绕绕,“也就你舅舅没什么心眼,当真以为自己迷了路。”
“不管如何,还是先看看稳妥些,合眼缘是前提,有些心眼也无妨,但也要有个度,心思不能歪了,总不能日后将你舅舅骗得团团转。”
陆嘉宁道:“日后的生活谁也说不准,毕竟人心隔肚皮,外祖母到时候把左府姑娘都邀请来,若是觉得不妥,为舅舅再寻便好。”
陆老夫人点点头,“如今也只能先这样安排。”
“娶媳嫁女是一辈子的大事,谁也摸不清另一伴是什么品性。”
“当年我为你母亲寻亲事,也是愁苦良久,生怕挑了个脾性差的跟着受一辈子苦。”
“起初相看了个老实本分的男子,奈何你母亲心中已有他人,也不与我说是如何相识的。”
“你父亲长相倒是周正,白白净净的,方圆几里都寻不到那般周正的公子,家中在城里有几间铺子,也算是大户人家,衣食不愁。”
“当初也不知为何,你母亲突然杳无音信,可把我急坏了。”
陆嘉宁急忙安慰几句,用为数不多的话语周旋着。
陆老夫人拍拍她的手,释然笑笑,“早过去了,我知道她这辈子没受什么苦,心中便知足了。”
“儿行千里母担忧,女儿也一样,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总希望他们这辈子能圆满些,再圆满些。”
陆嘉宁正与陆老夫人闲谈,赵景乐呵呵跑来寻她去看舞剑,陆老夫人看着这两孩子感情好,打趣几句赶他们离开。
赵景带她去外院,走廊处支了躺椅,也不知从哪掏出一只木剑,利落解开绒氅丢给连翘。
“宁姐姐先坐在那,茶水点心都备好了,看看我这回进步了没?”
意气风发少年郎,手握木柄,迎着寒风舞动手中木剑,矫若游龙,身姿卓然,衣摆随风摇曳。
眼底满是希冀,回眸含笑,明媚而张扬。
陆嘉宁上次见他舞剑还是在赵府,他总把木剑藏她院子里,一得空便拉着赵蕊前来看他舞剑。
那时她与蕊姐姐常常坐在一起调侃他,赵景抱着木剑也不恼,站在一旁傻乐。
如今再看,赵景长高了不少,面颌逐渐硬朗,手执木剑游刃有余,动作铿锵有力而不失节奏。
笑容依旧明媚张扬。
什么都没变,又好似什么都变了。
不过好在他们都有了安身之所,是陆府收留了他们二人。
赵景收回动作,木剑利落背在腰后,用衣袖擦着额头汗水,不满朝她走来,“宁姐姐这般不专心,又想起了谁?”
陆嘉宁斟了杯茶递过去,“哪有想谁,看阿景舞剑出了神,比以往进步不少。”
赵景傻乐,接过茶盏一饮而尽,“今日便先放过宁姐姐,日后还寻宁姐姐来看我舞剑,可不准这般敷衍我,我先回去温书了。”
-
一连几日,陆贞阳似乎忙了起来,平日里晚间也不再出没乐康院。
陆老夫人向陆贞阳身边小厮询问,小厮只道大人忙于公务。
陆老夫人心中以为是上次训了陆贞阳几句,躲着她不来了,还常常挂在嘴边与陆嘉宁讲。
赵景白日里温书,晚间来乐康院陪陆老夫人闲谈,总有说不完的闲云趣事,哄的陆老夫人欢笑。
陆老夫人打趣道:“你们姐弟是商量好了,白日嘉宁来,晚间阿景来,也不知让我清静一会。”
打趣归打趣,见身边热热闹闹的,陆老夫人心中欢喜的紧,抱着汤婆子也要绣几个香囊给赵景。
又让于嬷嬷挑了块与陆嘉宁手里成色相差无几的麒麟玉佩,亲自编好宫绦送给赵景。
赵景爱不释手攥在手中好一会端详,日日挂在腰间。
这种家人疼惜的感觉,他好久没拥有过了。
自有记忆以来,他的亲祖母日日独居院中不愿见人,平日里对他和长姐都不太关心,每逢佳节也不愿见人。
长姐偶尔带他一起去请安问候,祖母常常面色凝重,不到片刻便催人离开。
他心中清楚,祖母经历太多生离死别,心中郁结太深,怨恨了祖父大半辈子。
母亲对他向来严苛,他幼时犯了错便闹着要父亲,母亲心中再大的火气都会放下手中戒尺。
他以为寻到了好理由,经常拿父亲来避祸,后来不经意间窥见母亲躲在屋内抱着男子衣物抽泣,他便再也没提过父亲。
好在长姐与祖父宠他,长姐每次外出都会给他带小玩意,还常常去普安寺保他平安。
祖父自幼便常常教导他,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担起赵家门楣,他还未到入学堂的年纪,祖父一到空闲时日便教他读书习字。
祖父常说,景,是景望。
他是赵家的希望,有他在,赵家就一直在。
他当时不懂怎么样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后来无意间听到院中小厮说,‘男子汉大丈夫,流血不流泪。’
他匆匆跑回屋内对着铜镜练习如何笑的好看,又如何把心中难过转变成明媚笑容,又不被人察觉。
六岁顽劣摔伤腿,腊冬调皮掉池塘,被书院同窗污蔑,被母亲罚跪怒斥折断木剑……
他再也没当着任何人的面流过一滴眼泪,他那些年成为了自己心目中的男子汉。
直到去年长姐护着他离开,他清楚知道要经历生离死别,再也控制不住眼泪……
他不止一次想去寻家人团聚,是宁姐姐将他拉了回来,给他依靠,山洞喂血,院内开解,给他找门路继续读书,如今再次拥有家人疼爱。
他后知后觉明白,他不是一个人而活,他身上担负着一家人的重望,是他们拼命保下他的,不该被自己践踏。
只要他还活在世上,就能担当起赵家门楣,不负赵家嘱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