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所以,李平安才召开了今日的大会,想要通过自己的威信,强行将这些人融合起来。

他也有底气办这件事情,整个七里堡的百姓吃穿住,都仰仗着他。

端着自己的碗,还要砸锅,就别怪自己不客气。

而且还有一点,那就是流民和本土居民的区别。

本土居民是坐地户,家里有点家底,久而久之就未必会愿意为自己卖命了,这是人性根子里的东西,永远无法抹除。

即便是李平安自己,再有了钱之后,也开始惜命,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而源源不断流入的新鲜血液就不一样了,他们需要机会,来证明自己,他们经历过地狱一般的日子,也更珍惜眼下的生活。

再说,只有树立起口碑,才能吸纳更多的流民,岭南道有大把的蛮荒之地,等着自己去开发,开发就需要人口。

还有各种作坊,也都需要廉价的劳动力。

真的只指望本地人,趴在自己身上吸血不作为,这反而发展不起来。

所以,李平安对于流民是格外重视的,这也是他让独孤杰源源不断给予补贴,而不是一味的强行安置的原因。

台子上,李平安的话语还在继续,台下寇相却听得心中激荡。

哪怕是他贵为宰相,这数目庞大的流民,他也没有能力安置。

甚至于当初在西北,他还曾经办过为了维护军队粮饷,坐看大量百姓流离失所的事情。

他知道,流民问题不解决,就会升级为流寇,这是能要大康命的东西,但是他没有办法去触动。

因为相较于世家豪强,乃至于大康周边儿的国家的侵犯,流民是一个根本无解的东西。

老天爷不下雨,庄稼不涨粮食,朝廷的开销日趋增长,而百姓的人口又在不断地增加,那不长流民长什么?

一个流民一张嘴,十万流民就是十万张嘴,就算是有多少银子都能给吃空了。

来之前,尉迟常就曾经跟自己多次提过,李平安虽然不是官身,却治灾救民,普通百姓他救,流民他救,甚至僚人他也救。

很长时间之内,寇相是不信的,后来又觉得李平安是怀有狼子野心,吸纳流民是为了做不法之事。

可当他来到七里堡之后,眼见为实之后,内心的想法再次发生了改变。

在参观各大作坊之后,他就发现了,很多作坊里,充斥着各个地方的流民。

虽然他们收入微博,但是却可以吃饱饭,还有楼房住,这是很多地方,百姓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表示别管李平安心里怎么想,他是真的给寻常百姓一条活路。

而且愿意吸纳更多的百姓。

台上,李平安的话还在继续。

“我看诸位点头,我就当你们将我的话说下去了,我再许给你们一项好处,今后谁家吸纳的人口多,而且经过考核之后,没有毛病,七里堡的作坊,优先提供工作岗位。”

李平安朝着台下喊了一句,“贺循。”

“在。”贺循赶紧上台。

“明日起在流民安置衙门里,增添几个人手,专门负责给他们安置工作,优先安置人口多,且家庭和睦的家庭。”

李平安说道,“你们都听着,只要你们拿新的家里人当人看,我就让他们来我这里干活,让你们家里多几分收成,谁家要是不好好过日子,说明你们不合适,人我接走,你们该怎么过,还怎么过。”

这是典型的打一棍子,给个甜枣。

但场下众人,却哗然起来。

所有人没有想到,主动吸纳人口,且好好对待,还有这等好处。

台下,寇相喃喃自语道,“如此一来,百姓们肯定更加愿意善待这些加入他们的流民,没有人愿意跟钱过不去,如果这位李刺史,有更多的地盘,肯定能供养更多的流民的。”

虽然双方了解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李平安表现出来的胸襟,却让这位寇相很是佩服。

今天李平安对于乡亲们的讲话,关于流民安置的问题,更是让寇相产生了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

如果早些年,自己能够遇到李平安,那么他肯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将他调到中枢,让他配合自己改革。

“贺兄,不要光盯着自己拿一亩三分地,我将这些远道而来的亲人交给你,你能不能给他们寻找一个合适的家?”

李平安看向贺循。

“遵命!”贺循一脸认真的说道。

贺循本来就是刺史府的属官,而且逐步从家族事务中脱离出来。

但彼时很多龙州和七里堡的事务,是独孤杰在处理,他能够参与的地方其实不是很多,他更多的是把把关,负责监督独孤杰。

但李平安这么一说,他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他为什么非要盯着独孤杰不放,独孤杰更多的是负责政策以及具体事务的落地,官员的任命,沟通世家和地方豪强。

那自己可以负责处置流民问题,流民也是民,用好了,也有无穷无尽的力量。

而且自己本身也做地方官,有着丰富的跟流民打交道的经验。

贺循决定把自己手头上的事情,交给族中子弟,亦或是独孤杰任命的官员去做,而自己专门去处置流民的问题。

“不仅仅是已经安置的流民,就连暂时尚未加入七里堡,没有暂住证的流民,也需要你去安置甄别,不要让贫苦的百姓饿死在路旁,也不要让害群之马过上逍遥的日子。”李平安又交代了一句。

“是。”贺循颔首。

“那就这么决定了,镇长叔,您还有事情吗?”

李平安看向老镇长,见他摇头,就挥手道,“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各族的组长,各家的长房、村长,你们也别白来一趟,去各大作坊转一转,看看有没有可以领回家里的活,拿回去干,让家里也多赚一点。”

说完之后,自己就跳下了台子。

发现寇相竟然也在不远处观看,而且还对着自己慈祥地笑着,只好过去打招呼,“寇爷爷,您没去转一转?”

“要是去转了,岂不是错过了李刺史治理百姓的手段?”寇相笑着说道。

“让您见笑了。”李平安略微苦涩的说道。

镇上虽然平日里事务比较多,但大多数尚未酝酿出麻烦,就被解决了。

没想到,今日寇相一来,就遇到了幺蛾子。

李平安担心寇相有些不开心。

不过随即就释然了,寇相马上要去南诏给大康开疆拓土,他高兴与否,跟自己关系不是很大。

“安置流民,为地方百姓看不起,殴打,辱骂,极尽虐待的事情,不仅仅是七里堡,全天下都是如此。”寇相说道,“而且,很多地方,即便是如此,都不愿意吸纳流民,因为多一个人口,就多一个人吃饭。所以很多流民,即便是知道如此,也是忍气吞声,实在是愿意给他们活路的地方太少了。”

“老夫也没有想到,李小子你不仅仅是愿意安置他们,还愿意给他们提供那么好的待遇。”

“此着实是仁善之举。”

李平安笑笑没有说话。

“刚才是云儿和尉迟常带我转的七里堡,他们对于此地的了解都不如你深刻,你陪着老夫转一转如何?”

一想到自己因为火箭的事情,跟李平安的关系有些不慕,寇相便想着改善与李平安的关系。

所以他主动发出了邀约。

一国之相公,主动开口,李平安自然不能拒绝,微微做了个侧身的手势,“自无不可,寇爷爷请。”

寇相在李平安的带领下,在七里堡巡视起来。

七里堡烧制了大量的红砖,这些红砖肯定不仅仅是用来修外面的道路,实际上整个七里堡内部,都是砖石路。

而且道路两旁都修建了很深的排水渠,排水渠上面盖了石板,百姓的日常生活的污水,会排放到排水渠里,这导致七里堡的街道非常干净,没有一点垃圾。

每个坊市的大门口,都集中放着一排垃圾桶,日常的厨余等生活垃圾,也都可以往里面倾倒。

寇相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东西,饶有兴致地打开一个盖子,仔细检查了半天。

一行人去了杂面粉作坊。

如今的杂面粉作坊,已经完全步入正轨,几个大号的库房里面,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着。

杂面粉,豆腐,饼干等吃食,通过流水线,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这是李平安做的第一笔大型生意,这里的每一个员工都对李平安非常熟悉,自从李平安进入作坊,跑过来打招呼的人,就源源不断。

甚至不少已经嫁人的妇人,看向李平安的眼神都是直勾勾的。

听过这段时间的接触,寇相对于李平安逐渐有了了解。

知道他虽然做了刺史,但跟身边儿的任何人都没有架子,而且对于自己这位寇相,虽然尊敬,但也是出于自己对于大康的贡献多一些,而非是宰相。

寇相自然而然的也不跟他摆架子,笑呵呵的调侃道,“你小子,在妇人们之间,颇为受欢迎啊,你瞅瞅这些妇人们,眼睛里都会流出春情来了。”

一边儿看热闹的尉迟常,闻言,一脸诧异地看向寇相。

在他的记忆之中,寇爷爷是非常严肃的一个人,没想到竟然在李平安这里开起了玩笑。

他哪里知道,寇相这是觉得李平安有些故意疏远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想要主动缓和跟李平安的关系。

几个人先聊着,出了食品作坊,去了如今在整个大康都声名鹊起的钻井机作坊。

在这里,寇相终于有机会见到了钻井机的整体制造、安装过程。

虽然寇相对于钻头的锻造,又产生了莫大的兴趣,觉得此等锻造工艺,如果用来制造武器,肯定是厉害到不行的事情。

可一想到之前火箭的事情,已经跟李平安有了不愉快,所以只是称赞了一阵,倒是没有询问钻头如何锻造,又是如何可以汲取盐的。

李平安能够走到今天,心思灵透活跃占了很大的比重。

通过寇相的反应,他已经能够猜出对方大致的想法。

心中对于寇相的转变,很是惊奇,但也逐渐放松了对她的警惕之心。

不过有些部门是不能参观的,比如老墨和马大匠的实验场,这两个地方平日里除了几个极其优秀的工匠,便是李平安自己才能进去,所以李平安没有答应。

因为里面的秘密太多,不论是谁,都有可能泄露出去。

寇相也很清楚,人家能让自己看那么多,已经是非常大方了。

有些核心机密,肯定是自己不能去参观的,所以就很识趣的没有往前凑合。

他一边儿走,一边儿看似非常随意地问道,“李小子,你们七里堡现在有多少工匠?”

“我处理的事情太多,又经常去龙州,这边儿的事情并不是非常清楚,”李平安转头看向李云,“你知道吗?”

“咱们的工匠处于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不算帮工,以及打灵活的百姓,咱们有稳定的工人,大约两万七千多人。”

李云笑着回答,“这还不算外面的几个大型作坊,以及各城镇雇佣的伙计,护卫队什么的。”

“这么多?”

寇相心里有所准备,但是听完之后,还是震惊地停下脚步,“这么算下来,仅仅是你七里堡一个镇子,便有工匠四五万人,这都快赶上玉林县一般的人口了吧?”

这可是封建时代,很多镇子,顶天了也就有个一万多人。

当然,有些宗族势力强横的村子,便有几千人,但这不是一个概念,因为城镇非农业人口占有一个相当高的比例。

他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李平安这一个镇子,就有几万人在做工。

看来这孩子真的成气候了。

几万名工人,便意味着几万张嘴,他们随时可以放下手里的工具,摇身一变成为军人。

刚才他观察了,眼前这些人身体素质非常好,而且他们日常也进行一定的军事化训练,看来李平安也有类似的打算。

即便是不用这些人攻城略地,关键时刻用他们守城也是可以的。

在寇相看来,现在的七里堡,已经发展到了地方都无法动他的地步。

即便是以镇压反叛的名义也不行,因为这数万人的工匠真的发起狠来,来再多的朝廷兵马也未必打得过。

所以寇相是真的吃惊了。

“是的,”李云有些自豪的说道,“而且七里堡还在源源不断的吸纳流民做工,过段时间也只会更多。”

“李小子,你可是真的够厉害的,几万张嘴竟然能养活,而且还如此的井井有条。”寇相赞叹道。

李平安笑了笑,没有说话。

在他看来,几个作坊加起来,才这么点人,不算什么。

后世的很多工业重镇,几十万人,上百万人都有可能。

离开作坊,几个人继续闲聊,一个身材敦实,甚至可以说是威武雄壮的女子走了过来。

正是整日里念叨李平安的赵二丫。

见到李平安,赵二丫便是面色一喜,急匆匆的上前,兴奋的说道,“平安兄弟,你什么时候回来的?”

“回来有一段时间了,刚才看你们囤积的猪啊鸭子什么的,似乎数量不是很多,是钱不够了吗?”李平安问道。

“是咱们最近人口激增得太快,百姓的日子也变好了,大家都来卖肉,我这边儿有些跟不上了。”赵二丫笑着说道,“如今我们已经在大规模养鸭子和鸡了,猪也在饲养,但是速度还是跟不上,只能大规模在外面买,或者去打猎。”

“哦,是那么回事儿?我会安排各地的商队,去找稳定的牲畜进货渠道,到时候给你们做补充。”李平安点点头说道。

想要改善人口素质,除了粮食的充足供应之外,肉食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了,你怎么跑到这边儿来了?”李平安问道。

“我切肉的手艺好,偶尔帮着惠民药局的军医们动刀子。”赵二丫仰着头自豪的说道。

“他们也是真的不上进,作为军医,手书不过关,却总是找你一个屠夫动刀子。”李平安哭笑不得。

“可不是不上进,军医们最近发现了新的技术,说人若是受伤失血过多之后,便可以通过输血的方式,挽救人的性命,便进行了深度研究,目前有很多发现呢。”赵二丫说道,“他们还将血液分成了多种种类,用错了会死得更快,就让士兵提前放血,确定他们的是不是一类人,到时候在战场上受了伤,需要输血,咱们可以立刻救治。”

“就单单这一条,可以救活无数性命呢。”

李平安对于医学并不了解,但是也知道,他们需要显微镜,所以很早之前就给找马大匠给他们磨了一些,让他们做研究。

没想到,他们没有研究经脉之类的东西,反而先研究上血液了。

不过能够发现血型,并且提前筛选,确实是个很大的发现。

而一边儿的寇相则激动的抓着赵二丫的胳膊,“你刚才说什么么?”

赵二丫脾气爆裂,在李平安面前,像是个柔软的大绵羊,但是在寇相这老头面前,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甩手就将寇相扔了出去,“你个老东西,你想干什么?老娘的娇躯也是你能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