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寇爷爷,我跟你说,今日你可有福气了,今日竟然是老太太亲自下厨!”尉迟常兴奋的说道,“之前,魏尚吃过一次,便激动地拜老太太做干娘呢。”

“别看您之前经常在宫中办差,少不了圣人的赏赐,也未必吃过李家的饭菜,快尝尝。”

尉迟常很是自来熟地将魏尚来到七里堡,跟李家结缘,并且成为一家人的事情说了一遍。

寇相呵呵的说道,“魏家的事情我知道,魏家那个被赶出局的小子,现在在长安混的可是风生水起,无数高门大户想要求见他一面呢。”

李平安好奇地问道,“这家伙在长安那么抢手么?他还跟我天天说,那些世家打压他,让他的日子难过。”

寇相摆摆手说道,“想要求见他,从他手里获取好处,跟打压他并不冲突!这些世家见不得有人拿出好东西来,跟他们抢夺手里的利益,但不代表他们傻。”

“其中不少人也是愿意主动跟你们合作,积极拥抱新事物的。”

“不过匪夷所思的是,我听说,在大康僧人跟你们合作得很愉快,你们用你们的新技术,在僧人手里赚走了不少钱。”

李平安哈哈笑道,“是啊,当初也是无意之举,谁曾想到,僧人口袋里有那么多钱呢?”

寇相点点头道,“僧人之前有钱,但不敢过于张扬,可自从在你们这里花了钱,买了商品,又大肆放印子钱之后,现在朝廷眼红他们财富的人很多。”

“甚至出现了灭佛的传闻。”

“对此圣人也非常意动,这些僧人太有钱了,若是拆了他们的佛寺,第一可以获取大量土地,分配给穷人,第二从他们那里夺来的金银,也能弥补朝廷的亏空。”

一边儿的尉迟常,不满地说道,“咱们这是吃饭,怎么又谈论起国事来了,来,寇爷爷,吃虾!”

尉迟常先夹了一筷子盐焗虾,主动放在寇相面前。

寇相夹起来,放在嘴里。

第一次来李家老宅吃饭,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莫大的冲击。

有一种简单中不平凡,让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再配上些许酒水,一向以冷静着称的寇相,竟然喝醉了。

李平安和尉迟常搀扶着寇相回客房休息,耳边一直回荡着老人疲惫的呢喃,“大康,大康,救救大康。”

对此,李平安和尉迟常都无奈地耸耸肩。

相救大康,谈何容易。

在李平安看来,圣人要想救大康,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就是直接抢劫一波朝堂上的大臣,然后带着府库里的金银财宝,重新组建军队,造反打天下。

将天下的豪强、世家重新征服一遍。

至于其他的改革也好,与民休息也罢,全都是空谈。

现在的大康,状态太差了,根本就救不活了。

接下来的日子,寇相在李平安和尉迟常的陪伴下,将七里堡转了好几遍,甚至还去了好几趟新城。

诸多作坊也去了好几趟。

“尉迟常,你小子之前一直说七里堡很好,我总是不信的,想着一个读书人建设的村镇,能有多好?现在才知道,这里是桃花源,人间天堂一般的存在!”

“老夫那些身边儿的护卫,都有一些壮着胆子跟我说,不想走了,想留在此处。”

“别说是他们,老夫何尝不想呢?”

寇相走出造纸作坊,感慨地说道,“若是大康处处都能如此,何愁不兴盛?”

在七里堡呆的时间越长,寇相就越是喜欢这里。

首先是饭食,老太太厨艺精湛,李平安又有后世的见识,最近变着花样地给寇相做各种好吃的,让老相爷有了髀肉复生的感觉。

而且这里,没有什么党争,每个人都在努力做自己的事情,整个镇子都洋溢着一种积极进取,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才是寇相最喜欢的点。

“喜欢就多住一些日子么。”

“有我跟平安伺候您,多么的逍遥自在,何必去自寻麻烦!”

尉迟常并不看好攻略南诏,因为剑南道那边儿的环境比岭南道好不了多少,也非常复杂,那边儿世家势力盘根错节,也不是好处置的。

而且南诏国那边儿,跟吐蕃有不少蝇营狗苟的事情。

他很担心寇相一把年纪去了,根本回不来。

即便是侥幸活着回来,以朝堂之上的那帮人的尿性,也不会给寇相什么好下场。

十有八九会给寇相戴帽子,栽赃陷害,最后郁郁而终。

所以他极其不希望寇相去这一趟。

可他知道,寇相攻略南诏,并不是他自己的事,还关乎国运,关乎无数门人子弟的命运。

“我倒是想长住,可责任在身啊,”寇相微微摇头,“时不我待,我必须要走了。”

“你小子也是,耍脾气也没有用,抓紧回前线,那边儿需要你。”

刚才还非常高兴的尉迟常,眼神瞬间暗淡下来。

李平安也沉默了。

在大康,身为忠臣是非常不幸运的。

因为官场奉行的法则是,做的越多,错的越多,不做则不错。

像是寇相这种人,往往要承担更多的风浪,最后即便是赢了,也未必有好下场。

往年,不少功成名就的大臣,被圈进家中,一个小吏登门,都能随便欺辱。

寇相的情况,虽然相对好一些,但是这些年他得罪的人太多了。

李平安对此也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叹息一声道,“何时出发?”

“就明日吧。”寇相转身看向李平安,“平安,明日我就要走了,咱们爷俩今日能开诚布公的谈一谈吗?”

最近这段时间,李平安一直没有闲着。

除了各种搞研究,还总是找听风,了解各地的旱情。

同时还不断接见商旅,跟他们打听各地的情况。

得知中原那边儿也是干旱的厉害,李平安立刻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粮食。

尤其是南洋诸国,成为李平安重点搜刮对象。

这一切,寇相都看在眼里。

他知道,李平安这么做,肯定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真心实意地担心灾荒。

其实寇相也在担心这个问题,所以一直想找李平安谈一谈。

可李平安一直不愿意跟自己深度交谈。

明日自己就要走了,所以寇相觉得自己无论如何,都要找他聊一聊。

李平安也察觉到了寇相的坚持,问道,“您想谈哪方面?”

“还能谈哪方面?”寇相感慨的看着远方的落日,“平安,你觉得咱们朝廷,还有救吗?”

李平安闻言,眉头微微一皱。

这个问题,有些过于严肃且敏感了。

就连老百姓都知道没事别谈国事,他这种身份和地位的人,又如何不知道。

而且寇相问得太直接了。

这要是被都水监知道了,上报了朝廷,轻则发配抄家,重则满门抄斩的祸事。

“寇爷爷,我想您自己心里清楚,何必要问我呢?”

“我想听听你们年轻人的看法,这天下早晚是你们年轻人的,而不是我们这些糟老头子的。”寇相诚恳地说道,“这世道,我看不清,那些喜欢钻营的大人物,其实也看不清楚。”

“反而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才是决定这天下走向的一群人。”

“希望你能跟我好好说说。”

“那成吧。”李平安想了一下说道,“其实咱们朝廷征收的赋税,不算多,就算是加边饷税,也是经过精心计算,老百姓是饿不死的。”

“但是难就难在,咱们大康的官员太多了,他们会层层加码,到了老百姓这里,压力就太大了。”

“他们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土地,结果收成大多数被官员和豪强瓜分走了,朝廷背负了骂名,国库却越来越空虚。”

“这还只是老百姓困难,同时咱们大康,还有冗官、冗兵、冗费等诸多问题。”

“没有钱,还有那么大的开销,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问题。”

“我还是那句话,大康如果能够精简官兵,解决贪腐,再重新整顿军队,是有希望的。”

“我知道这很难,此时的大康,就像是半只脚进了棺材的病人,自身问题很多,旁边儿还有很多不孝子等着他倒下,好分享家产。”

“如果此时,不想办法下猛药,就彻底就不回来了。”

“世家问题,是最难解决的,王朝鼎盛时期还能考虑,现在只能先活命,再图其他的。”

寇相叹息一声,没有反驳李平安,反而继续问道,“如果可以解决上面的问题,之后呢?之后你觉得该如何做?”

“我治理七里堡和龙州,也算是有了些经验,若是上述问题得以解决,便应该大力发展农事,然后拓展工业,同时教育和发展商业也必不可少。”

李平安说道,“农业是国本,要想尽一切办法,不断地寻找高产作物,同时推进农业技术的革新,一亩地产二百斤粮食和四百斤粮食,可以养活的人口是不一样的。”

“所谓的工业,便是我们七里堡大肆推广的机械等相关产业,他们发展得好了,可以生产更为强大的武器,可以生产廉价的物品,让百姓得到实惠,可以反哺农业。”

“教育发展好了,百姓的见识得到拓展,生产出来的商品也好,种植出来的粮食也罢,肯定比往常要多,同时也可以为朝廷提供更多的人才。”

“如果有朝一日,大家可以吃得饱,能赚到钱,子孙可以读书,大家为什么造反?”

“至于商业,一来可以流通货物,二来可以去其他国家,吸取养分。”

听完李平安的话,寇相觉得有点老生常谈,因为他一直思索如何让大康富强。

为此,他翻阅了无数典籍,跟无数的门人子弟交谈,苦苦追求,却一直没有出路。

但是李平安说的这几句话,在结合他在七里堡的所见所闻,瞬间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其实,富强之路大家都知道,只是把困难的事情做成了就可以了。

自己所想的那些东西,反而是落于下乘,属于歪门邪道了。

寇相对着李平安拱手道,“老夫受教了,若是早些年遇到你,大康必然不会沦落至此。”

“寇爷爷谬赞了。”李平安赶忙上前搀扶起寇相。

就在二人交谈之前,一个工匠朝着李平安飞奔而来。

一边儿跑,还一边儿大声喊道,“刺史,刺史,咱们成了。”

站在不远处的护卫,立刻警惕起来,一个闪身,挡在看寇相面前。

侍奉在一边儿的王豆子,呵斥一声,“喊什么喊,没见到刺史跟贵客谈话吗?一点规矩都没有了吗?”

那汉子被踹了一脚,一点都不生气,反而激动的说道,“刺史,您说的肥料,咱们做出来了!”

李平安一听,也顾不上寇相了,告饶一句,就急匆匆地往实验室走去。

七里堡为了生产肥料,准备了很多原材料,诸如各种城中的厨余垃圾,动物粪便,海边儿的贝壳都在这一处实验作坊外面对着。

当做实验材料来使用。

这一处实验室,可谓是臭气熏天,平日里愿意靠近的人并不是很多。

但这里确实七里堡把手非常严密的区域,一天到晚都有大量的乡卫把手。

负责实验的工匠,也都是李平安让老墨精挑细选,可以绝对信任的人。

李平安一进来,两个工匠正一脸兴奋地看着大棚里的禾苗。

地上有两块农田,其中一块是使用了生产出来的肥料的,一块是什么都没用的。

“刺史,您看,我们研究的配方成功了!”

一个工匠指着禾苗,激动的说道,“您看,它的涨势太好了!”

他们前一段时间,就预感生产磷肥这种事情要成功了,但是没有作用到庄稼上,他们也不敢胡说八道。

所以就每天盯着农作物观看,等到有了成果,才迫不及待的禀告给李平安。

李平安拿着小铲子,抛开了一小块土地,发现他们释放的肥料还在,这些肥料促成了庄稼的快速生长。

李平安准备拿起一小堆磷肥仔细观察,却听到外面传来乡卫的声音,“站住!”

李平安知道是寇相追来了,只好放下手中的磷肥,走到大棚外面,将寇相几个人迎接进来。

但是除了护卫统领和李福之外,其他人全都被拦截在大棚外面。

“这庄稼涨势非常不错,便是施了上等的粪肥,也不过如此了。”寇相一进来,就发现了眼前的小块农田,一脸兴奋的说道。

“您还懂这个?”李平安皱着眉头问道。

其实,制作磷肥这个事儿,还是卡拉姆给的李平安灵感。

但是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收购上来的原材料有限,一直没有批量生产。

把这件事情真的当做一件大事来做,还是独孤杰。

他多次拜见李平安,认为既然七里堡有办法生产肥料,而且并不是只通过粪便加工生产肥料,就应该利用七里堡的商业优势,广泛的对外收购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

李平安无奈之下,只能绞尽脑汁,将跟磷肥沾边儿的东西,进行筛选,并且交给手下人去实验。

在很长一段时间,李平安的这种行为,都被外界当做了精神病。

因为他连海边儿的贝壳都收。

那玩意很多海边儿的渔民,捕获之后,吃完了,都是直接扔掉的。

因为这东西没啥用,在家里放着,也是占地方,还招苍蝇。

可李平安却知道,贝壳这种东西,却是有着丰富的磷含量的。

而且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如果真的可以通过七里堡的渠道,源源不断的低价流入,并且加工成废料的话,带来的收益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之所以有这么大的信心,那就是因为李平安派人调查过,目前大康没有类似于磷肥的使用情况。

目前来看,确实有了效果。

不过李平安没想到,寇相竟然对庄稼的生产也这么在行。

“莫要小觑老夫,你以为老夫巡边屯田是真的说说么?老夫可是真的一亩地一亩地的带着将士们开垦耕种的。”寇相略显得意地说道。

“寇相开垦的土地产量如何?”

“不怎样,虽然手头有大量的兵士可以运用,但是开垦出来的土地,容易长杂草,肥力也不足,庄稼的产量并不算高。”寇相感慨的说道,“如果刚才你们说的什么肥料能够大规模推广生产,那肯定可以惠及很多人。”

听寇相这么一说,李平安就放心了。

全大康的生产方式都那么原始,如果自己开始贩卖肥料,肯定非常抢手。

即便是生产出来的肥料,不能都卖出去,也可以大规模的使用到自己的农田之中。

他看了看作坊里的加工方式,确实有些粗糙。

无非就是通过晾晒研磨打磨成分,然后通过一定的比例混合起来,在堆放起来发酵。

要是想要真正的大规模批量化解决肥力问题,还要等化工产业大肆发展,才有可能。

不过即便是如此,李平安也非常满意了。

因为自己没有竞争对手。

自己掌握着最先进的技术,自然可以大赚特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