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建国后不准修仙 > 第394章 分组分工诊病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持林到的时候,双方的人都已经到了,学校这边的人见持林一直没有到,怕小日子这边不高兴,就准备直接开始,不要等持林了。

但对方竟然有几个人替他说情,说是一定要等他过来,才开始,还说葛成林同学家传渊源他们很愿意与之交流。

这倒是让学校这边的领队很是纳闷,本来校方老大直接点名要安排这个葛成林进来,他就有些不理解。

毕竟葛成林虽然是宁思德的弟子,可他毕竟也入门时间太短,才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这宁思德也不可能给他来个醍醐灌顶传授知识吧。

大一的新生中,可是有好几个都是杏林世家,自小就学医的。

但他想着,可能是宁思德找到大领导,要给他的小弟子来塞进来,见识一番,也算是镀个金,以后有个面子光。

这几天葛成林的表现他也有注意的,虽然没有很拖后腿,却也谈不上出色,只能说很一般吧。

和蔡智杰姚雪儿比起来,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个宁思德,是不是看走了眼,搞出那么大的收徒排场来。

莫不是看上了人家的家传膏药了。

但为什么今天这几个小日子很看重葛成林呢,还说他家学渊源他们很愿意与其交流。

这是什么鬼,这些小日子从哪里看出他家学渊源来的。

但既然人家都这样说了,那就等一等呗。

“所有的人都在等你,你还有没有集体荣誉观?这可是外国交流团!”

见到葛成林终于到了,那领导黑了一张脸,压低声音教训了几句。

又换了笑脸,对着小日子们说道,“真是不好意思,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现在我们就开始抽签吧。”

持很想怼他一句,外国交流团怎么了,这里可是建业,你一个学校的领导,跪舔人家小日子,你还有没有骨气了。

哦,好像这个老师不是建业人。

但不是建业人,他也是大华人啊,怎么这模样,像是杂交出来的。

他无语地翻了一个白眼,却瞟见蔡智杰也在翻白眼,两人白眼撞到一起,不由地偷笑出来。

蔡智杰低声地问,“今天怎么这么晚。”

“走的迟了点,路上又堵车。”

“老生姜今天很早就带我们过来了,说是要拿出大国礼仪来,不能在外国友人面前失礼,结果等了半天这些小日子才到。”

学校带队的领导姓姜,他们就给其起了外号老生姜。

“他爷爷来了,做孙子不要鞍前马后嘛。”

“噗,小声点,别被他听到了……”

两人嘀嘀咕咕的,也没有注意到领导说了什么,突然就听到了喊自己的名字。

竟然两人都被抽签抽到了。

另一个是个大二的学姐,王雪萍,也是一个中医世家的学生。

“真是的,怎么把葛成林抽中了,这下可惨了,他一个滥竽充数的家伙,能会什么,这手太臭了吧,是得了脚气了吗。”

姚雪儿一脸的愤懑,对抽签的学生的臭手大加贬挞。

连带着对葛成林也是被她白了好几眼。

“大姐,你瞪我做什么?”

持林很是不高兴,又不是我自己要上的,人家抽中我怪我什么事。

“瞪了怎么了,你才大姐,你全家都是大姐。”

姚雪儿气鼓鼓的,这怎么说话呢,谁是大姐啊。

“你今天还不如不来了,不来就不会丢脸了,你说你,你连个脉都不会,能干点什么?”

姚雪儿都要气死了,真是不公平,为什么要抽签选人,不能按能力挑人嘛。

她自认比葛成林的医技要强太多,竟然上不了场,真是气死个人了。

“我怎么丢脸了?说的好像你行一样,你行你上啊。”

持林立即怼回去。

“我倒是想上啊,这是我想上就能上的吗?”

“那你就不要费话。”

眼见两人就要吵起来,蔡智杰他们过来劝解,这个时候吵架只会让对方看笑话,对面的小日子可还是有几个人华语很是流利的,能听得懂的。

王雪萍连忙道,“葛成林,蔡智杰,我们也商量一下,该怎么合作,是每人都各自诊断,还是以一人为主,另两人做辅助。”

“你们两人为主诊断吧,我等你们诊过之后,再检查一下,给你们查漏补缺善后。”

王雪萍心中也有些舒服了,你会啥啊连个脉都不会看,还给我查漏补缺,我王雪萍可是十二岁就能给人看病了,你多大的脸啊,给我善后。

“我们以学姐为主,学姐给病人诊,我们俩负责记录,学姐诊断后,我们再跟着上手学习一下。”

蔡智杰谦虚地说。

王雪萍这才爽利,她暗自点头,看看人家蔡智杰多会说话,听的多舒服。

“你得蔡教授真传,实力不在我之下,我们相互补充吧,葛成林负责记录就行了。”

也不管持林同不同意,她直接就这样定下来了。

六个病人已经被带了进来,三个小日子先给他们诊断。

看小日子手段,也是望闻问切,手法纯熟,医技还真是不凡,看的中医药大学这边的学生眼皮直跳。

这几天在交流中,就发现了这些小日子对中医知识的掌握极为全面,并且结合他们本国的先进医术,已经将中医发展成有小日本特色的医技。

在望闻问切四诊法上,还有了好几种诊断的小手段,比指甲诊手纹诊等。

倒是让大家眼睛一亮,这些小手段简便实用。

其实在大华国也有人提出过这方面的理论,但还是更注重于脉诊舌诊,对于这些小手段,倒是没有太重视。

三个小日子轮流上阵,互相探讨,然后将讨论商定后的结果,记录在笔记本上面,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就将六个病人都诊断完毕。

然后三人就开始在边讨论起各自的治疗方案来。

这回六个病人就交到了中医药学院三人手中来了。

持林拿着一个纸笔跟在王雪萍蔡智杰的后面,在一众中医药学生的注目礼中上场。

第一个病人就让王雪萍蹙起了眉头。

倒不是这个病人的病情复杂,她诊不出来,而是这也太简单了吧,这不就是感冒嘛,这样的小病还拿到这里来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