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四十岁,正是一个男人最黄金的年龄。

到了这个年龄,一般男人都愿意把自己打扮的年轻点,让自己看起来朝气依旧蓬勃。

这样,女人才会越看越爱。

可顾桐偏偏反其道而行。

皮肤似乎不那么白了,不知用什么手段,让自己五官看起来少了很多朝气,多了几丝厚重。

三十大几的年龄,看起来起码四十二三。

这样,在一群四五十的高级领导干部中,也不会太突兀。

顾桐不喜欢废话,从岚河开始就如此。

今天,和所有工人甫一见面,也没有任何废话。

开场第一句话便是:“福宇不能倒,福宇不能散!”

这句话一出,下面所有工人惊呆了!

改制也是你们说的,下岗也是你们提出的。

现在竟然全都变了,变的让人措手不及。

也让人热泪盈眶。

“您......您说的是真的?”

这么多年,工人们已经习惯了造船厂的生活,他们不愿意去变,也不喜欢变来变去。

黄师傅这些普通技术工人考虑的只是生存问题。

而刘向和这些人不同。

他是正儿八经的科班出身,两千年毕业于顶级九八五高校,后来又读完了硕士、博士。

他考虑问题更加全面,更加成熟。

否则,怎么能这么快就坐到了船厂总工?

“领导,虽然我们也想福宇浴火重生,可资金和技术问题以及销路订单问题不解决,就算是恢复生产,也只是苟延残喘,并非长久之计啊!”

毕竟坐在自己对面的是一省的二把手,这话不好听,只能委婉地说。

换成通俗点的话,就是:别tm乱扯犊子,你有钱吗,你有技术设备吗?有人买你的东西吗?

“技术问题,我已经有了解决方案;资金的话,不需要你们发愁,其实,你说的这三项中,最关键的就是销路!”

其实从2010年开始,国内的造船企业开始飞速发展,从居于世界中上游的位置,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2015年前后,已经登上了世界第一造船国的宝座。

可这个第一,仅仅指产量。

对于海运轮船而言,最关键的是船上的设备。

以及基于这些先进技术而研发生产的一些实用型货运巨轮。

比如,LNG运输船,也叫液化天然气船。

而在15年,甚至直到现在,华夏在这方面的生产研发能力是非常滞后的。

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南朝鲜和东瀛。

可即便是南朝鲜,也遇到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困惑。

所以,从2016年开始,南朝鲜和东瀛相继掀起了新一轮的船企整合重组。

淘汰落后产能,跟上时代脚步,加大研发投入。

国内看到这种情况,也迅速行动。

南船、北船再次进行重组,一艘新的造船巨无霸“华夏船舶集团”拔地而起。

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性的造船企业是最艰难的。

国家范围内的整合轮不到他们。

国家层面的技术和资金投入也没有他们。

没有资金,没有技术,产业无法转型升级,自然就没有订单。

等待这些企业的只能是静静地消亡!

福宇只是这些船企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家地方性企业。

没有顾桐,没有意外,也许就真的破产了!

工人们你一言我一语,对立紧张的情绪荡然无存。

他们也想让船厂活,虽然对于技术的问题,所有人还有些怀疑。

可对方毕竟是一省的领导,不会在这种事情上开玩笑。

“领导,技术方面的事情,我倒不怀疑省里的能力,可是如果是上面支持的话,华夏船舶那边怎么办?我们也要做远航和军工吗?”

刘向对行业很了解,他以为这技术是上面提供的,可据他了解,目前华夏最顶尖的技术也就是远航和军方两种船舶。

这些都属于华夏船舶集团所有。

如果,福宇造船也采用这些技术,也就说明自家船厂之后的产品定位也是这两种。

这不是和自家人过不去吗?

内卷卷到了造船业?

且不说质量能不能比得过华夏船舶,单单是订单销路就是个大问题。

试问,谁家这么傻,放着世界级的巨头不找,找一个胡建的地方性船企?

“不,我们的技术不是国内的!”

顾桐淡淡说出这句话,刘向一脸不可思议。

“这.....领导,恕我冒昧,这种技术都是国家机密,怎么会?”

顾桐笑了笑,没说什么。

这已经涉及到敏感话题了。

“领导,别的我们暂且信你,那我们的生活现在怎么办?”

黄师傅家中负担很重,要不然也不会寻死觅活。

这会儿听到有生存的希望,也来了精神。

“是啊,发展的事情你们领导定,该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问题是我们现在该怎么活?”

一个月发千儿八百的基本生活费,家里人多点的都揭不开锅了。

更别说有基础疾病需要常年吃药的。

撇开发展谈及生存,这些工人们又有些情绪上头。

毕竟这么长时间,全家人吃糠咽菜,谁也受不了。

对于这件事,顾桐早有准备。

当所有人听到政府一次性补发三个月工资,而且是按照所有人在岗时的基本工资补发时,所有人有些不敢置信。

不过看到顾桐坚定地表情,掷地有声的话语,尤其是财政厅长就在旁边。

大家不由得松了口气。

黄师傅眼角有些湿润。

当所有工人开开心心走出会议室时,刘向,这个船厂的技术大牛踟蹰着脚步。

终于,还是退回了会议室。

“领导,我能相信你吗?”

顾桐笑了,拍了拍这位知识分子的胳膊。

“放心吧,最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可他心里知道,对于他来说,最难的时候才来到了!

“省长,咱们的钱不多了,补发工资倒没什么,可要对福宇注资,那根本不现实啊!”

“而且书记那边也说了,福宇破产势在必行,他们在银行还有两个亿的贷款呢!如果要想恢复生产,走上正轨,这贷款就必须得还了啊,可他们现在要什么没什么,根本扶不起来啊!”

工信厅长眼神有些异样,他不明白上面为什么要派这样一个“莽夫”下来。

别看现在工人们乖乖回去了,一旦没有实现承诺,这些人闹的会更剧烈。

暴风雨和明天,谁都不知道哪个会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