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雍正处于进退两难之际,他不甘心就此收手,可形势所迫暂没有更好的退路,他尚还没下定论,这时收到京中的八百里加急的消息。
消息是不离传来的。
武王妃混进了南玳的皇宫,欲挑拨离间他和刘雍的关系,加害于他,结果被他给识破抓住了去。
现在人就在不离的手里,不离特地传信来问刘雍,应该怎么做。
他在信上言辞暴戾激动,恨不得立马就杀了武王妃泄愤,再把武王妃的尸体运去前线,挂在战场上,慰藉南玳的将士们,再看看北陈的武王会是个什么反应。
刘雍看了此信,眉头一直拢着。
此前他就觉得武王妃逃脱一事有些蹊跷,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她当时还能安心在城里待着等武王攻城团聚么?
她不是个坐以待毙之人。
以她的胆魄,多半是随城中百姓一起往南方流去了。
如此,那她出现在南玳的京城乃至混进皇宫,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那么北陈营中传出武王与武王妃团聚的消息就应该是假的,是武王为混淆视听使的障眼法。
这样既能让南玳打消擒拿武王妃的念头,又能掩护武王妃在南玳的后方行走。
难怪北陈军中关于武王妃的情报少之又少。
思及此,刘雍有些坐不住了。
倘若不离当真抓住了武王妃,那无疑是一个足以影响当前局势的巨大转折。
不管是战还是不战,她都是一个极其有利的筹码。
对于刘雍来说,只要擒得了武王妃,胜负就还没定,一切就还有扭转乾坤的机会。
他必须要马上确认不离抓的到底是不是华莹。
刘雍虽心生焦躁,但还没有失去理智,他头脑仍是清醒的,需得先试试北陈那边的反应,多半就能知道事情的真假。
于是他刻意将不离传来的消息放出去,让北陈那边知晓。
他静观北陈的动静,发现北陈营中果真有骚动。
刘雍身边的亲信道:“属下立刻快马加鞭赶回京都,如若真是武王妃,属下便将人押送到这里来交给相国。”
见过武王妃真容的人不多,刘雍的亲信随从算一个,由他去确认比较稳妥保险。
刘雍点点头,沉吟道:“速去速回。”
“是。”
随从正要转身去,刘雍又叫住他。
刘雍思虑再三,道:“我亲自去。”
上次就是因为遣了个下面的人去接触武王妃,才被武王妃寻得机会逃脱。
这次不能再有丝毫的差错,他必须要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只能由他亲自回去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意外发生。毕竟那女子太过狡诈。
在离营之前,刘雍先安排好军中事务,下令休战。他把他的亲随也留在了军中,以便照他的吩咐见机行事。
将士们对此都不由得暗暗松口气。
相国肯休战,说明他的想法有所松动,将士们也十分愿意配合。
刘雍对部将们只声称需得赶回京中,与朝中商议确定是战是和的最终策略,部将们不疑有他,只觉得相国早该这么做了。
部将道:“相国放心去,末将等定竭力守好营中将士和后方城池,等相国回来再做决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