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绣金鞍 > 第九十六章 民心所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九十六章民心所向

等迎程程和颜悦一同入宫之后,就立刻从趴在床上的状态里脱离出来。

玉枢轻车熟路地拿了个软垫给他靠着:“公子,已经依计在各大酒肆画舫处开始铺人,现在各大女将出征的故事传说全都传开了。”

“民意已经铺开了,陛下很快就会收到消息,也会很快有新的行动。”

单子寅想了想:“陛下可能会很快召我入宫养伤。”

玉枢问道:“陛下这是已经怀疑民间这些声音与公子有关?”

单子寅笑了笑:“但民意若等我入了宫之后仍然声势浩大,就看陛下愿意相信我即便人不在,依然影响力会如此巨大,还是信这是真的民意所向了。”

同一时间,大楚最热闹的酒肆、茶楼中,说书先生正身着长衫,声音高亢激昂地一拍惊堂木:“书接上回——”

“那杨宗保向佘太君进言,道是国家有难,令人担忧,既是太君放心不下,何不差人进京打探?”

茶楼中众人纷纷点头,就是啊,与其如此担心,还不如派人去打探消息。

“那佘太君满腹愁绪道,杨洪年迈,差何人前往?”

“穆桂英心道:只为朝廷信奸佞,解甲归田二十春。”

“穆桂英来与佘太君商议进京打探一事。”

“那穆桂英行礼过后,问那佘太君:唤孙媳前来,有何吩咐?”

“佘太君告知穆桂英:适才宗保言道,番王造反,进窥中原来了。”

“穆桂英仍然对杨文广和杨金花安危十分担忧:汴梁乃是非之地,依孙媳看来,他姐弟还是不去的好。”

“可将门焉有犬子?杨文广与杨金花坚决请求出征::妈呀,叫我们去吧!”

“穆桂英十分感慨:”自那年一家人辞朝归隐,卸重担在林下野鹤闲云……”

“宋王与寇准讨论挂帅事宜,宋王感叹:怎奈他年纪小难把兵排。可寇准却道:他母穆桂英健在,若能挂帅,何愁番王不灭!”

“穆桂英则责备杨文广:唗,奴才!命儿前去探听军情,哪个叫你前去惹祸?刀劈王伦,那王强老贼岂肯与你罢休!”

“随即穆桂英下了决断: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叫侍儿快与我把戎装端整,抱帅印到校场指挥三军!”

说书人表情丰富、动作夸张,口若悬河、绘声绘色,一个人、一张嘴,就能演绎千军万马,让听众如身临其境,听得如痴如醉。

就在众人最是痴迷之时,那说书人却猛地停下,只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人真真是说书的高手,于故事高潮时留下悬念,吊足了众人的胃口,让人欲罢不能。

而另一边,画舫中也有歌女正弹着琵琶唱着词儿。

“梁红玉嘱咐儿子:明日里抗金兵分头应战,全仗着那中军帐的号令森严;掌旌旗司金鼓所关非浅,待为娘亲上阵才保安全。况其间还须要随机应变,告儿等明此意休再阻拦。”

“梁红玉与韩世忠讨论战事:啊,元帅,明日大战金兵,诸事可曾齐备?那韩世忠言:俱已齐备。待本帅明日带领两个孩儿,身先士卒,直冲敌阵。有劳夫人登台点将,统帅三军,随后接应。”

“梁红玉的出征时,豪气干云点绛唇::一代红妆,兵符执掌;军威壮,扫荡封狼,血溅长江浪。”

“锦绣军袍手织成,桃花马上请长缨。世间多少奇男子,玉帐牙旗属妇人。”

“梁红玉点将:本督,大宋天子驾前,五军都督府安国夫人梁红玉。奉旨会同我家元帅镇守江淮。今日与金兵血战,为此登台点将。众位将军。”

“梁红玉分配任务:命你二人攻打东路。不得有误!曹成、曹亮听令。命你二人攻打西路。不得有误!贺武、解云听令。命你二人江边埋伏,不得有误!尚德、彦直听令。命你二人随同父帅,直冲敌阵;但听鼓声一起,迎头痛击,不得有误!”

客人们听得亦是群情激昂。

“梁红玉擂鼓助战:今日会同元帅大战金兵。众女兵。随俺登山擂鼓助战者!眼看这黠虏咆哮,恨不尽扫,挽绣甲跨马提刀,女天魔,下九霄,只看俺威风杀气战这遭!”

一时之间,大楚京都内,各地都在传扬着许多上阵杀敌的女将故事,而此时,单子寅同迎程程已经在宫里了。

赵堃亲自命人盯着,他们夫妻二人住的偏殿可以说连只苍蝇都难自由进出,更不用说人了。

民间逐渐起势,支持迎程程出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民意所向。

就连朝堂上,那些先前言之凿凿的大人们,也都犹豫着改了口。

“陛下,古有穆桂英、梁红玉,巾帼不让须眉,立下赫赫战功,传位美谈,我大楚也可效仿之。”

“陛下,若我大楚连女子尚可战胜蒲甘军,不正是大楚国富力强之有力佐证?”

“陛下……”

“陛下……”

“陛下……”

先前竭力反对之臣,如今都一一站出来针砭时弊,事无巨细地分析,最终的结论就是,迎程程也不是一定不能领兵出征。

只是迎程程会否成为大楚的穆桂英与梁红玉,还不得而知。

这些人也仍旧需要给自己未雨绸缪地找一个脱身之策。

“陛下,虽祖训女子不得领兵出征,但单公子拜帅南下,自可携夫人一同前往……”

这是既要迎程程办事,又不肯给她封号。

如此行事作风,的确很是“大楚”。

“可是携眷出征史无前例……”

“史无前例,便由明君来破此先例!”

他们倒是会推卸责任,最终结果还无人得知,若是好,自是群臣举荐之功,若是不好,那便是昏君决断之误。

但好在贵妃此前已经亲自来进过言,赵堃心中亦早有决断。

他要等的,也是群臣纷纷来请,他才好顺坡下驴。

于是最后在多线并进的助力下,皇帝最终松口了。

注:本章中提及评书部分,参考自京剧《穆桂英挂帅》和京剧《抗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