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不错早上六点就去了老李小酒馆,我点的第一道下酒菜是泡椒脆肠配老李自酿的老烧酒,不一会儿,一盘色泽诱人的泡椒脆肠就端上了桌。那脆肠被切成均匀的小段,与红亮的泡椒相互交织,泡椒的酸辣气息瞬间扑鼻而来,刺激着我的味蕾。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段脆肠放入口中,只觉那脆肠口感爽脆,富有弹性,泡椒的酸辣味道完全渗透其中,酸得开胃,辣得过瘾,和醇厚的老烧酒搭配在一起,简直是人间美味。
第二道菜点的是水煮牛蛙配老烧酒,没过多久,热气腾腾的水煮牛蛙也被端了上来。满满一大盆,红亮的辣油上漂浮着翠绿的香菜和雪白的蒜瓣,牛蛙肉浸在浓郁的汤汁里,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我赶紧拿起筷子,夹起一块牛蛙肉,那肉嫩得几乎要从筷子上滑落。放入口中,轻轻一咬,鲜嫩的蛙肉瞬间在舌尖散开,麻辣的味道刺激着每一个味蕾,蛙肉的鲜美与辣椒的香辣完美融合,每一口都让人欲罢不能。我一边吃着牛蛙,一边喝着老烧酒,酒的醇厚与牛蛙的麻辣相互碰撞,在口腔中奏响了一曲美妙的味觉交响乐。不知不觉,一盆水煮牛蛙就被我消灭得差不多了,我满足地靠在椅背上,打了个饱嗝,心想今天这顿小酒真是吃得太畅快了。
讲个酒故事
晨光里的烟火气:千年古镇的清晨从老李小酒馆飘出的炊烟开始,老李用三十年手艺烹制泡椒脆肠,竹篾筐里码着水灵灵的食材。
- 深巷江湖录:老主顾们在八仙桌前交换着镇上秘闻,铁匠铺父子矛盾、茶馆新来的说书人、绸缎庄少东家异动,每个消息都裹着麻辣鲜香。
- 岁月陈酿:褪色花砖墙上挂着泛黄菜单,三十年陈酿老烧酒在粗陶碗里蒸腾,酸萝卜丁与泡椒在铁锅里跳起圆舞曲。
- 人生百味锅:脆肠在滚油中绽放的脆响惊醒了打盹的老猫,曹姐掀开蒸笼时带出的白雾模糊了墙上的旧报纸,1983年的寻人启事还粘着辣椒籽。
---
青石板沁着露水的时候,老李已经拎着竹篮站在城隍庙后墙根下。露水把蓝布衫洇出深色云纹,倒像是他眼角那几道褶子活了过来。巷口卖豆腐的王婆子照例扯着嗓子:";老李头——";尾音拖得比泡发的豆筋还长,";听说老赵家媳妇跟收破烂的...";
";您那耳朵比我的泡菜坛子还灵光。";老李掀开蓝布盖头,露出竹篾筐里码得齐整的水灵灵的食材。脆肠切得指节长短,肥瘦相间处凝着晶亮油花,泡椒是从自家天台晒的,红得像是庙里新漆的朱砂柱。
灶台上的铁锅正冒着牛毛细雨般的白烟,曹姐甩着两条麻花辫钻出来,枣红围裙兜着花椒粒。";张瘸子家的老母鸡越狱了,";她往灶膛添了把松木枝,";飞到刘裁缝晾着的绸缎上,扑棱得满街都是彩线头。";
第一缕阳光爬上褪色的";酒";字招牌时,八仙桌旁已经坐满了人。铁匠张大山舀了勺热汤,指节敲得搪瓷碗叮当响:";要我说就该把镇东头那个野小子逮回来,昨儿半夜又在老槐树下...";
";嘘——";曹姐端着蒸笼从后厨出来,笼屉里腾起的热气在她睫毛上凝成小水珠,";你们闻见没?今儿的脆肠比昨儿多三分韧劲。";她手腕一抖,琥珀色的泡椒段落在铁锅里跳起圆舞曲,酸萝卜丁噼啪炸开的脆响惊醒了趴在门槛上打盹的三花猫。
老李抿了口粗瓷碗里的老烧酒,三十年的陈酿顺着喉咙滑下去,暖意顺着食道滚进胃里。他望着墙上1983年的寻人启事,油渍晕开的字迹里还能辨出个";李";字。檐角铜铃忽然叮咚作响,穿蓝布衫的老街坊们同时举起筷子,脆肠在齿间迸裂的声响混着说笑声,惊飞了屋脊上打盹的麻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