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玄幻魔法 > 在下来此寻仙人 > 十八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十八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

第二天阳光升起之前,荀圭叫醒了大黄,在一片星光之中,下山去了。

雾石道人、清风道人、青松子,祖孙三代隐没身形,站在山门牌坊上,看着荀圭牵着马远去。

“师祖,为何不向荀公子言明?却要用这种方式骗他走?”等到荀圭的身影消失不见,青松子才开口问道。

清风道人也很是疑惑,他也问道:“是啊,师父。金灵姑娘虽是鬼身,但得益于大儒遗宝相助,一身修为早已转为纯阳,修炼道法根本无需转世,何不与荀小友言明?看他也是通情达理的人,不会让金姑娘随他走的。”

雾石道人看了看一左一右站在自己身边的徒弟徒孙,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们啊,还是太年轻!我跟你们说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问题不是荀圭肯不肯留下金灵,而是金灵一定会跟荀圭走!”

清风道人更加疑惑:“可是,昨日里不是金姑娘自己愿意留下来的么?”

雾石道看着荀圭远去的方向,缓缓说道:“天地之间,常有异人出世,乃是天道显化,自有福运加身。任何生灵都忍不住与之亲近。”

青松子瞪大眼睛问道:“荀公子就是那异人?可是,可是这也不是师祖你拆散他俩的理由啊!”

雾石道人冷哼一声,袍袖一挥,把青松子化作一棵松树,立在牌坊边。雾石道人看着松树说道:“没大没小,谁给你的勇气质疑你师祖我?你就在此思过七日。”

清风道人噤若寒蝉。雾石道人接着说道:“老夫为他们算过一卦,他们二人,只有恩情,没有姻缘,早点拆开他们,也是免了一桩烂桃花。荀小子身负气运,天道虽然保着他,但也推着他去做他必须要做的事情。他决不能有一丝牵挂。”

说完,雾石道人直勾勾地看着清风道人,清风道人会意,急忙作揖问道:“还请师祖赐教,徒儿洗耳恭听。”

雾石道人嗯了一声,继续说道:“荀小子身上天机混沌,不可推算,但根据史书记载,异人出世必有目的,为了完成这个目的,天道会逼着他做出选择,这一定会牵连到与他最亲近的人,所以老夫才强留金灵,免得日后徒留遗憾。”

雾石道人叹了口气:“昨日老夫给金灵传音,只说荀小子身负气运,不会产生男女之情,这才让金灵点头,自愿留在我青城山修道。你们俩切勿说漏嘴了。”

“是,掌教。”清风道人严肃答应下来。

“对了师祖,我有东西要给金灵姑娘。”一旁的松树说话了。枝叶飘摇间,一个信封落下。雾石道人伸手接住,并未打开,直接透视过去,看见了信的内容。

里面没有别的话,只有荀圭仿写的一首诗:

曾虑多情损道行,奈何孤身别青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乾坤不负卿。

雾石道人抬头看着松树,松树说道:“今早我从崖边醒来,看见石桌上用一柄剑压着这一封信。那柄剑我也见过,是荀公子的配剑,从未见他离身。”

说话间,松树把剑送到了雾石道人手中。

雾石道人一手拿剑,一手拿信,叹了一声“何苦”。接着手一挥,这两件东西化作一道光,向着云海之后那座孤峰飞去。送完东西,雾石道人消失在原地。

清风道人看了看松树,摇了摇头,也转身走了。只是他转身以前,掐起指决,一个光点,朝荀圭走的方向飞去。

······

荀圭走到了半山腰,远远地能看见山脚下的小镇了。荀圭站在那里一言不发,丝毫没发现,那个锦囊化作的光点,突然飞过来,一瞬间消失在大黄脑袋里。大黄吓了一跳,但又没感觉到什么不适,也就没在意。

荀圭看了一会儿,挑了另一条往北方去的小路,牵着大黄走了过去。

一人一马走着走着,一路上未发一言,眼见着日升月落几度更迭,一阵寒风吹来,荀圭冷的一激灵,这才发现,他和大黄好像走了很长一段路。

天色已晚,借着最后一点日光,荀圭远远的看见了几缕炊烟,这才感觉到有些饿了。荀圭深吸一口气,刺骨的冷空气,带着炊烟的气味差点让他窒息。

荀圭好不容易适应了突然的降温,转头看着大黄说道:“不知不觉都走了一天了,大黄你一定饿了吧,前面有村子,我们去找地方借宿吧,也好吃顿暖和的。”

大黄十分无语,虽然它本来也不能说话。它的眼神很复杂,看了看荀圭,大黄的大脑袋晃了晃,示意荀圭看看它背上的包袱。

荀圭顺着大黄的眼神看过去,它背上的包袱早已空空如也。荀圭不由得叫道:“没啦?你一天就吃了这么多?”

大黄轻轻地蹦了几下,走到一边,低头看着路旁的野草,又抬起前脚指了指那些树。

荀圭仔细看过去,这边植被稀疏了不少,草叶儿枯黄,地面更加干燥。荀圭又看了看那些树,那些大为不同的植被,终于让荀圭明白过来:自己走了很多天了,此时,已然穿过了那座分隔南北的大山,到了北方地界了。

荀圭一时无语,牵起大黄继续赶路,还是早点到村里再说。走了一会,荀圭问道:“大黄,到底过了几天了。”

大黄跟着荀圭快步走着,昂着头想了想,一下下地点头,荀圭数着,大黄一共点头十五下。

荀圭摸了摸大黄的脑袋,小声说道:“对不起啊,让你这么多天没吃着好东西了。对了,这么多天,你喝水怎么解决的?”

大黄停了下来,走到一边,低下头做出喝水的动作,然后快步走回荀圭身边,如此来回几次。荀圭明白了:“你是说,你每次都去自己喝水,然后再快步追上我?”

大黄点点头。荀圭走过去抱住了大黄的脖子,轻声说道:“亲不亲,故乡人啊。对不起,让你担心了。”

大黄努了努嘴,示意荀圭骑上它,然后朝着太阳的方向看去。

荀圭看了看日头,只剩下一点点光亮了。荀圭赶紧翻身上马。大黄这一路守着荀圭,都是慢慢走,憋了了这么多天了。这下终于可以撒开蹄子飞奔。

村落很是安静,大黄的马蹄声十分明显,还没到村口,就听见一阵阵的狗叫声。大黄跑到了村口,荀圭一看,路上竟然摆着拒马。荀圭拍了拍大黄的脑袋,大黄慢慢减速,停了下来。

荀圭下了马站在地上,刚刚拱手,只见村里冲过来几个青壮,手里举着火把,还拿着草叉棍棒之类,在拒马后面排好阵型。荀圭正要开口,只见那几位青壮让开道路,走来了一位佝偻着身子的人,荀圭借着火把的光看去,是一位白胡子老者。

荀圭刚要弯腰作揖,只听那老人中气十足,大声问道:“来者何人!”

荀圭做了个揖,大声回话:“学生是游学的士子,刚刚从山路走出来!路过此地天色已晚,想来借宿一宿!”说着,荀圭掏出了自己的书院身份牌扔了过去,“学生出自楚国鹿山学院,此行···”

荀圭想了一想,先前说着北方几国被道门让给了佛门,于是荀圭接着喊道:“此行是去莲华寺访友的!”

说完,荀圭等在原地,看着一位年轻人捡起了荀圭的身份牌,拿给那位老者看。荀圭隐约听见了几声“莲华寺”“鹿山书院在哪儿”的谈话声。

荀圭等了一会,只见那位老者向左右说了什么,几位青壮分出二人搬开拒马。老者喊道:“公子请过来吧!”

荀圭拱手答礼,牵着大黄慢慢走了过去。走到近前,只见这几位虽然穿着朴素,但是神情坚毅,身材精瘦却有力。那位老者,应该就是这村里的村长了。

荀圭松开缰绳,躬身说道:“学生搅扰了。”

老者也拱手回礼,说道:“是老朽失礼了,公子请收回去吧,到我屋里说话。”说着吧身份牌递了过去,转身就走。

荀圭收好身份牌,说了声“恭敬不如从命”,跟着老者就走。大黄看了看没人管它,自己跟在荀圭身后。

走了大约半刻钟,荀圭跟着老者到了一个小院儿,院门关着,屋里也没有亮灯。身后有人说话声传来,荀圭转身一看,那帮子青壮走跟在身后,对着大黄指指点点。

老者拍了拍院门,对屋里喊道:“点上灯,准备茶!不是贼寇,来客人咧!”

荀圭看着物理点起了灯,不多时就有人打开门,屋门打开走出一位老妇,一位年轻姑娘。老者推开院门进去,招呼了一声“都进来吧!都在外面吹风做啥呢嘛!”老者说着大步走了进去,荀圭身后一人快步上前,走上前去和那姑娘互相握住双手,低声说话。

荀圭心想原来是一家人,也跟了上去。大黄左顾右盼,看向了院子角落里那个水缸,嘚嗒嘚哒走过去,低下头就要喝。

荀圭连忙走过去拉住大黄,说道:“这缸里的水,未必是专用来喂牲口的···啊哎你拱我干什么,我不是骂你,哎呀!”

荀圭被大黄拱了一个趔趄,那老者哈哈大笑,走到水缸边,从旁拿来一个水瓢,要了一瓢水递到大黄嘴边,大黄看了看荀圭,荀圭点点头,大黄才低头喝了起来。

老者笑着对荀圭说:“公子,你这匹马,灵性的很咧!”

荀圭也笑了,拱手回道:“失礼了。在下独身远行游历,只有它作伴,是以养的娇惯了些。”

老汉摆了摆手:“谋似(没事),哎呀,”老汉说着摸了摸大黄的脑袋,“这么好的马,那就是另一条命!娇惯点也合适的很嘛!”

荀圭转头看了看,那群人都进了屋,于是安心在外面和这老者说话。荀圭问道:“还没请问,此处是什么地界?”

老汉见大黄喝完了,放下水瓢,看了看荀圭说道:“你这娃子,果然是从南边来的,看你这嘴唇,都干成啥样子了!你走到秦国了!”

荀圭顺着话问道:“学生正要北上,往莲华寺去访友,敢问老丈,此去还有多远?”

老汉走上前来,一把揽住荀圭的肩膀:“你这娃子,忒客气了,走走走,进屋再说。”说着一手揽住荀圭,一手牵着大黄就往屋里走。

老汉进了屋,把荀圭按在凳子上,一帮人都转头看着他。老汉又招呼着自己婆姨,把大黄牵去后院,喂些草料,又让那姑娘去准备些饭菜,这才转身坐在上首。

荀圭逐个拱手打招呼,众人笑呵呵地回礼,过了一会儿,那小姑娘和老妇端着饭菜出来,荀圭取下葫芦,给没人倒了一杯酒,众人嘻嘻哈哈的吃饱喝足,这才散去。

老妇带着姑娘先去睡了,老汉和那年轻人陪着荀圭说话。

聊了会儿天,荀圭知道了,此地已经是秦国境内,处在秦、蜀、梁三国交界之地,荀圭随口一说的莲华寺,果然如雾石道人所言,是秦国最大最知名的寺院,就在国都咸阳城外。

三人闲聊了一会儿,各自去睡。老汉父子扯来几条长凳摆在一起,在正屋里搭了个临时的床铺,把仅剩的一间房让给荀圭去睡。荀圭推辞不过,只好依了他们。

第二天一早,荀圭早早起身,蹑手蹑脚走到了厨房,找出了一个空着的陶罐,把昨晚没喝完的半葫芦酒倒了进去,把陶罐放在灶台上显眼的地方。

想了一下,荀圭拿出一粒雾石道人给的金子,放在了陶罐旁边。这才轻手轻脚地走去后院,叫醒了大黄。

慢慢打开后院柴门,荀圭骑上大黄,往北而去。

过了半个时辰,老者一家醒来,发现了灶台上的酒和那一粒金子,感慨了一番,老汉追出门去,却不见荀圭身影,只好对着北方给早已离去的荀圭鞠了个躬,然后让儿子去招呼两位青壮,要去城里。

老汉很是感慨,这位公子真是仁厚,有了这一粒金子,可以买不少兵器,甚至还能买两件皮甲,这下,我们村面对那些流寇,可算多了几分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