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的第一期并不是很理想,只有数百个黎庶家的子弟前来免费入学,在黎庶看来,这是他们的命。
他们没有可能打破自己的命运,所以去学什么劳子的习?还不如多在家里帮忙打理田亩,收割庄稼。
等到日后再大一些,娶一房媳妇儿,生个大胖小子就可以去参军了,这样就又可以领到一百亩地的土地耕种了。
识字,学习,为吏,做官,那都是世家们的特权,和自己这些黎庶们是没有任何牵连和关系的。
只要能吃饱,日后参军为刘备效死才是他们的目标,若一味地好高骛远,那才真是不智之选。
没看通告里面都说了吗?只有第一年是免费的,如果通不过考核,就要付学费,一年通不过,就要付一年的学费。
两年通不过,就要付两年,万一十年还通不过呢?那家里好不容易好起来的日子岂不是立刻就会变得穷困潦倒?
再说,也不是通过蒙学就能做吏的,还要上三年,这三年的学费还是一大笔钱。
虽然前100名可以全免,甚至100-200名也可以半免,但荆州这么多人,能顺利通过蒙学,成绩达到前200名应该也都是世家子弟。
自己家的傻小子,撒尿和泥,爬树下水倒是比较厉害,但是让他们去读书?
别闹了!
一辈子就应该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还想要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可能吗?
这就是命!
要认清自己的命!
看着寥寥数百人的黎庶子弟进入蒙学,而且那一双双略显呆滞且蠢萌的眼睛,刘备就有些心酸。
自己为了给黎庶子弟提供上升的通道,为此还做好了“邻居”们趁火打劫的准备。
但这些黎庶为什么这么不领情?
难道他和军师的决策都是错误的吗?
读书真不是黎庶们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真正的选择就是参军?
而读书和内政的治理就应该交给世家的子弟?
教授他们读书都这么麻烦,何况是将他们培养成人帮自己治理地方?
如果这是错误的话,那下一步的新政又该不该在荆州开展?
现在开展新政的只有荆州的两郡,分别是零陵和武陵。
但零陵偏南,其地多蛮夷而世家偏少,武陵更甚,所以相比荆州其他郡,他们开展新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那就是阻力相对来说比较少。
但桂阳、长沙和南郡的情况却和这两郡不一样了。
尤其是南郡,当初的南郡江陵可是荆州的治所,如果贸然展开新政,其阻力和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现在开展学宫的情况给了刘备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不过好在刘备有军师,万事不决就问军师。
看着有些垂头丧气的刘备,诸葛亮淡淡一笑道:“主公莫急,这都在亮的意料之中。
自战国以来,世家逐步成形,到汉朝之时,世家达到巅峰,而大汉的取士方式便是通过举荐。
所以大汉四百年来,产生了不少的世家,黎庶经过了数百年的潜移默化,也都认清了取士的现实。
这在黎庶心中已经是根深蒂固,要想一下子改变,实乃千难万难,故现在能有百余人黎庶子弟前来报名蒙学,亮已经是心满意足了。”
刘备闻言,脸上的愁容顿时消失不见:“军师果然不会做那等没有把握之事,也不提前知会一声,害得备如此担忧!”
说罢,还埋怨地看了诸葛亮一眼,继续问道:“但只有这么多黎庶的子弟,前200名岂不是大多都是世家子弟了?
这等免费三年的政策岂不是便宜了世家子弟?他们可不缺这点钱财。”
“便宜世家?主公的便宜怎会是如此好占的,亮又怎会是那等不智之人?亮已令人对这些蒙学孩童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非常简单。
不合格的方可进入蒙学,至于那些有一定基础的便令其直接进入吏学,亮将之取名为定级考试。
主公也说了,世家不缺那些钱,所以有一定基础的肯定想着直接进入吏学,毕竟能少花一年时间。
而那些缺钱的也正是那些黎庶,所以免费的好处也会落入那些黎庶子弟的身上。”
“军师果然大才!”刘备赞道:“那这些黎庶只有百余人,岂不是都能享受备为之提供的全免或者半免的政策。”
“此为主公学宫之马骨也,若见其顺利通过蒙学,那些观望的黎庶们明年便会多孩子到蒙学,这样,蒙学的学生便会一年多过一年。
而吏学三年,每一年亮都会设置考核,一年难过一年,若这些享受免费待遇的没有能通过考核,就需要再多待一年。
那可就享受不了全免的政策了,若其年年通过,那说明此人乃是可造之才,亮便可恭喜主公麾下多一能吏,主公又何须在乎几年的全免政策乎?”
刘备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不愧是军师,自己刚才担心的问题纯属多虑了。
“主公!”诸葛亮又说道:“主公要为蒙学、吏学和郎学的众生教习第一课,亮希望主公教习的第一课便是尊师和忠汉!”
刘备不解:“军师此言何意?”
“令其尊师,是因为主公是他们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他们走出学堂,也要念及是主公的学生,所以尊师很重要。
日后若任官为吏欲贪赃枉法者,便要先想想主公这个老师的教导,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能对得起主公的教导。
若还是有人敢昧了良心,那主公就可以将其逐出师门,不用处置他,让主公落上苛责属下的骂名,他自己都会羞愧的自尽。
若其脸厚非常,那自有主公的麾下的弟子为其上官者帮主公解决这等蛀虫。
而二者忠汉,因为主公是大汉皇叔,忠汉便是忠于主公,同时也是让他们和曹操孙权这等大汉反贼划清界限。
他们是主公的敌人,是大汉的敌人,当然也是这些学生的敌人,这样既不用担心学生会叛逃归于他方。
也可保证其对于这些大汉反贼的厌恶之心,若日后亮等身死,兴复汉室的重任亦后继有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