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一凡站在太平道的议事堂中,面色凝重地对众将领说道:“曹操此人,行事果决,谋略过人,真不愧是一代枭雄。我等虽有卢植将军等相助,但在智谋之士的筹谋上,仍显欠缺。如今局势愈发严峻,若想与曹操抗衡,乃至成就大业,非得有一位经天纬地之才的军师不可。”

众将领纷纷点头,他们在与曹操的交锋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对方策略的精妙与多变。卢植微微皱眉,说道:“首领所言极是。想那曹操帐下谋士如云,荀彧、郭嘉等皆有王佐之才,每一战前,皆能为其出谋划策,制定详尽战略。我太平道欲求长远发展,确需一位能与之匹敌的智囊。”

于是,张一凡决定布告天下,表明太平道求贤若渴之心。他亲自起草布告,言辞恳切,情真意浓。

“天下贤才诸君,今汉室衰微,宦官弄权,民不聊生。吾太平道本怀救民于水火之志,欲创太平盛世之景。然值此乱世,奸雄当道,吾虽有壮志,却深感智谋不足。故特向天下求贤,无论出身贵贱,无论学识深浅,只要有治国安邦之策,有运筹帷幄之能,皆可来投。吾必以国士待之,共商大业,同享富贵。君之才华,不应埋没于草莽;君之壮志,不应消散于乱世。望诸君速来,携手并肩,为苍生谋福,为万世开太平。”

这份布告被太平道的弟子们抄写多份,张贴于各州郡的城门口、集市等热闹之地。一时间,天下震动,许多有志之士纷纷将目光投向了太平道。

在一个偏远的山村中,一位名叫徐庶的年轻书生看到了这份布告。他自幼聪慧,熟读兵书,对天下局势有着敏锐的洞察力。然而,因家境贫寒,一直未遇明主,空有一身才华却报国无门。看到太平道的求贤布告后,他心中一动,决定前往太平道一探究竟。

徐庶收拾行囊,踏上了前往太平道的征程。一路上,他听闻了许多关于太平道的传闻,有赞其为救民之师的,也有斥其为叛逆之众的。但他心中自有判断,他深知,若太平道真能如布告所言,心怀天下,那么自己或许能在那里施展抱负。

与此同时,在洛阳城中,一位名叫诸葛亮的青年才俊也得知了太平道的求贤之事。他虽年仅二十余岁,但已才学出众,胸怀大志。他与好友庞统常常谈论天下大势,对太平道的崛起与朝廷的衰败皆有深刻的认识。

诸葛亮对庞统说道:“太平道此举,可见其求贤之心切。如今朝廷昏暗,曹操虽有能,但亦野心勃勃。太平道若真能得贤才辅佐,或许能改变这乱世之局。兄台对此有何看法?”

庞统微微摇头,笑道:“孔明兄,此事虽有可为,但亦充满风险。太平道毕竟被朝廷视为叛逆,投身其中,需慎之又慎。不过,若能助其成就大业,倒也是一番壮举。”

诸葛亮沉思片刻,说道:“吾欲先派人前去探查一番,若太平道真有救民之实,且能礼贤下士,不妨考虑前往。”

在各方贤才对太平道求贤之事议论纷纷、犹豫观望之时,张一凡在太平道内部也积极筹备着迎接贤才的到来。他下令打扫出专门的住所,准备丰盛的宴席,以最高的礼遇对待前来投奔之人。

他对卢植等人说道:“吾深知贤才难得,此次求贤,关乎我太平道之兴衰。务必让每一位前来之人感受到我等的诚意,不可有丝毫怠慢。”

卢植点头称是:“首领放心,我等自会安排妥当。只盼能早日求得大贤,助我太平道扭转乾坤。”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略有才学的士人陆续来到太平道。张一凡亲自接见他们,与他们畅谈天下局势、太平道的理想与目标。他认真倾听每一个人的见解与建议,从中筛选出有真才实学之人,委以重任。

然而,张一凡心中明白,这些人虽有一定才能,但并非他所期盼的那种能改变天下格局的顶级军师。他依旧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那个能与曹操帐下谋士一较高下,甚至超越他们的大贤出现。

在一次与前来投奔之人的交谈中,张一凡问道:“诸君以为,当今之世,应以何策应对曹操之军?”

一位名叫李肃的士人站出来说道:“教主,曹操之军虽强,但亦有其弱点。其兵力分散于各处平叛,后方补给线或有可乘之机。我等可派人奇袭其补给营地,断其粮草,使其军心大乱。”

张一凡微微点头,说道:“此策虽有可取之处,但曹操亦非等闲之辈,其对补给线的防护必定严密。且我太平道若行此计,需派出精锐部队,长途奔袭,风险亦大。”

众人陷入沉思,又有一位名叫陈宫的人说道:“教主,曹操以朝廷之名平叛,颇得一些地方势力支持。我等可在宣传上加大力度,揭露朝廷之腐败,曹操之野心,争取更多百姓与地方势力站在我太平道一方。”

张一凡听后,眼睛一亮:“此计甚好。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若能让更多人看清朝廷与曹操的真面目,我太平道之根基将更加稳固。”

虽然这些建议给了张一凡一些启发,但他心中对那位能扭转乾坤的军师的渴望愈发强烈。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顶级的智谋之士,才能带领太平道在与朝廷和曹操的激烈对抗中脱颖而出,走向最终的胜利,实现那太平盛世的宏伟蓝图。而他,也将继续以一颗求贤若渴之心,等待着贤才的降临,无论需要多久,无论面临多少艰难险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