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会之后的第二天,王旭起了个大早。
尽管昨晚他只睡了不到四小时,但精神头却出奇地好。窗外的天色泛着微光,整个城市仿佛刚从沉睡中苏醒。王旭站在阳台,望着远处的天际线,耳边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赵雪穿着便装端着咖啡走了过来。
“你今天不吃点东西吗?”
“等会儿去公司再吃。”王旭接过咖啡,随口喝了一口,随后侧头看向她,“赵雪,昨天那家初创车企怎么样?”
“回去之后就给我发了合作意向函,还提出想拿到你说的那种低温适配电池的定制方案。”赵雪眼神一亮,“我看了他们的资料,那公司虽然规模小,但创始人是做电控出身的,想法很新。如果和我们绑定,未来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变量。”
王旭点头:“你负责跟他们对接,我要的不是订单,而是他们在某些技术上的开放配合。”
“你是想以他们为突破口,带动第二条产品线?”
“没错。”王旭目光如炬,“现在的行业是偏垂直整合的,我们太依赖老几家主流车企,对话地位虽然提升了不少,但仍然不是完全对等。如果我们能扶植一家足够听话、技术匹配的新晋品牌,对外我们是合作,对内我们就是投资方。”
赵雪微微一惊,沉吟道:“这就不止是‘商业合作’了,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并购培育模式。你是想……再造一个新能源车的‘特斯拉’出来?”
“现在谈特斯拉还远了。”王旭目光缓缓收紧,“但起码,我们得有一个旗帜。”
这时候,王旭的手机响了,是市里发改委那位老主任打来的。
“王总啊,昨天的演示我们也看了,市里对你们项目挺重视,领导们也很有兴趣了解你们那个新能源产业园的计划。”
“我们一直在准备。”王旭微笑着应道,“能不能安排个时间,我把整个项目构思详细给您汇报一下。”
“今天上午就来吧。”老主任的语气带着几分和善,“别耽搁了,这事儿咱们得趁热打铁。”
挂了电话,王旭立刻换上正装,带着赵雪直奔市政楼。
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个创业初期四处奔波拉资金的年轻人,而是真正的“产业合伙人”,是政策层面愿意倾听、愿意扶持的关键企业代表。
会议室里,几位中层干部围坐在圆桌旁,一见王旭进门,纷纷起身打招呼。老主任笑呵呵地将他请到主座,亲自给他倒了杯茶。
“王总,说吧,新能源产业园到底怎么个计划法?”
王旭摊开一张事先准备好的规划图,娓娓道来:“我们的设想是,在市郊西北片区,依托现有的工业用地,新建一个‘新能源一体化园区’,园区包含三个模块:核心电池研发制造区、电驱系统配套区和产业孵化器区。园区总用地预计达到700亩,分三期建设。”
一旁一位规划处的人皱眉:“这么大规模,你们资金能撑得住?”
王旭点头:“前期我们将自筹30%的建设资金,其余部分,将联合投资人及上下游产业链进行融资,另外,我们希望能争取部分政策引导基金和配套基础设施支持,比如道路、供电、污水处理这类。”
另一位青年干部插话:“你们要孵化初创企业,具体怎么实施?”
“我们的思路是,第一由我们建立标准化平台,比如检测中心、实验场地、试产车间,让中小初创企业能低成本进入。第二是设立基金,投技术团队、投概念模型。第三,是与高校共建实验基地,真正把产学研打通。”
会议室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大家都能感受到,王旭不仅是来“要资源”的,更带来了完整的思路和长远的构想。
老主任点了点头,语气郑重了几分:“王旭,我们市里一直在找这样的带头人,不是只想着赚快钱的人,而是能带动一整个产业链的人。你这个项目,我支持。接下来你跟经信局、土地规划局一起做调研,把初步方案上交。”
王旭起身,鞠了一躬:“谢谢主任的信任,我一定不辜负。”
出了市政楼,赵雪边走边低声感叹:“我们真的开始走上‘帝国’的路了。”
王旭嘴角勾起一丝笑意:“这才刚刚开始。”
回到公司,他就召开了高层会议,把整个项目的推进时间表摊在众人面前。众人震撼之余,纷纷点头支持,尤其是负责资金统筹的林涛,更是拍胸脯表态:“只要你把合作名单定下来,我这边可以立刻动手拉融资。”
王旭点点头,目光掠过在座的几人:“这个项目,不光是我们的第二阶段,更是我们今后十年布局的核心。”
会议结束后,王旭单独把赵雪叫到办公室。
“有个项目我还没跟其他人提。”他语气低沉,却带着些锋利的企图,“园区里,我准备设一个独立研究实验室,只对我本人开放,只招募全球顶级的能源研究人才。”
赵雪一愣:“你这是准备……干什么?”
王旭的眼神看向窗外,像是看向更远的未来:“我要为下一代能源储备做准备。等别人还在炒概念、拼电池规格时,我要抢下一场能源革命的起点。”
赵雪沉默片刻,认真点头:“我明白了,我来安排。”
而就在这天傍晚,王旭收到了来自国外一位能源领域教授的回信——对方表示有意愿来国内短期合作,只要条件适合。
王旭没有多说一句,只是笑了。
这个世界,不会永远属于旧有的秩序。属于他的时代,已经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