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战略战术,都是建立在实力之上,没有强大的实力作支撑,谋略都只能是谋略,在真正的实力面前都不堪一击。
苏浩的郁闷在陆华峰看来,都是战术层面上的选择,而他要考虑的是战略上的取舍。
对南汉国的用兵已是倒计时,现在周军要南下攻打金陵,陆华峰纠结的是要先全力拿下南汉,再腾出手来教训大周,或者是双线作战。
形势发展得太快,在不改变既定的战略意图下,取舍得失,只能由他独立决断并承担。
“三哥,出了什么意外吗?”
晚饭时,苏小妹见陆少峰心事重重,关心地问道。
镇永军即将南下她是清楚的,按说此时陆少峰应该是斗志昂扬才对,整个永陵永明两府这几天都像是沸腾着的开水一样热闹,可陆少峰反而有点犹豫不定,不由得她不担心。
“没什么意外,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只是原本计划一天请一桌客,现在有一桌客人要提前来,家里厨子忙不过来,怕同时做两桌菜搞得不感不淡,不能让客人尽兴。”
“这有什么为难的,当然是先款待好第一桌客人,第二桌客人可以让管家先应付着,不怠慢了就是。等第一桌客人走了,再好好招待也不迟,谁让他们没打招呼就提前来了,客人会理解的。”
苏小妹本能地按她的待客之道给出了办法,说过之后才意识到陆少峰可能说的军国大事,又忙急着补充道。
“三哥,我随口说说的,只不过按寻常人家的待客方式处理罢了。三哥,你可别受我的影响,军中大事不是儿戏。”
“哈哈,一理通百理,小妹你这是以小见大,也是我之前太专注,竟然忘了有举重若轻之一说,该打。”
陆少峰似乎一下子茅塞顿开,难得地当着小梅娘的面亲了苏小妹一口,说道。
“你们慢慢吃,我得找老大一趟。”
不理会面色绯红的苏小妹,给老大赵志伟打一个电话,陆少峰快速扒完碗里残存的饭粒出门。刚才他已有了主意,这时要听听赵志伟那边的情况才能下达最后的命令。
赵志伟来得很快,进办公室时还嚷嚷着道。
“老三,你搞什么鬼,我才刚刚端上碗,吃个饭都不得消停,不是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嘛,不会是老二那边要提前行动吧。”
“老二那边一切照旧,只是金陵那边,我有了新的思路,一起来商量商量。”
“行吧,不过你得快点,我家那个小子,才几个月大就认人了,没看到我,晚上就不肯睡觉。这小子随我,情商太高,没办法啊。”
赵志伟说起儿子来,得瑟的劲头就少不了。唯一让他不满意的地方是,赵家小子出生晚了些时日,按出生年月论起来,反而排到了第三,陆家小子在第二代反而排到老大的位置。
“嘿嘿,不像你那样才好,满肚子的花花肠子,还大言不惭说是情商高,将来可别嚯嚯了哪家的姑娘就行。”
“那不可能,有事说事,赶紧的。”
“我这几天老对金陵那边不放心,总想着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可事情哪能事事如愿,刚才吃饭时还是小妹的话提醒了我。既然周军要南下,我们暂时也不想费力气拦住周军,何不干脆放他们去围攻金陵,不为朝廷去操那门子心了。”
“你就不担心,朝廷抵挡不住投降了,那我们可就要提前与周军开战,与老三你之前的战略不符啊。”
“这个是自然,所以才找你来商量,既要让朝廷跟周军死磕下去,又要为我们赢得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有了一年的缓冲期,一切就水到渠成,我们就可以腾出手来。”
陆少峰计划,利用金陵周边水路密布的天然优势,在金陵的外围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周军大部队只能在这个圈子里活动,一旦越界就要面对镇永军的强力打击。
镇永军也不用动员大量的地面部队,只需出动内河舰队构筑水上封锁线就成。
至于要让包围圈里的朝廷禁军持续抵抗下去,就得依赖内河舰队的运力和机动性,让双方保持微妙的战略平衡。
“老大,这样一来,我们不要出动多少兵力,但要提供的物资可就多了,生产和后勤方面有没有难度,我们该从朝廷那儿要些什么好处?这个你得给我想想,吃亏的事情也不能做得太多。”
陆少峰之前想到要大江入海口的小岛,还有赣西的几个大矿,现在觉得要得少了,得加码。
“除了地盘和几个大矿之外,无外乎粮食和人口,其它的我一时还真想不出来。对啊,老三,把那个岛要过来,没有大量的移民也没多大用处,不如这样。”
入海口的岛,陆少峰命名为崇华岛。这个岛还在发育之中,面积已接近一千平方公里,按本时空的标准,安置二十万人口不是难事。
赵志伟建议,可以现在就跟朝廷谈判,以支援朝廷的名义,将崇华岛建成一个超大型的生产基地和军港。
生产基地需要人员,约定由朝廷出面动员,迁徙十万以上的人员到岛上。在面对生死选择时,朝廷肯定会同意。
在如何武装禁军的问题上,赵志伟建议可以加强金陵城的火力强度,还可以给禁军更多的蒸汽机轮船,保证水路的畅通。
“金陵防守用的火炮,可以先进一些,反正弹药掌握在我们手中,也不怕将来对我们不利。蒸汽机轮船也是一样,没有我们提供零配件和维修,这些轮船以后还不得全部趴窝。”
以周军的后勤能力,要完成全部的动员,还要两个月的时间。陆少峰给苏浩的命令是,要适度破坏周军的组织,至少让周军在三个月后才能向金陵发起攻击。
有这三个月的时间,镇永军在南汉的行动已基本抵定,跟朝廷的谈判也有了结果。
“民用物资方面,以我们现在的能力,能何证金陵城的供给吗?周军南下后,金陵城周围大都是战场,城内的供应肯定会跟不上,很大程度上依赖我们的水上运力。”
要让金陵城内的官员长期抵抗下去,就得考虑他们的生活品质不会受太大的影响,还有全城的百姓,也不能出现物价飞涨的情况。
“老三你还真能操心,楚南新开了这么多的工厂,可都是要赚钱的,只要金陵有钱、有东西拿来换,这都不是事。另外我也得跟你说清楚,少量的军援没问题,太多了的话可不行,你得悠着着。”
“知道了,回去抱孩子吧,看你心不在焉的,我心里有数。”
打发走赵志伟,又将新的方略发给李子强和苏浩后,陆少峰才算是放下心来,安心等待前线的战况。
201师对韶山关的进攻极为顺利,李小强采用围三缺一的战术,为的就是迅速瓦解南汉军的斗志,将南汉军赶出关塞后再集体俘虏。
关于俘虏的问题,镇永军上下都有共识,只要不顽抗到底,都要给予一条生路。
因为这是内战,战后都是华夏国的子民,俘虏还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要素。现在镇永军对人口的看重,已深入到每一个指战员的心中。
李子强出台了一些特别的军功评定标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每战中不以杀伤杀死多少敌军为主要指标,而是将俘虏的数量列在考核的前列。
若是为了达成战争目的,造成敌人的大量死伤,反而会被调查。镇永军火器领先对手几百年,打胜仗是必然的,难的是抓到大量的俘虏。
按计划,镇永军首先进攻的目标是南汉军设在林河上的水寨。
南汉军为阻止内河舰队,花大力气在林河上建了水寨,还在约三里长的河面上设置了重重的站障碍,不经过河道的清理,舰队的船只极难顺利通过。
在舰载火炮的打击下,水寨的防卫几乎可以不予理会,只不到三十分钟时间,水寨里的南汉守军就逃向韶南关内。
“周大队长,请马上组织你们大队的一千人进行物资转运。”
在排队等待通过刚刚占领的水寨时,周长青接到舰队支队长王怀忠的命令。
王怀忠是这支分舰队的指挥官,承担着水上开路先锋的角色。他是李子强岳父王洵最早送到镇永军里的王家子弟,现在已是团级的分舰队指挥官。
“转运?请王团长布置具体的任务。”
周长青有些摸不着头脑,按计划他们这队支前的民工,将随舰队行动,直扑南汉军的后路,并在那里建立后勤补给站。
从水路出发要比陆路快上许多,李小强为了在首战中大量俘虏人员,围三缺一的同时,计划在韶南关的南边要建立一个大的包围圈,兵力和物资的投送要依赖水路。
“不好意思,我刚刚没有讲清楚,是这样的。”
王怀忠这时才发现,刚才因为着急,没能将任务交待清楚。
这段三里长的水寨,南汉军已将河道破坏,只能通行南汉军的小型船只,百吨的大船因为吃水深,无法通行。
以过测量,唯一的办法就是为战舰和运输船减重,或者空载通过这段河面。
最紧急的是,对韶南关的进攻马上就要进行,水路运送的兵力必须要赶在南汉军出逃前,在南边建立起工事,否则就达不到战役目的。
“周大队长,你们两个大队的两千人,现在的任务就是将部分载重,转运到缴获的小船上,然后随舰队行动。”
为保证及时到达预设的阻击阵地,请示前线总指挥李小强后,王怀忠只能如此折中。至于后面的船只,得等到河道清理完毕后才能跟上。
“是,保证完成任务。王团长,我有一个请求,不知合不合适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