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对于海水结冰,在座诸位几乎都深信不疑。

这是个小冰河末期,天气实在是太冷了,当初宁远之战的时候,建奴攻占觉华岛。

就是因为海水结冰,觉华岛本离岸还有十几里,本是万无一失,谁料海水结冰,建奴骑兵能够直接从冰面上跨海攻击。

明末气候极端到什么时候,觉华岛的守军日夜凿冰,也跟不上结冰的速度,建奴依旧通过冰层直接进攻觉华岛。

“那岳讬呢?现在到了哪?”多尔衮继续问道。

“回大帅的话,岳讬大帅已经绕过德州,正往临清赶来,估计两日后,就能到达临清?”

“那高起潜和关宁军呢?还跟在岳讬的后面吗?”提到关宁军,多尔衮眼睛一凛。

那统领忙道:“还在,始终和岳讬大帅保持着一日路程。”

“该是时候了。”多尔衮轻摸下巴,嘴角一扬。

在场之人,便知道多尔衮早已酝酿好了 一个大计划,已经到了时机。

主意已定的多尔衮,赶紧命人去将军中将领悉数叫来议事,众人来了之后,多尔衮当即抛出了他酝酿已久的计划。

原来是围点打援,趁高起潜还未过河之前,先行来到运河东岸做好埋伏。

待其渡河之时,配合岳讬大军,将高起潜的关宁军直接歼灭在运河两岸。

这支大明第一的强军,一直像乌龟一样,龟缩在坚城壁堡之内,让建奴一直无计可施,现在终于找到了机会,多尔衮一定要将他全部吃掉。

一旦将他歼灭,多尔衮在身后就再也没了后顾之忧,未来在辽东也将会少一支劲旅,多尔衮绝对不会浪费这个求之不得的机会。

多尔衮当认为机不可失,当即做出决定,自己和豪格领三万精锐,日夜兼程西行至运河东岸。

和岳讬大军配合,等关宁军在渡河时候发起偷袭,将他彻底的消灭在运河两岸。

这样安排之后,左翼军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左翼一共只有六万兵马,自己领走一万,多铎带走五千,还有两万多人现在正在济南各处掳掠。

那么看守大营的就只有五千人了,这些日虽是还收编了五六千降兵流寇,将这些人加在一起也才一万人出头,并且这些新兵流寇都是新降之人,战斗力非常的低下。

留守的阿巴泰忧心忡忡地问道:“大帅,若你分兵西行,大营防守薄弱,济南城内的明军借机出城劫营该当如何是好。”

多铎的血淋淋的教训摆在面前,自己又和城内的李军多次交手过,阿巴泰显然信心不足。

多尔衮神色若常的道:“知我大军压境,明军龟缩在城内,连只老鼠也不曾出城过,我悄悄离去,你多竖旌旗,每日擂鼓鸣角如故,明军怎会知道我没已经分兵。

何况根据多铎来信,二日后他便能回营,就要真担心也只是担心明日一天。

就算明军有所发觉,绝对也是后知后觉,到时你和多铎合兵,营寨又有深壕栅栏为凭。

明军主力兵力毕竟还是太少,你二人手中皆是精锐,合力把守应是不难。”

济南城处于大清河岸边的平原地带,城内又无高山,明军的视野终究是有限,建奴的大营却是连绵足足有好几里。

如果夜晚悄悄的离去,被封锁得严严实实的济南城,是很难发现建奴大营动静的。

阿巴泰想了想后,也觉得多尔衮说的挺有道理,但总觉得又差点什么,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好莫名其妙的点了点头。

作好了这一切之后,多尔衮就和多铎趁着夜色领了三万人西行,他们的隐蔽工作做的极为出色,三万人就像人间蒸发一般从大营内消失,而城中之人却毫无发觉。

三万大军轻装出发,只用了两天就到达了运河东岸悄悄地埋伏起来,岳讬则像这一切没有发生一样,继续引诱着高起潜的关宁军东行。

而高起潜对这一切茫然不知,依旧和岳讬保持着一段自以为安全的距离,亦步亦趋。

几日无事。

李俊业难得清闲,他正带着一群亲兵在军营的一处空地上尝试他的又一次发明。

为了能够更好的探查城外的建奴军情,他打算做一个热气球,载着他升上天空,再用上望远镜,那么城外的建奴军情就会一目了然。

热气球的原理其实非常的简单,空气加热膨胀后会由重变轻,在热气球内变成一股上升的动力,孔明灯其实就是热气球的缩小版。

难的是,制造热气球的球体,想让热气球能载着人上天,那么球体的体积空间就需要非常大。

热气球的球体需要绝对密封的材料制造,以使里面的热气不被逃逸外泄,一旦密封性不足,轻则难以上升,重则从天上坠地。

然而这个时代偏偏又没有气密性极佳的橡胶之物。

虽然无橡胶,但是还是一样有替代之物的,那就是古人雨伞的制作方法,古人将特殊的纸和布经过浸泡桐油之后,可以获得极佳的气密性。

通过浸泡桐油后的油纸做的伞,便是油纸伞,这种雨伞一般为女子所有,用于遮阳和小雨天气。

然后用的最多的其实是油伞,将特殊的布用桐油浸泡后,经过特殊处理的油伞,这种伞非常的结实,可以轻松地抵挡暴雨的倾泄,一把伞可以用好多年。

李俊业将城中所有造伞的工匠,全部都召集在了军营内,通过他们集思广益之后。

李俊业采取一个双保险的稳妥办法,外层用布,内层用油纸,这样做出来的球体,轻便结实,两层防护能够最大化的解决气密性的问题。

在确定方案之后,七八个伞匠便带着十几个士兵,开始在军营内做出第一次的尝试。

需要热气球将人载上天空,必须需要足够的空间,李俊业经过大概的计算后,算上热气球的自重,燃料的重要,以及一般成年人的重量,他决定制造一个长宽各达三丈的热气球来。

经过了二十多人几日的劳作之后,这个热气球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工作,目前已经处于收尾工作了,要不了多长的时间,李俊业就会对他进行第一次试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