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为了寻找到足够的大石,贴出了100斤五十文的赏格,带回大石的人,可以凭借手中石头在城门称秤后直接领钱。

在高价赏格的驱使下,城内男女老幼几乎同时出动,只用两个时辰的时间,就找到堆积如山的大石好几堆。

果真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建奴会师之后,正从这边赶来,这些人不少还兴犹未尽,还是李俊业派人用武力驱逐回城的。

至于建奴左翼入关以来的劫掠所得,除了被阿巴泰及时的运出了大半后,剩下的悉数都落入了李俊业的手中。

不过剩下的财物中,钱财偏少,皆是以实物为主,最多的是绫罗绸缎等布匹。

其次是牲畜,剩下的则是粮秣等不值钱的东西了,另外还解救了两万多青年男女,李俊业派人将他们暂时悉数安置在济南城中。

剩下的日子里,一直无事,双方甚至连一次相像的对峙都没有。

表面上平静无比,实际上暗流汹涌,双方人马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紧锣密鼓的准备着。

一方准备攻城,一方准备守城,只不过建奴是在城外,他们能轻易的掳掠到他们所要的资源,而李俊业在城内,虽然有钱有粮,但济南城毕竟就这么大,所能获取的资源必定是终究有限。

总之无论李俊业弄到了多少钱粮,还是处于下风。

不过李俊业利用了济南丰富的人力,开始大量生产火绳枪。

训练一个合格的弓箭兵训练三年,但是训练一个火枪兵只需要几天,告知他们基本的使用方法,排队齐射放枪就行了。

目前能够快速提升济南青壮的战力的最好方法,就是尽可能的给他们装上火绳枪。

一个刚从农田里拉来的农夫,只需教他们基本的使用方法,他们拿着火绳枪,就能干掉一个身穿重铠的建奴红甲兵。

为了防止自己平虏一号制式火绳枪的,制作工艺被泄露,李俊业决定生产明军制式鸟铳。

生产这些鸟铳的时候用工用料十足,能够保证他们书面上该有的威力,绝不是那些粗制滥造货能够比拟的。

在生产完守城急需之物后,现在的火绳枪每日能产四五十支,按照计划,十天之内就能达到每日百支的生产能力。

建奴营寨现在彻底被摧毁,攻城器具全无,按照李俊业的计算,建奴发起总攻至少也要十几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这段时间里自己日夜不息,勉强能够生产出两千支。

不过只要自己多守一日,那么火绳枪就能多生产一些,相对而言是每日递增的。

至于铁等原料,李俊业不愁,他在建奴大营缴获了不少。

愁的是火药,火药缺乏的问题,始终得不得解决,就算李俊业将中药铺的硫磺硝石都搜刮干净,还是储备严重不足。

好在李俊业在火烧临清之前,让刘有为采购了五六千斤运往了济南,暂时能解决一下燃眉之急。

今日城外的大战,就足足用了一千多斤,照这样打,李俊业根本就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

相对于红夷大炮一发十来斤的装药量,火绳枪的装药量就要小得多了,每发用药仅需三四钱而已。

李俊业只能在大战中尽量减少大炮的使用,将有限的火药攒给火绳枪使用。

这些日子,李俊业突然间再也没有见到栖霞郡主的身影,往日天天出现在自己眼前,一连几日见不到人影,李俊业竟然觉得心中隐隐有些落寞。

……

大清河上,一支庞大的舰队自入海口逆水缓缓而行,这支舰队规模极为庞大,主力由二十艘两千料的战舰组成,加上其他大小舰艇足足有百来艘。

这支庞大的舰队,不远千里溯游而上,不是为了和大明水师决战,而仅仅是为了护卫中间的二十艘大船。

这二十艘大船上载着得就是建奴的重炮部队乌真超哈,由建奴三顺王之首的孔友德亲自率领。

这个沾满胶东半岛鲜血的叛将,再次来到了齐鲁大地,只不过此刻他已经完全换了一个身份,他是建奴的恭顺王,汉臣中最为佼佼者。

他光是五六千斤的红夷大炮就有二三十门,重达八千斤以上的大炮也有数门。再加上其他大小火炮足足有七八十门之多。

其中不仅有红夷大炮还有佛郎机炮,以及明军常见的大将军炮、碗口炮、虎蹲炮等等。

战舰破浪以行,孔友德伫立舟头,望着大清河两岸景物,这是他叛逃之后,第一次再踏入关内土地,他不自觉的摸了一下脑后的鞭子,内心感叹连连。

“王爷,再行五里,就是济南了,睿亲王已经亲自在码头等待迎接王爷。”

正在孔友德内心触动的时候,忽然两员大将上前来奏,这两人分别叫做线国安和李如春,乃是孔友德的左膀右臂。

“去通知睿亲王,我等身轻人微,无须他大驾光临,稍后我自会入帐觐见。”

孔友德清楚,自己也被建奴封为亲王,无论如何都不能和多尔衮相提并论。

虽然现在和建奴一样留着同样的辫子,但自己终究是外人,始终进不了他们的权力核心,所以自己一直行事低调,为人处事皆是谨小慎微,丝毫不敢托大。

对于多尔滚的亲自接驾,显然孔友德认为自己承受不起,还是自己去觐见比较妥帖。

线国安当即下了一小舟,提前与替孔友德传话,这支小舟长仅两丈,扁如豆荚,却有十名桨手,在汹涌波涛的大清河上行进如飞。

未等多时,线国安便已返回登舟,“末将已经按照王爷的话说了,但睿亲王说,王爷劳苦功高,又是远道而来,理应亲自接应。”

孔友德苦笑一声,无奈地摇了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