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远海航海和近海航行,这完全是两码事,东西方的船因为帆不同的原因,操作区别也很大,这两百人,虽是老兵,但还是要重新学习西式舰船的操作方式的。

还好查理还带来了几个佛郎机的原海军,有这些人的帮助教学,自己就可以轻松很多了。

这两条改造的战舰,便暂时作为练习船来使用。

李俊业也想快一点,可三年陆军,十年海军,海军是技术性非常强的兵种,这个可真快不来。

不过李俊业将建造风帆战舰,即刻提上了日程,鉴于他现在财力有限,以及暂时掌握的造船技术也有限,李俊业只能参考三级风帆战舰了,结合实际建造比三级风帆战舰略小的战舰了。

命名为“乘风”和“破浪”号,由查理和他带来的泰西人才负责设计和督导建造。

乘风和破浪号为四千料大船,分为上下两层甲板,置炮54门,分别为16门24磅炮,20门12磅炮、18门6磅炮,配员380人。(注:本来打算用斤的,但24斤炮,12斤炮,读起来总觉得拗口,有点怪怪的,本文姑且还是用磅。)

这种战舰放在泰西各国那里去,根本就不用看,但是放在此时的东亚,单舰对比完全是无比的存在。

与这同时,李俊业还创办了登州陆军学院,但李俊业暂时没有招募学员的想法,他的军中军官,几乎都是从浴血的战场上屡次大战幸存的老兵,他们本身就有丰富的军事经验。

但经验是一回事,还是需要系统的理论学习的,李俊业决定,暂时将这些老兵们全部定期轮流送到军事学院来培训。

这些起于行伍的中小级军官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们不仅要从头开始学识字,还要在这里学习中国传统的兵法《孙子兵法》《六韬》《尉缭子》等等,还要学本朝戚继光戚少保的《练兵实纪》《纪效新书》。

这还不算,还要学习西方的兵法,已经西方现在的军事制度,以及武器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

每期至少三个月,全军军官都得轮流来,这三个月培训完后,还需要每年至少来进修一个月。

至于军中的士卒们,李俊业也没放过,在军中大力推行扫盲活动,每个士卒也必须要学习文化知识和基础的军事知识。

除此之外,李俊业要设置了一个通译局,通译局主要负责翻译泰西各种科学技术着作,同时要培养各种精通外语的人才。

李俊业以海军学院的待遇标准,招募了三十名学员,在这里学习各国语言。

于此同时,一艘来自红毛夷的大海船进入了登州的市舶司。

这是登州开港以后,第一艘来到这里的外国海船。

登州上下无不重视,由杨延麟带着徐牧之一起,亲自在码头坐镇,欢迎这条商船的到来。

这是登州第一次有外国商船来,可谓是万人空巷,因为孙元化曾经在登莱招募过西方雇佣兵,登州人对那些金发碧眼的船员丝毫不感到意外。

反而是对商船带来的商品充满了无尽的商船。

这艘商船上不仅有时间各处的珠玉宝石,还有世界各处的名贵药材和各种珍稀香料,还引人注目的是各种新奇的西洋商品,比如钟表、眼镜、刀具等等。

所有停泊登州的船出港时,都要到登州市舶司报税,市舶司会根据货物的类别征收各种不等的税,普通商品一般只会三十税一,对于那些高档奢侈品,市舶司乃至会十税一,而对于粮食等登州紧缺的物资,市舶司不会收税。

市舶司也会根据商品的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税率,维持市场的平衡。

对于来自海外的进出口,市舶司还会另外征收关税,和商税一样,普通商品三十税一,对于珍宝之类奢侈品,关税最高能征收到百分之二十。

大明很久没有开港了,国内对于海外的珍宝供不应求,这一船货悉数被登州的四海商号收购,接下来他们会被贩卖到各处地方。

这条海船在回程的时候装满了大明的瓷器、丝绸、茶叶等,这样一来一去,一条船的利润能达数倍。

市舶司也光靠这条船的一进一出,收获了几千两的税费。

不过在未来随着到港的海外船不断增多,这些海外奢侈品必然会渐渐降价,到时候一艘船可收不上这么高的税赋了。

随着登州的开港,望云城的蓬勃发展,汇聚登州附近的商人越来越多。

登州朝着一片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转眼之间,就到了李俊业迎亲的日子。

登州城热闹不已。

李俊业的婚礼,可谓是十里红妆也不为过,整个登州都被精心装饰了一番,迎亲两旁的行道树一一披上红绸,从李家一直批到王家。

登州城可从来没有哪家如此阔绰过,给整个登州都披上了喜庆的颜色。

李家迎亲队伍也非常庞大,前面由五百铁骑开道,这五百骑,人分五队,马分五色,每队百人尽骑一色之马,如此铠甲鲜明,颜色灿烂,引得围观之人纷纷咋舌。

“儿啊!待会去了王家迎亲,行为举止切要稳重,话能不说就尽量不说,切莫……”

在赵氏的反复叮咛中,庞大的迎亲队伍终于动身了。

迎亲队伍非常庞大,足足有两里多长,将宽阔的街道塞的满满当当。

李俊业端坐马上,由众亲兵簇拥着,好不威风,向着王家徐徐而来,路上不停的跟热情的邻居打着招呼。

路上碰到了可爱的小孩,李家的仆人立马就会给他们递上一个大红包,红包里面会有小孩子们梦寐以求的糖果,还会有二三十文钱。

每个领到红包的小孩,无不心花怒放,送上他们诚挚的祝福。

两旁欢送的人很多,李家迎亲的队伍行的很慢,一路上都是欢歌与祝福。

眼看时候不早了,可李俊业迟迟不到,身披凤冠霞衣的王瑞兰开始坐不住了,对碧环说道:“怎么李家的迎亲队伍还不来,这李俊业不会又弄什么幺蛾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