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千年大秦:西汉末年开始的帝国 > 第329章 嬴安蜀地祭叔琮,刘氏兄弟起隔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29章 嬴安蜀地祭叔琮,刘氏兄弟起隔阂

翌日破晓,晨曦的微光如薄纱般洒在巍峨的大秦宫殿上。

秦皇嬴安身着龙袍,脚步沉稳而坚定地走出宫门。皇后折玉儿身着华丽的凤袍,珠翠摇曳,她莲步轻移,紧紧跟随在嬴安身后。

他们身后是浩浩荡荡的仪仗队伍,旌旗招展,甲胄鲜明,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大秦帝国的无上荣耀与威严。

嬴安和折玉儿登上华丽的马车,车轮滚滚,马蹄嗒嗒,队伍朝着蜀地进发。

一路上,百姓们纷纷跪地叩拜,高呼万岁,嬴安坐在马车里,眼神望向远方,心中始终牵挂着折叔琮之事。他深知折叔琮为大秦立下了赫赫战功,此次祭拜是他对忠良的敬重与感激。

与此同时,秦皇的旨意开始传达至大秦各地,要将汉室宗亲和部分心怀前汉之人迁徙到德琛岛。这一消息迅速在民间传开,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在一处汉室宗亲聚居的府邸中,气氛压抑而紧张。一群汉室宗亲围坐在一起,面色苍白,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无助。

为首的一位老者,白发苍苍,双手颤抖着,声音带着哭腔说道:“这可如何是好啊!德琛岛那等偏远之地,且刚经历叛乱。我们去了那里,恐怕是九死一生啊!”

一位年轻的汉室宗亲愤怒地站起身来,拳头紧握,大声说道:“我们为何要如此懦弱?难道就甘心这样被驱赶去那蛮夷之地吗?我们曾是汉室的子孙,难道就要任人欺凌?”

旁边一位中年的汉室宗亲连忙拉住他,紧张地说道:“贤侄,切不可冲动啊!如今大秦国力强盛,我们根本无力反抗。况且我们汉室犯事在先,若再敢反抗,死路一条啊!”

老者叹了口气,无奈地说道:“是啊,如今也只能认命了。大秦正是如日中天之时,我们若敢反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家族的延续,我们只能默认这一切了……”

那些心怀前汉之人,他们平日里发表思汉的言论,如今也尝到了恶果……

他们聚集在一起商讨着。一位书生模样的人眉头紧锁,来回踱步,嘴里嘟囔着:“大秦如此行事,实非仁道之举啊!我们不过说错几句话,为何如此对我们呢?”

旁边一个壮汉猛地一拍桌子,怒目圆睁道:“怕他作甚!咱们若联合起来,未必不能与大秦一战!”话虽如此,可他的眼神中也透露出害怕,显然是色厉内茬。

人群中一位老人缓缓站起,摆了摆手说道:“诸位莫要冲动。大秦兵强马壮,我们若敢反抗,不过是白白送命。如今之计,只能先应下这迁徙之事,再从长计议……”

众人听了,虽然心有不甘,但也深知这是无奈之举,纷纷点头。

在大秦各地的官府中,官员们正忙着组织人手,准备执行迁徙任务。

一位年轻的官员皱着眉头对上司说道:“大人,此次迁徙牵涉众多,路途又如此遥远,恐会生出许多事端啊!”

上司白了他一眼,不耐烦地说道:“这是陛下的旨意,我们只管照办便是,哪来这么多废话!出了事,自有陛下顶着。”

年轻官员无奈,只好领命而去。

未几,在迁徙的队伍开始筹备时,汉室宗亲们开始收拾行囊。女眷们在房间里嘤嘤哭泣,她们不舍得离开熟悉的家园,也害怕那未知的蛮夷之地。

孩子们则睁着懵懂的眼睛,不明白大人们为何如此悲伤。一位年轻的女子轻抚着怀中的孩子,泪水滑落脸颊,轻声说道:

“儿子啊!我们的命运从此就要改变了,不知那德琛岛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而在秦皇嬴安前往蜀地的途中,队伍井然有序地前行。车窗外的景色不断变换着,嬴安的心情却始终沉重。

嬴安想起折叔琮为大秦出生入死的画面,心中满是感慨。折玉儿见他神情凝重,轻轻倚靠在他的肩头,柔声说道:

“陛下,莫要太过忧心,本宫父亲泉下有知,定会感激陛下的这份心意。”

嬴安握住折玉儿的手,说道:“朕只是觉得亏欠了忠良。此次前往蜀地,朕定要好好祭拜折将军,让他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经过几日的行程,嬴安的队伍终于接近了蜀地。沿途的山川景色愈发秀丽,层峦叠嶂,绿树成荫,山间云雾缭绕,宛如仙境。

但嬴安却无心欣赏这美景,一心只想着尽快到达目的地,完成祭拜折叔琮的大事。

当嬴安的队伍进入蜀地境内,当地的官员早已接到消息,在道路两旁跪迎秦皇。

嬴安坐在马车上,微微点头示意,随后队伍在当地官员的引领下,朝着折叔琮的墓地前行。

折叔琮的墓地位于一片幽静的山谷之中,四周松柏环绕,庄严肃穆。

嬴安下车后,神情庄重地朝着墓地走去。折玉儿紧随其后,她的眼神中透露出哀伤。

来到墓前,嬴安亲自献上祭品,然后跪地叩拜。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折将军,朕今日前来祭拜你。你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你的忠勇之举,朕铭记于心。

你不仅是大秦的忠臣,更是朕的岳父。朕定会让你的功绩载入大秦史册,让后世子孙都知道你的赫赫威名。”

叩拜完毕,嬴安站起身来,凝视着墓碑,眼中满是敬意。

折玉儿也上前,跪地叩首,随后恭敬地献上一束鲜花。她轻声说道:“父亲,愿你在天之灵安息,护我和陛下平平安安。”

在一旁的官员们见状,纷纷跪地叩拜,齐声说道:“愿折将军英灵庇佑大秦。”

祭拜仪式结束后,嬴安并没有立刻离开。他在墓地周围徘徊,回忆着折叔琮生前的点点滴滴。

这时,当地的一位老者走上前来,恭敬地说道:“陛下,折将军是我们蜀地的英雄。他在世时,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受大家的爱戴。他的离去,让我们蜀地百姓悲痛不已。”

嬴安点了点头,说道:“朕深知折将军的为人,他不仅是一位英勇的将领,更是一位心系百姓的好官。朕会让他的精神在大秦传承下去。”

在秦皇嬴安在蜀地祭拜折叔琮,大秦各地紧锣密鼓执行迁徙汉室宗亲与心怀前汉之人的时候。刘庄、刘苍、刘京三兄弟秘密邀请了刘英,一同到一处幽静的府邸中商讨此次迁徙之事。

这座府邸虽不如往昔汉室宫殿那般奢华宏伟,但依旧有着几分古朴典雅的气息,然而此刻,屋内的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

众人围坐在一起,面色凝重。他们皆是刘秀的儿子,流淌着纯正的汉室血脉。尽管秦皇嬴安因独孤太妃和许太妃的缘故,没有让他们这两脉迁徙。但他们看着众多汉室宗亲即将被迁往遥远且充满未知危险的德琛岛,心中满是感慨与无奈。

刘庄率先打破沉默,他长叹一声,眼神中满是落寞:“诸位兄弟,此次汉室宗亲被迁徙,实乃我汉室的巨大劫难。想我汉室往昔辉煌,如今却落得这般田地,实在是令人心痛……”

刘苍微微点头,双手紧握成拳,声音低沉地说道:“大哥所言极是。我等虽暂免迁徙之苦,但看着族人离散,心中又怎能好受?只是如今大秦势大,我们无力抗衡啊!”

刘京性格本就温顺,此时眼眶泛红,轻声说道:“是啊,曾经的汉室江山,如今早已属于大秦。不知那些被迁徙的族人,到了德琛岛会遭遇何事,未来又该何去何从……”

刘英坐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直到此时才缓缓开口:“几位兄弟,我明白你们的心情。但如今形势严峻,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

秦皇心思难测,我如今在朝堂上还算安稳,若他看到我与你们来往密切,说不定会对我心生厌恶,到那时,我也自身难保。”

刘庄眉头紧皱,有些焦急地说道:“刘英,你这是何意?难道你要与我们划清界限不成?我们可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啊!”

刘英苦笑着摇了摇头:“大哥,我并非要与你们划清界限,只是如今为了自保,不得不如此。我也不想看到汉室衰败至此,可现实摆在眼前,我们只能接受……以后你们还是别找我了,以免给我带来麻烦。”

刘苍站起身来,语气略带激动:“刘英,你怎能如此胆小怕事?我们都是汉室子孙,这时候本应团结一心,共同想办法度过这难关,你却只想着自己的安危,要与我们保持距离,这传出去,让旁人如何看待我们?”

刘英无奈地看着刘苍,眼中满是苦涩:“刘苍,我并非胆小怕事。你想想,如今大秦如日中天,秦皇手段强硬,我们若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

我在朝堂上好不容易有了立足之地,若因与你们来往密切而被秦皇厌弃,到时候不仅我自身难保,还可能连累你们。我这么做,也是为了我们大家好啊!”

刘京眼眶中泪水打转,他走上前拉住刘英的手:“我们都明白你的苦衷。只是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聚,以后我们连个商量事情的人都没有了……”

刘英心中也十分伤感,他轻轻拍了拍刘京的手:“莫要如此伤心。我虽不能与你们常常见面,但我的心始终和你们在一起。你们日后行事一定要小心谨慎,莫要做出让秦皇不满的事。”

刘庄长叹一口气,说道:“罢了罢了,刘英说得也有道理。我们也不能强求你。只是汉室衰败至此,已到达了极致,真不知未来还有没有重振的希望。”

刘苍也颓然坐下,神情落寞:“是啊,曾经的汉室辉煌不再,如今族人被迁徙,朝堂上也难有我们的立足之地。难道我们真的只能眼睁睁看着汉室就这样没落下去吗?”

刘英看着兄弟们如此消沉,心中也不好受,但他深知此时不能再给秦皇留下把柄,于是狠下心说道:

“几位兄弟,事已至此,我们只能接受现实。你们好好保重,日后若有机会,我们再相聚。”

说完,刘英起身准备离开。

刘庄等人看着刘英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与刘英之间的关系将会变得疏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