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要攻城,阿敕贴的军队里带着大量器械辎重,后面还跟着长长的牛羊群,这是羌奴士兵的口粮。
他们的速度很慢,许是怕被发现行踪,天亮后便停下来安营扎寨休整了。
阮绵带着人远远的跟了一会儿,点了两名暗卫:
“你二人跟踪他们,若其路线有异,及时通知我,其余人跟我去嘉山关。”
“属下尊令!”
“走吧。”
一众人策马前行,绕过阿敕贴的军队,朝嘉山关而去。
连赶了三日路,阮绵一行人终于抵达嘉山关。
看着纵马飞驰而来的一行人,守门士兵立刻警惕起来,手不自觉握上了刀柄。
自儒城大捷后,不断有战败的羌奴散兵游勇前来侵扰,他们已经打退好几拨了,指挥使已下令增强守卫,严查入关之人。
来到城门下,见城门紧闭,罗贵人亮出令牌:
“我等乃宫中特使,开门。”
听到这话,城墙上的几名士兵并未有所动作,居高临下的看着众人,一阵嗤笑。
有人朝下方啐了一口:
“看来这些羌奴人还没死心,也不知动脑子换个新鲜点儿的招数,打量着咱们还会上当?”
阮绵等人面面相觑,只听又一位士兵冷嗤道:
“你们来晚了,这招儿已经有人用过了,前几日有人冒充御前管事,被我们大人当场识破,并......诛杀。”
话音才落,密密麻麻的箭矢如落雨般从城墙上射下来。
一众暗卫眼疾手快,忙上前将阮绵护在身后,并挥动手里的兵器,打落攻来的箭矢。
阮绵下令:“撤!”
一众人纵马后退。
城墙上有士兵问:“头儿,追吗?”
队长望着跑远的众人,适才见识了他们的身手,想了想道:
“他们武功高强,马跑得也快,咱们追不上。所有人,加强戒备!”
“是。”
跑了一段路,见后面无人追来,一众人慢下脚步,罗贵人问:
“娘娘,咱们怎么办?”
阮绵回头望了一眼城门,想起适才那两个士兵的话,猜测应是有羌奴人假冒身份,企图混进城。
羌奴人和大郯人原本相貌、语言都有差别,但蔚朔十三关被羌奴占领数十年,其间不乏有羌奴人和大郯人通婚,也有不少大郯人的后代归附羌奴,所以在羌奴人中找几个相貌与大郯人无异的并不难。
至于语言,边境上的兵将们会几句对方国家的语言很正常。
阮绵想了想,朝罗贵人低声说了几句话。
罗贵人听后,纵马回到城门外,对着城楼上的士兵高声喊:
“我家主子有话给樊指挥,问他可还记得十五年前,在安远侯府,缠着他玩双陆的人?”
闻言,士兵们感到十分莫名。
“头儿,要将她这话转告大人吗?”
想了片刻,队长道:“你看着,我去见大人。”
听到传话,樊指挥匆匆打马来到城门,登上城墙,看向城外的人。
阮绵早已策马回来,将头上的帽子和脸上的布巾一揭,笑问:
“樊世叔,可还记得我?”
樊指挥又惊又喜:“皇......开城门!”
城门打开,樊指挥亲自出来迎接,正要见礼,阮绵出言拦住了他:
“我的身份不宜泄露,樊世叔勿要多礼。”
“是。”
来到卫守府,樊指挥忙见礼:
“末将拜见皇后娘娘。”
“世叔免礼,坐。”
樊指挥却并未动,低着头道:“末将惶恐,娘娘喊末将樊茂就好。”
阮绵掩口一笑:“樊将军请起。”
樊指挥这才从地上起来。
阮绵饮了口茶,浅浅一笑:“多年不见,樊将军可还好?”
樊世叔与她的爹爹曾是至交,当年在京城时,樊世叔常去安远侯府做客,有次她和阿弟玩双陆输了,哭闹不止,樊世叔瞧见了便陪她一起玩,让她赢了好几次,她这才转哭为笑。
爹爹过世后,樊世叔帮过她姐弟二人不少忙,多年来,两家往来密切。
临出征前,那厮给她看过大郯北境布防图,所以她知晓嘉山关这里是樊世叔镇守。
樊世叔为人谨慎,她便是担心派暗卫前来,他未必会信,若再去核实,未免太耽搁时间,才决定自己亲自来。
樊指挥道:“托娘娘的福,末将一切安好。不知娘娘为何来到了这里?”
阮绵正色了几分,将她去追皇帝中途,发现阿敕贴正率大军要来攻嘉山关之事讲述了一遍。
樊指挥听完,面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