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阵微风吹过,烛光摇曳,李世民的思绪似乎也飘向了远方。
片刻后,李世民缓缓说道:“今青州初现振兴之象,然此仅为起始。
朕切盼日后青州能成大宋之楷模,无论经济、文化亦或民生,皆可为他州之典范,引领诸地共赴繁荣。”
张叔夜听闻,即刻拱手,言辞恳切地道:“陛下但请宽心,微臣与肃王殿下必当殚精竭虑,倾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定让青州蒸蒸日上,不负圣望。”
李世民闻言,微微点头,继而将目光投向窗外。
但见青州城内灯火辉煌,人影绰绰,百姓欢声笑语,声声入耳,似在诉说着这一城之祥和安乐。
李世民心中暗自思忖,定要让大宋万里山河,皆如青州这般,百姓富足,社稷安宁。
……
夜色渐深,万籁俱寂,李世民却毫无困意,他起床推开房门,走了出来,站在庭院中,。
李世民仰首凝望夜空,繁星闪烁,思绪万千。
此时,赵枢也走了出来,轻声说道:“皇兄,夜已深,露气渐重,还望您早些安歇,保重龙体。”
李世民缓缓转身,目光柔和却又饱含期许,语重心长地说道:“五弟,这天下乃百姓之天下,吾等所作所为,皆为使百姓安居乐业,尽享太平。
你于青州之功绩,朕皆看在眼里,望你能始终坚守这份为民之心,不忘初心。”
赵枢心中暖意涌动,眼眶微微泛红,当即跪地,言辞坚定道:“臣弟定当铭记皇兄教诲,为青州百姓之福祉,为大宋江山之稳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李世民俯身,双手扶起赵枢,二人并肩立于庭院。
此时,月光如水,洒在城中,似为这座城披上一层银纱。
二人心中皆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许。
……
翌日清晨,晨曦破晓,青州城外号角齐鸣,大军整装待发。
赵枢和张叔夜率领青州百姓在城外为李世民送行。
李世民骑在马上,看着眼前的百姓,心中满是不舍。他高声说道:“青州的百姓们,朕此次离去,心中实是难舍。
然朕深信,有肃王与张大人悉心治理,青州定将愈发昌盛。
朕亦会时刻关注青州之发展,若有需要,朕必全力相助。”
青州百姓纷纷跪地,高呼万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呼声震天,响彻云霄。
赵枢眼中泪光闪烁,哽咽说道:“皇兄,此去京城路途迢迢,还望您保重龙体。
臣弟在青州定当恪尽职守,勤勉治理,不负皇兄所望。”
李世民微微点头,语气温和道:“五弟,你亦要保重。青州的发展,便托付于你与张大人了。”
言罢,李世民与赵楷、赵构、张仲熊等人率领大军策马离去。
马蹄纷沓,碎响如雷,尘烟漫卷,仿若黄云蔽日。
大军沿着那蜿蜒曲折的官道,风驰电掣般向京城疾驰而去。
一路上,李世民心潮翻涌,恰似那滔滔江河,难以平静。青州的桩桩件件,百姓憨厚质朴的笑容、热闹繁华的集市、生机盎然的农田,皆如深刻的烙印,深嵌于他的心间。
赵楷与赵构并马而行,偶尔低声交谈几句,话题大多围绕着青州的所见所闻,以及回到京城之后该如何尽心辅佐皇兄。
“此番青州之行,当真是令我眼界大开。”赵楷微微皱起眉头,若有所思地说道,“五弟于青州的治理之法,着实值得吾等学习。待回到京城,我定要好好思量,如何将这些经验推行至其他地方。”
赵构重重地点了点头,目光坚定如铁:“三哥所言极是。我亦打算多向朝中老臣虚心求教,学习治理民生之法,万不可再只将心思放在战场上的拼杀。”
李世民听闻他们的对话,心中甚是欣慰。他轻勒缰绳,放缓了坐骑的速度,与赵楷、赵构并肩前行,和声说道:“你们能有这般想法,朕深感欣喜。治理国家,文治与武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让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宋方能根基稳固,抵御外敌。”
大军继续前行,途经一处村庄。
村庄之中,几个孩童正在村口嬉戏玩耍,忽见大军浩浩荡荡地路过,吓得惊慌失措,纷纷躲到一旁。
李世民见状,心中不禁一动,忆起了在青州与孩童交谈的情景。他抬手示意队伍停下,而后亲自下马,向着那些孩童走去。
“莫要害怕。”李世民蹲下身子,神色温和地说道,“吾等只是路过此地,断不会伤害你们。”
几个孩童见李世民面容和蔼可亲,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
其中一个胆子稍大的孩童开口问道:“你是何人?为何会有这么多人跟随在你身旁?”
李世民微笑着答道:“吾乃大宋皇帝,此番出行,正是为了了解百姓的生活状况。你们在此地生活得可好?”
几个孩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的说今年庄稼收成颇好,有的说村里来了一位教书先生,教他们读书识字。
李世民听得极为认真,不时点头回应。
从孩童的话语之中,李世民深切感受到了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愈发坚定了改革的决心。
离开村庄后,李世民一行人继续踏上征程。
随着离京城越来越近,道路两旁的景致也愈发繁华起来。
沿途的城镇之中,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然而,李世民亦留意到,有些地方的百姓生活依旧困苦不堪,街道之上,尚有不少衣衫褴褛的乞丐。
“看来,我大宋虽有繁荣之象,但亦存在诸多问题。”李世民神色凝重,对赵楷和赵构说道,“回到京城后,吾等需尽快制定改革之策,以解决这些难题。”
赵楷和赵构神情庄重,点头表示赞同。
……
且说大军晓行夜宿,一路兼程,如是行了数日。
这一日,开封城的轮廓终于在遥远处隐隐浮现。但见那高大巍峨的城墙,在日光映照之下,透着一股庄严肃穆的气势,直让人望之生敬。
早在大军凯旋之前,皇帝陛下即将归来的消息便如春风般传遍了京城。
李纲、陈东、赵鼎等一众朝廷大臣,听闻此讯,无不为之振奋。
皇帝此次出行意义重大,收复燕云十六州乃是大宋历代皇帝梦寐以求的伟业,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实乃大宋之幸。
于是,众大臣早早便出城迎接,精心筹备,不敢有丝毫懈怠。
这日,宽阔的官道两侧,众大臣身着庄重朝服,整齐排列,形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
他们神色恭敬而肃穆,身姿挺拔,静静地等待着圣驾的到来。微风拂过,朝服的衣角轻轻飘动,却吹不散众人脸上的郑重。
而太上皇赵佶,在宫中听闻赵桓、赵楷、赵构三人即将归来,心中亦是欣慰与自豪交织。
赵佶不顾众人劝阻,执意出城迎接。
此刻,赵佶身着一身华丽的服饰,虽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曾经身为帝王的威严与气度,依旧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
赵佶身心急如焚,站在迎接队伍的最前方,目光牢牢地锁定在远方的官道上,那是大军归来的必经之路。
他不住地踮起脚尖,伸长脖颈,双眼紧紧盯着远处,恨不能立刻看到赵桓、赵楷、赵构三人的身影。
赵佶的思绪飘回到往昔,赵桓、赵楷、赵构三人儿时的模样在他脑海中一一浮现。
如今,他们都已成长为能为大宋江山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赵桓更是收复燕云十六州,大振大宋国威。
赵佶满心期待着,盼着能快点见到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