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行至皇宫门前,那巍峨的宫殿在日光下熠熠生辉,尽显皇家威严。

李世民在赵佶及众大臣的陪同下步入宫门,宫中的宦官、宫女早已整齐排列,伏地迎驾。

李世民微微点头,示意众人起身,而后径直走向勤政殿。

众人在勤政殿内分坐已定,殿内气氛庄重肃穆。

赵佶神色得意,缓缓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后,目光中满是期许地看向李世民,说道:“桓儿,如今你一举收复燕云十六州,这可是我大宋自开国以来都未曾有过的丰功伟绩!

这荣耀,属于我赵氏子孙,更是我大宋万千臣民的骄傲。

想我大宋历代先帝,无不对此心心念念,今日你终得偿所愿,实乃祖宗庇佑,亦是你英明神武、勤勉治国的成果。

依为父之见,当务之急,是要速速告慰太庙。

把这天大的喜讯祭告给祖宗神灵,让他们在天之灵也能欣慰,知晓我大宋如今已重振雄风,再现辉煌。”

赵佶的话语一落,殿内瞬间响起一阵轻微的议论声。

众大臣纷纷交头接耳,对这一提议表示赞同。

李纲微微颔首,轻抚胡须,朗声道:“太上皇所言,正合吾意!

陛下收复燕云十六州,此诚扭转乾坤之壮举也!

告慰太庙,一则可显陛下敬祖之诚,二则能振我大宋臣民之士气,使天下皆知我大宋国力鼎盛,威风重振。”

言罢,陈东亦起身,拱手行礼,高声道:“陛下,燕云十六州之收复,洗尽我大宋累年之耻。

此举告祭太庙,既是对祖宗之交代,更是向天下昭显我大宋之崛起。

此乃缅怀往昔,亦为展望未来,激励吾辈后人,当为大宋之繁荣昌盛而不懈奋进!”

李世民静静聆听,微微点头,目光之中透着思索之色。

他心中深知,告慰太庙之举,于祖宗尽显尊崇之意,于天下则是昭示大宋复兴决心之庄重仪式。

然他亦明白,此不过是大宋振兴之开端,前路漫漫,尚有诸多艰难险阻,需全力以赴,砥砺前行 。

沉思片刻后,李世民缓缓开口:“太上皇与诸位爱卿所言,朕深以为是。

此番收复燕云十六州,实赖祖宗庇佑,亦仰仗诸位爱卿同心戮力。告慰太庙一事,势在必行。”

李世民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在殿内回荡。

赵楷在一旁听着,心中满是兴奋与期待。他急切地说道:“皇兄,此次告慰太庙,务必要办得隆重肃穆至极,使天下人皆能领略我大宋之无上荣耀与赫赫威严。”

赵构也连忙附和:“三哥所言极是,此乃我大宋之头等大事,定要让列祖列宗得见我大宋如今之崭新气象,亦让百姓对我大宋之信心愈发笃定。”

李世民看了看赵楷和赵构,眼中露出欣慰的神情:“你们能有这般见识,朕深感欣慰。

然告慰太庙一事,关乎重大,需精心筹备,容不得半分疏忽。

礼部需尽快拟定详尽祭典流程,务必做到万无一失、周全完备。”

礼部尚书孙傅听闻,即刻起身,身姿挺拔,神色恭谨,拱手说道:“陛下但请宽心,臣等必当殚精竭虑,全力以赴,不日便将详尽的祭典方案呈于陛下,定保告慰太庙之事顺遂无虞。”

李世民微微点头,继而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神色渐趋凝重,沉声道:“此次告慰太庙,固然是我大宋之喜事。

然朕望诸位爱卿皆能明晰,此不过是我大宋复兴漫漫长路之起始。

我大宋周边,强敌环伺,虎视眈眈;国内亦存诸多积弊,亟待革新。

我等万不可因一时之功而骄矜自满,当以此为契机,夙兴夜寐,励精图治,使百姓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盛世。”

李纲上前一步,身姿笔挺,双手抱拳,恭敬说道:“陛下圣明烛照,臣等自当将陛下教诲铭刻于心,勤勉奉公,为我大宋之繁荣昌盛倾尽心力。”

刹那间,众大臣纷纷起身,整齐划一地拱手行礼,声若洪钟般齐声说道:“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为大宋之兴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佶目光徐徐扫过殿内众人,心中满是骄傲自豪。

往昔自己在位时的桩桩件件涌上心头,再看如今儿子这般雄才大略、有所作为,欣慰之感如潮水般在心中翻涌。

他微微叹息一声,语气中饱含慈爱与期许,缓缓说道:“桓儿,见你如今取得这般成就,为父心中满是欣慰。

望你能引领大宋迈向更为辉煌的未来,使我大宋在这广袤天地间稳如泰山,屹立不倒。”

李世民面容恭敬,神色诚恳,恭声说道:“爹爹但请安心,儿皇定不负您的殷切期望,不负列祖列宗的庇佑期许,更不负百姓的信赖与托付。

儿皇必当竭尽全力,矢志不渝,让大宋成为一个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泱泱强国。”

言罢,众人便围绕告慰太庙的诸多细节问题展开商讨。

从祭品的筹备、祭祀礼仪的规范,到参与人员的具体安排,皆逐一进行细致入微的研讨,力求将每一个环节都谋划得尽善尽美 。

待诸事皆商议停当,李世民缓缓起身,目光平和而坚定地扫视众人,朗声道:“今日议事便先至此。

诸位爱卿回去之后,还望各司其职,悉心筹备,务必为告慰太庙之事做好万全准备,不可有丝毫懈怠。”

众大臣闻言,纷纷起身,撩起袍角,整齐划一地跪地行礼,而后恭敬退下。

一时间,勤政殿内的脚步声、衣袂摩挲声渐次远去,只留下一片庄严肃穆的静谧。

此时,勤政殿内只留下李世民、赵佶、赵楷、赵构以及站在李世民身后的李福全。

李世民尽显疲态,靠在龙椅上,微微闭着双眼,眉头轻皱。

李福全小心翼翼地凑到李世民耳边,小声询问:“官家,您要不要先回寝宫歇息片刻,瞧您这一路奔波,实在是太劳累了。”

李世民轻轻摇了摇头,缓缓睁开双眼,说道:“朕无碍,只是略感乏累。”

言罢,他伸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滚烫的茶水顺着喉咙缓缓流下,虽带来了些许暖意,却难以驱散他心底那深深的疲惫与隐忧。

李世民与李福全低声交谈之际,赵佶、赵楷、赵构三人还沉浸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喜悦与荣耀之中,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不经意间听到李世民那句“朕无碍,只是略感乏累”,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李世民身上,这才惊觉他的疲态尽显。

赵佶脸上那因儿子建功立业而浮现的得意之色,如薄雾遇朝阳,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心疼。

他脚下步子加快,几步便靠近了李世民,语气里满是关切,说道:“桓儿,你这一路在外,餐风宿露,鞍马劳顿。

回宫后又紧接着操持诸多政务,这般辛苦,身子骨哪能吃得消?

不如先回寝宫去好好歇一歇。

虽说国事重要,可你龙体安康才是重中之重,万万不可疏忽。”

赵楷见此情景,也赶忙凑上前,附和道:“爹爹所言极是。

皇兄您为了大宋江山,日夜操劳、殚精竭虑。

如今凯旋还朝,也该好好调养调养身体了。

至于告慰太庙等事务,臣弟定会和诸位大臣齐心协力、精心筹备,您尽管放宽心便是。”

赵构望着李世民略显憔悴的面容,心里满是愧疚与担忧,自责道:“皇兄,都怪臣弟考虑事情不够周全,这一路上也没把您照顾好。

您快去休息吧,要是有什么事儿需要臣弟去办,您尽管开口吩咐。”

李世民轻轻放下手中的茶杯,摆了摆手,脸上浮现出一丝温和的笑意,说道:“朕真的没什么大碍,你们不必如此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