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其他类型 > 命轮运转,依依不舍 > 第28章 杨雁消息 佳节诸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旦过后,人们开始互相走亲访友的。这个时代,还是男权社会。姑娘嫁了人就是夫家的人,没有大事是不轻易回娘家的。

离家太远的外嫁女,每逢佳节,只能提前派人送去节礼。离家不远的女子嫁人后,除了婚丧嫁娶的大事,在每年几个佳节中允许回娘家探亲。一般是正月初二的回门日,二月二的青龙节,五月五的端午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八月十五的中秋节。能回去的,都会携带了厚礼回娘家。

正月初二,人们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走亲戚的习俗。英王府与侍郎府里有条件能回娘家的,只有陈氏一人。陈氏早准备好了,一大早收拾利索,禀过老夫人,领着车队,带了儿女,回娘家省亲去了。

英王府老夫人的女儿叫杨雁,因为嫁的远,多年没回来过。突然捎了信来,年后要回英王府探亲。

当年老王爷活着时给定的亲,二十岁时嫁了并州一家豆姓的大户。那豆大郎不是什么和善之辈,刚娶妻那会夫妻关系还好。成婚四年才生养了一个女孩,乳名叫做豆宝儿,今年十六岁。

杨夫人原是怀过其他孩子的,只是月份还浅不知道。因一件口角与豆大郎争执,被豆大郎踢了一脚,一屁股坐到地上,竟掉了胎。

那以后杨夫人身体也落了病,数年来杨夫人一直未再有孕。豆家父母就说怕绝嗣,给豆大郎抬了四个妾,有这么多人搅和,夫妻感情很一般。

这豆大郎自从收了四个妾,生下各自的儿女,在那些狐狸精的调教下,平日花天酒地,喝多了还打媳妇、女儿,夫妻感情夫妻感情越发不好。

豆家老人相继过世后,豆大郎不善经营,豆家的家境开始凋落。随着豆家人外迁到泉州,杨夫人离家更远。近几年连书信也不通了,众人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年前杨雁忽然给老夫人来了信,说过了年后,要回娘家。

说起这封突然的来信,还有些故事。五路大军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拿下南朝都城建康附近的州郡。

英王领的这一路军,进军闽地,拿下建州、汀州、漳州、泉州四州,想起唯一的妹妹就住在泉州,就找了向导,带着亲卫去看她一眼。

不成想,刚好撞见豆大郎又在殴打发妻。英王上前去一脚,把豆大郎踢出老远去。豆大郎半天起不来,好容易挣扎着坐起来,正要破口大骂。

英王喝道:“豆大郎,你胆子肥了,敢打我妹妹。当年,你家来我家下聘时,是怎样说的。我这些年忙着征战,没空管这些家事。你豆家要成精了,敢欺负我杨家的女儿。”

豆大郎是个外强中干的,一听这话,再细看看,眼前五大三粗一脸怒气的正是大舅哥。就求饶了:“她大舅,您别跟我一般见识,我就是跟雁儿闹着玩的,再不敢了。”

杨雁见了大哥就哭了:“大哥,豆家都是畜牲。两个老人活着时挤兑我,给豆大郎抬了四个妾,让我大度。豆大郎要我的嫁妆,要不到手就折腾我,我看在女儿小的份上,尽量忍着他们。后来两个老东西死了,豆大郎花天酒地,也不好好经营。官当不好,家产也管不明白。上头罢了他的官,只好南迁到泉州,花了家中老底买下这边的几处山林,种茶树。如今,就靠着几个山林的出息和卖茶叶的生意,勉强过日子。买这些山林时,他把我的嫁妆也折腾进去了。平日吃喝玩乐,不顾家,喝了酒就打我们母女。他的那些小妾也仗着他的势,欺负我。我想给娘家写信,他知道了拦着不让发出去。求大哥救救我们母女。”

英王道:“怎么个救法?合离?还是打他一顿,警告他跟你好好过。”

杨雁道:“我受了十几年的气,如今身体也受损了,怕不能长寿。今日打架,也是因为他想把女儿许给一个年近五十的郡守当续弦。为了我的女儿,求大哥给我断了这孽根吧。”

英王点点头:“你想好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别我这里动完了手,你又后悔了。”

杨雁点点头:“我想了很多年了,如果不是我能力不足,早就了断了。父女名分在,恐怕摆脱不了束缚,我不想我的女儿以后生活不如意。留着这个人面兽心的东西,以后再拿捏我的女儿。”

英王逼着豆大郎交出家里的房地契,又让亲卫把家里的金银珠宝收集起来交给妹妹。家里的下人,除了杨夫人母女身边的几个婢女,剩下的十几个健仆都充了军,送上前线。十几个婢女都灌了哑药,送去军营为奴。

找了个晚上,把豆大郎与四个妾室及妾出的孩子都押到深山,以私通敌军郡守的名义,直接处死了,永绝后患。英王留下四个亲卫看守屋舍,另派十名亲卫护送杨氏母女回都城。

英王随后给家里老夫人写了信,说妹妹家出了事,妹夫一家子与敌军郡守勾结,乱军中被杀死了。如今只余孤儿寡母太可怜,要回娘家暂息。老夫人活了这么大岁数,什么不明白。早知道豆家人不好,只是女儿自己不说,自己也没法子直接插手。如今怕是儿子动手了,这事不宜张扬,老夫人就没告诉家里人详情。

自从穿书以来,杨依依第一次到外祖家,有些好奇。农家院子不比都城里的高门大户,几进几出的。农家院只有前后院,就是圈的地方大。陈家的院落特别大,围墙是稻草和黄土夯筑而成。围墙内外种满了花椒树,花椒树带刺,估计是为了防孩子淘气弄坏土墙。

前院里在背风向阳的地方,用青砖灰瓦建了五间座北朝南的屋舍,是外祖母与外祖父住着。陈氏未出阁之前也住在主屋的西一间,东头一间是外祖的书房。主屋门前栽了两棵石榴树,屋前后种了许多花草。前院角落里还有厨房,贮藏室等。

主屋的东边,三合土夯筑建了五间屋舍,住着大舅舅一家。房前种了两畦牡丹。屋后种了二十多棵核桃树。说起来也不是偏心,建这五间屋舍时,家里条件更差些,舍不得用砖瓦。

主屋的西边,用青砖灰瓦建了五间屋舍,是家时条件好了才盖的。如今住着二舅舅一家。门前种了两畦月季,屋后种了二十多棵枣树。

后院更大,背风向阳处种了几畦蒜苗,几畦油菜,用草帘子盖着。有一个坚固的大粮仓,粮仓用青砖灰瓦修建,地面用三合土夯筑的。靠墙边种了一些柿子树,树下用三合土夯筑盖了几间作坊。

参观了大舅舅建起的油坊、酒坊、磨坊、豆腐坊,提了些建议。又跟表姐去田里看了能过冬的麦苗,山边看了果树林子。大冬天的,只有梅花开的好,别的树木都是光秃秃的。杨依依吃了一顿农家饭,特别喜欢吃熏野兔,在外祖家玩得尽兴。临行前,还去了外祖的书房,找到两本话本子,觉得有趣就要借去看看。

赶在宵禁前回到英王府,陈氏向老夫人回禀了省亲的大概情形。老夫人道:“很好。你来了。我正好有一件事跟你说,我如今年纪大了,有些操不上心。你大嫂也是忙,这府里的孩子也都大了,一个个的要轮着议亲,眼看房子都紧张了。依依过了年十岁,也是半大姑娘了,还是跟着母亲好。过两天,就叫她搬回去吧。你该教她的,抓紧时间吧。”

陈氏想了想道:“我是没问题的,就是三小姐那里要支会一声,侍郎府如今是她管内务。”

老夫人道:“你不要总是挑起姐妹间的矛盾,依依是五郎的亲生女儿,是姣姣的妹妹,她怎么可能不让依依回去。”

陈氏冷笑道:“母亲说这话,儿媳无的自容。但事实就是事实,不是埋怨几句就当问题不存在。依依搬回去,不通知内务的当家人,安排住哪个院子?派谁打理?一应陈设管谁要?吃喝啦,出行啦,要怎么安排?”

老夫人道:“行,我通知她。就让依依住芍药院,这是以前五郎说过的。陈设一应让五郎安排,亏了我的依依,我饶不了你们。依依随身的红豆、绿豆带过去,负责近身的事。皇后赐的两个姑姑做管事。再让你大嫂给安排两个粗使的婆子,两个粗使的小丫头。我跟依依说过了,过了元宵就搬吧。”

陈氏回到侍郎府,心里想着,老夫人说的容易,我到要看看,这事能不能闹起来。杨茭一向骄横,杨荀是个混不吝的,杨依依也不是好惹的。这几个人住一起,能和平相处吗?

初三开始,英王妃、李夫人、杨侍郎,都忙着去别家吃年酒。别家也到英王府或江南院吃年酒,都是王氏安排。杨梧看不上陈氏,出去一般不带夫人。陈氏也不在乎了,依依给她很多书稿等抄写,不出门应酬,她还乐得清闲。每天正常作息,认真地抄杨依依交待的底稿。

因为与宇文尚书家结了亲,两家人也互相赴了宴。正月初四那天,宇文尚书携了宇文基来杨家,带了不少礼物。杨家招待得极认真,双方和乐融融,走时回了不少东西。席间安排杨芙拜见了宇文尚书,宇文尚书看了很满意,给了见面礼,一柄青白玉的如意。老夫人也让人给了宇文基一块白玉的鱼形佩饰。约定过了上元节,寻个好日子,请晋王妃为媒,送聘礼。

宇文家的老夫人在家作闹一番,还是不喜欢杨家这门亲事。大儿媳韩氏也回娘家说了这件事,韩家也觉得杨家门第过高。怕杨氏怕过了门,对自己女儿的地位有影响。但也知道这是皇后赐的婚,轻易动摇不得。只能劝他家女儿,小心堤防着,切不可让杨氏进门分了管家权。

杨侍郎领了儿子杨荀与侄子杨蔚,初六那日上宇文尚书家来,郭老夫人黑沉着脸,一言不发。韩氏只是平常相待,并不热情。杨侍郎与宇文尚书相谈甚欢,杨蔚却对宇文家有些看法。

席间,杨蔚问:“皇后娘娘赐婚,我杨家可是满心欢喜。看贵府,好似不大高兴。不知道,宇文尚书家是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妥?”

宇文尚书连忙摇头,说没有不妥。杨侍郎道:“少胡说。皇后娘娘赐的婚,那是金口玉言。那日我也在御前,皇后娘娘说的话我也听了,便有什么也要忍着。”

宇文尚书笑道:“我们家高兴还来不及呢。我那个老妻,就是个糊涂的。可过大半辈子了,也不能把她怎么着。这个家她说了不算,还是我做主的。皇后娘娘做主的事,她敢抗命,不说是我家,就是她母系的郭家也饶不了她。”杨家人听了,知道郭夫人对这门亲事不大赞同。但两家都没法子,皇后凤旨已下,不敢违逆。

杨依依有了两个武艺高强的姑姑,出门更勤了。初四一早就到了青龙坊,见了封长青,互相拜了年。杨依依拿来三只红木算盘,是让李夫人的全匠坊帮忙给做的。又背诵了珠算口诀,封长青兄妹在年前都背过的,两兄妹记性极好,背的可熟练了。

杨依依笑笑:“先生一向用算筹,我觉得用算盘更方便些。”说着,讲解了指法。自己拨弄着算盘珠子,从一开始一直加,加二加三,加到一百为止。封氏兄妹目不转睛地看着。杨依依又从五千零五十开始减,直至减到零。又边背口诀,边演示了乘除的方法。然后把算盘给了两个人,让封氏兄妹自己去练习。

杨依依拿出四幅陈氏画的经变图,除了原画,还画了线条稿。一幅恰是《弥勒净土婚嫁图》,一幅是仿《弥勒像》,一幅是《弥勒净土长生图》,一幅是《弥勒往生图》。封长青看了连连赞叹,心里也没想到陈夫人有如此画技。杨依依让封长青安排着,把这四副图雕刻出来。

杨依依把李大秀叫过来,还有一个算盘是给李大秀的,连同写好的乘法口诀、减法口诀与珠算口诀。让他尽快背会了,有空了跟着封长红学习珠算。李大秀看着封长红打算盘,觉得有趣。把年前记的账拿过来,让封长红帮他算个总数。封长红认真地看了数据,按小姐教的法子,很快就算了出来。

杨依依问李大秀:“大秀,现在过年,什么生意都好做,你想不想领着厨房众人做点事,发点小财?”李大秀当时就点头了,把几个人集中起来。

杨依依笑道:“咱们离开工还有十几天呢,这十几天闲着也是闲着,我教大家几样吃食,简单又好吃。你们到东西两市那边去叫卖,除去本钱,利润五五开。”众人一听有钱赚,马上都愿意了。

杨依依就分排了任务,让李大秀与两个男厨子到她外祖家,把囤在地窖里的核桃、山楂都拉到青龙坊。又让几个小学徒到江南院找李夫人买了两麻袋白糖拉过来。让杨荆找人拉来一车锯好的竹条,其他的姑娘们在家里削竹签子。

第二天,杨依依一大早又过来了。封长红见她可高兴了:“小姐,我昨天一夜没睡,一直在打算盘,现在我打的熟练多了。”杨依依夸了她两句。检查了一下李大秀的口诀背诵情况,发现李大秀的记性也是非常好的,真是人才呀。

杨依依对众人道:“今天教你们做糖葫芦,山楂糕。”

杨依依让小草把山楂清洗晒干了,又让把核桃仁取出来炒香。手拿一把小刀,在山楂正中间划一个小口,轻轻一挤,用竹签把山楂籽剜出来。示范了几个,就让众人上手了。人多力量大,一会儿就处理了几大盆。

用竹签把山楂果夹了核桃仁穿成串。把水热开了,按一斤水,一斤二两白糖的比例熬成糖浆。待糖浆成小泡形状时,放些许醋下去,再把果串在糖浆上轻轻一转,蘸匀了放在抹了油的石板上冷却,这就是糖葫芦,五文钱一串。

让人把去了核的山楂放在大盆中,在大蒸锅里蒸软烂了,趁热捣成泥。按一比一的比例放入白糖,搅匀了,放在一个浅木盒中抹平了,这就是山楂糕了。等糕凉了,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五文钱一块。

工艺不复杂,众人看一遍就学会了。让厨房两个师傅用稻草与木棍扎了二十个大草把子,把糖葫芦插上草把子。

待东西两市中午开市后,让李大秀拉了车,领着小学徒们去西市销售,杨三娘和姜厨娘拉了车,领着几个女学徒去了东市售卖。

男孩子们还好点,到了西市一吆喝,生意真是好。女孩子们还有些脸皮薄,到了东市看见人多,就别扭起来。还是姜厨娘上了年龄,不在乎面子,教着姑娘们。

过年期间人多,小孩子手里有压岁钱。见了新奇的吃食舍得花钱,生意还是不错的。等散市了回到青龙坊一算账,营利不少。一共卖了一千三百多份,得钱六千多文,除去三分之一的本钱,营利四千五百文。

时间也快,转眼就是上元节。英王府里张灯结彩,挂了各色的花灯。英王妃命人请了一班皮影戏,又让人办了丰盛的筵席,请了两府的老小过来赴宴。众人在宴客院的厅里按序坐了。众人说说笑笑的,气氛很好。

席间说起南征大捷,老夫人道:“是个大好消息,到二月份,先头的军队就能回来了。留些人安顿降军,管理政权就是了。”众人都很兴奋,齐夸王军威武。

老夫人又宣布:“接到你们的姑母的信了,过几日就能到达都城了。她很久没有回来,这次回来可能要长住。依依就搬回侍郎府吧,腾出房子给姑母住。”杨依依撇嘴,原来是亲闺女要回来了,自己这个孙女就得给别人腾地方。

杨茭不乐意地道:“住的好好的,回来做什么?看见了心烦。”

老夫人脸一沉:“这是什么话?依依也是五郎的亲生女儿,已经十岁了,回自己家不应该呀?”

杨侍郎道:“母亲别生气,辛苦母亲帮着养了十年。如今回来,我是求之不得的。”

老夫人道:“五郎,你说过,芍药院就是给依依留着的,回去马上让人收拾了。明天就让依依开始搬吧。”杨侍郎点头应了。

老夫人道:“依依是我恩养了这么大,你们要是敢给她受委屈,我可是不依的。红豆、绿豆是我指给她的,还跟着依依,谁也不许动。两个妈妈是皇后给依依的,一并跟着。老大家的,你再给依依指派两个粗使的婆子和两个小丫头。”英王妃巴不得杨依依回侍郎府,听了这话就应下了。

杨依依站起来:“你们商量着,就把我的事给定了。我没有什么意见,却有个事要求祖母。红豆绿豆跟了我好几年了,一直表现的还不错,如今给了我,祖母却要把她俩的身契赏了我。不然,我是不敢再用了。大伯母赏我粗使的婆子与小丫头,身契也是要给我的。不然,谁知道那些人心里是如何打算的,要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事情必然是做不好。”

杨侍郎骂:“胡说些什么,你是什么意思?”

杨依依冷笑:“家里兄弟姐妹不少,哪个主人身边人的身契不是在自己手里?偏我说了就是胡说,家里要是供不起几个婢女、婆子,就实话实说,我不要了都行。弄几个人在我身边,身契却在别人手里。要是这几个人有异心,随意走漏我的信息不说,说不定送了我的性命呢。”

英王妃皮笑肉不笑:“七小姐就是心眼多,我的霏霏跟你同岁,要有你一半心眼,我就安心了。”

老夫人道:“好,杨七有这个想法,说明她真的是长大了。红豆、绿豆的身契在我这里,画眉,去拿了给你们七小姐。”

杨依依大大方方地接了,似笑非笑地谢了赏。拿了两个木盒子,一个送给老夫人,一个送给英王妃。

众人不解其意,杨依依笑:“我不白要祖母与大伯母的人。这是两幅水晶制成的老花镜,框子是银的。人上了年龄,眼神自然不如年轻的时候,看东西不清楚。但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有法子缓解状况的。前些时候,江南李家的三舅舅送了一块无暇的白水晶,请李夫人全匠园的金匠师傅做了两幅银镜框,又让波斯来的工匠磨了两幅镜片给镶上了。这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正面是球面。制成老花镜,对老花眼很有效。当然,你们戴着试试,要是度数不合,看着不清楚,还可以调整的。”

老夫人听了这话,就让杨依依给她戴上。老夫人上了年龄,老花眼确实看不清楚东西,戴上老花镜,马上像晴了天。老夫人乐了:“好,依依就是有能耐,这老花镜太好了。我终于能看清我的儿孙们的脸了,这两个婢女赏得不亏。”

英王妃也有点花,只是没有老夫人那么严重。杨依依也知道,英王妃的老花镜度数就小。英王妃戴上眼镜,四周看了看,果然清晰很多,也满意地笑了。杨依依简单介绍了使用老花镜的注意事项,众人觉得新奇,都盯着戴眼镜的两人看稀罕。

老夫人道:“今天朝廷有灯会,还要放烟火,不霄禁。你们吃好了,就不要在我这里拘束了。谁想上街,就让侍卫跟着,去看看热闹。”

众人听了都高兴,嚷着要去看热闹。杨依依却不想去,人多嘈杂,容易出事。就推说有些困了,要回去歇着了。众人当她舍不得离开老夫人,心里不痛快,就不逼着她去了。杨依依让红豆、绿豆收拾东西,能打包的都打包,准备明天一早就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