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面临的局势,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忠义就能解决的。”
“高大人,你觉得我们死守在这里,是尽了忠义,可如果城破了,我们都死了,又能改变什么?百姓还是会遭殃,朝廷也不会因为我们的死而感激我们。除了在史书上留那么一笔,说我们如何英勇就义,留个蠢名之外,还有何用?”
李北玄一字一顿的说道。
他并非没有热血和忠义,只是他的思维方式,比起来这个年代的人来说,更加务实和功利。
在他看来,一味地坚守直至全军覆没,那不是英雄主义,而是愚蠢的自我牺牲。
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成果,是让更多的人活下去,让安西的百姓免受战火的荼毒,让手下的将士们,能够有机会再次浴血奋战,而不是白白送命。
李北玄说完,高蔚生沉默了很久。
从客观角度上来说,李北玄说的一点毛病都没有。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
武朝对西域的掌控不仅有安西,还有包括安西四镇在内,大大小小十几座城市。
这些城市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武朝在西域的防御体系。
从战略层面来看,他们没必要计较一城得失,保存实力才是关键。
但说一千道一万。
他们在安西经营了这么久,支撑了这么久,为的是什么?
不就是为了守住这座城,扞卫武朝的尊严,保护这里的百姓吗?
如果现在拍拍屁股走了,那他们之前做的那些算什么?
算他们吃饱了撑的?
要是谁都像李北玄一样,一看局势不利就想着弃城跑路。
那武朝的边疆防线,岂不是形同虚设?
以后遇到强敌入侵,各个城池都不战而退,武朝的江山社稷又该如何稳固?
高蔚生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盯着李北玄,“侯爷,你说的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我们在安西付出了多少心血,你我心里都清楚。”
“可如今说走就走,这如何对得起,那些为了守城而牺牲的将士们?!他们的血,难道都白流了吗?”
李北玄微微叹了口气,心说高蔚生怎么听不懂人话?
只好深吸一口气,耐心解释道:“高大人,我从未忘记那些牺牲的将士,他们的血不会白流。但我们不能让更多的人步他们的后尘,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现在陪着安西一起死,那就是特么白死。
死的一点价值都没有。
高蔚生眉头紧皱,咬着牙说道:“可这传出去,我们就是临阵脱逃,是懦夫!以后还怎么面对朝廷和天下百姓?”
李北玄皱着眉看着高蔚生,一副孺子不可教也的表情:“高大人,我知道你看重名节,可在我看来,活着才有希望。”
而且高蔚生这话说的怎么这么难听。
他都解释好几遍了。
这不是跑路,而是战术撤退。
哈山那边是个好地方。
他们先苟个一年半年,等到武朝腾出手来,直接大军压境。
到时候他们再跟着一起杀回来,直接把安西夺回来就行。
到那时,谁还会说他们是懦夫?
而且,去哈山那儿咋了?
用个一年半年的时间,把哈山那个部落打造成个小城池,直接并入武朝版图,这不是一举两得?
高蔚生脑子在想什么,他真是有点看不懂了。
许久之后,高蔚生抬起头,缓缓说道:“侯爷,我明白您的意思,也知道局势的艰难。但我身为朝廷臣子,食君之禄,担君之忧,若不坚守城池,又有何颜面苟活于世?”
“我愿以死报国,虽死无憾。”
而熊战、冯威、甚至梅勇,以及前段时日来投奔都护府的丁不三丁不四兄弟,甚至还有五大善人和福禄寿这三兄弟,都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到了李北玄和高蔚生二人身上。
丁不三和丁不四率先拱了拱手。
他俩原是被钱伯瘟送到安西避难来的。
前段时日敌军攻城,他俩避之不及,这才投奔来了都护府。
所以他俩也是最赞同李北玄这番理论的。
闻言当即道:“侯爷说的在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们要是都死在这儿,那可就真没机会了。”
然而,除了丁不三、丁不四毫不犹豫的对李北玄表达了支持之外,就连梅勇都有点犹豫。
看了看自己的姐夫熊战,又看了看李北玄。
想了想后,还是站在原地没有动。
看姐夫怎么说吧。
要是熊战要跟李北玄走,那他也抬屁股就跟着走。
可若是熊战打算死守安西城,那他……纠结一下再跟李北玄走。
至于五大善人和福禄寿,那没什么好说的。
一个是李北玄的铁杆,一个是李北玄他大老婆的部曲。
万事都以李北玄为先,管他娘的什么忠义不忠义,在他们心里,李北玄的话就是命令。
当下便齐齐抱拳,高声道:“侯爷,我们听您的,您说咋办就咋办!”
不出片刻,帐中泾渭分明。
李北玄面无表情,将目光挪到了始终未表态的熊战和冯威身上。
熊战咧了咧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贤弟,我……”
李北玄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熊战出身陇右熊家,乃是龙湖将军熊善长的庶子。
此番来安西,不过是为了自己争一个前程。
对于熊战来说,活着是前途,死了也是前途。
若是能在安西之战中奋勇杀敌,即便马革裹尸,那也是为了武朝的边疆稳定,为了百姓的安宁,死的壮烈,回到家族后也能得到尊重,甚至光宗耀祖。
这便是他所求之事了。
李北玄心中自是明了。
至于冯威……
他没有开口,倒是让李北玄有些意外。
冯威这傻大个儿,不是一直都对自己言听计从吗?
怎么今日却没了动静?
“侯爷,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冯威吭哧了一下,憋出这么一句话:“侯爷,您不是一直说,我以后是能领十万大军,成为一名合格的将帅的人吗?这段时间一来,我一直在想,怎样才算是合格……”
“我看了很多兵法,读了很多历史,读来读去,总觉得,有些东西比性命,比利益,比得失更重要。”
“比如气节……比如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