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熙钰姐姐……糖葫芦……”惜春指着一处喊道。

王熙钰看着惜春所指的方向,果然有一个老人家推着一个木车,上面插满了一只只糖葫芦。

王熙钰也吃过糖葫芦,但是她从没有自己出来买过,所以感觉很新奇。

惜春见她还是傻站在那里,便拉着王熙钰的手,一蹦一跳地就往卖糖葫芦那个摊位去了。

彩云生怕二人跑丢了,与两位嬷嬷紧紧的跟着,一步也不敢远离。

“三哥哥一支、姨太太一支、二姐姐一支、彩云姐姐一支、翡翠姐姐一支……熙钰姐姐两支,我要三支……”惜春掰着手指头,很可爱的数着。

然后,惜春甜甜道:“老爷爷,给我十支糖葫芦……”

王熙钰感觉一切都很新奇,手里被惜春硬塞了一支糖葫芦,二人就开始美滋滋的吃了起来。

也许所有的女生都有逛街的天赋,惜春与王熙钰也不例外,王熙钰在最初的拘束之后,渐渐的就放开了,甚至比惜春还要疯。

“四姑娘、熙钰姑娘,你们慢一些……”彩云在二人身后喊着。

王熙钰和惜春一路逛着,看到有趣的东西便凑上去瞧瞧。

忽然,王熙钰看到前面有一群人围在一起,不知在看什么。

她好奇地拉着惜春挤进去看热闹,原来是一个杂耍班子正在表演杂技。

只见一个小丑打扮的人在空中抛着三个彩球,还不时做出各种滑稽的动作,引得观众们哈哈大笑。

王熙钰和惜春也被逗得前仰后合,忍不住拍手叫好。

接下来,杂耍班子又表演了喷火、吞剑等节目,精彩纷呈,让人目不暇接。

王熙钰看得津津有味,哪里肯罢休?

几人一直在荣宁街上玩了一个上午,一直到了午时,方才意犹未尽地回去了。

这时候,彩云带着的二十两银票也花得所剩无几,换来的是她和两个婆子手里大包小包的东西……

回去的路上,王熙钰的笑容就没有消失过,一路上与惜春有说有笑,仿佛忘却了所有的烦恼。

迎春此时见惜春等人一直没有回来,差点以为在外面出了事,已经准备让贾环派人出去看看了。

就在惜春焦急的等待中,惜春拉着王熙钰才姗姗来迟……

“都这么大了,还不让人省心,下次不许你出去……”迎春有些气恼道。

惜春见迎春确实等急了,赶忙邀功似的摸出打包回来的糖葫芦。

谁料因为出去久了,糖葫芦上面裹的那一层糖衣都化掉了……

迎春见状,也被气得哭笑不得,在惜春的脑袋上轻轻的敲了一下。

“你呀……”

“以后再这么淘气,就让你三哥哥,不许你再出去了。”

惜春此时完全没有把迎春威胁的话放在心里,反而看着糖葫芦有些惋惜。

嘴里嘟囔着:“早知道就把他们都吃掉了……”

贾环看着惜春可爱的模样,还是让彩云将惜春买来的糖葫芦给众人都分掉了。

……

却说御史衙门,今天虽是休沐之日,许多御史正在串联,矛头只有一个人,那就是“贾环”。

贾环所上那道“请开海禁”的折子,算是彻底的激怒了这帮保守的御史们。

这些御史们认为贾环的“开海”之言是动摇了国本,必须加以弹劾。

隐隐约约,一场以贾环为中心的风暴正在形成。

御史衙门,一个赵姓御史道:“诸位,那贾环仗着自己皇亲国戚的身份,竟然上书要求更改我大乾的祖宗制度,简直是岂有此理……我等御史,岂能袖手旁?此次我定要参他一本。”

又有一人道:“可不是嘛,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不过侥幸中了状元,竟不知天高地厚……枉议国事……我等一起写折子。”

还有一位留着花白胡子的老年御史激动道:“真是人心不古,圣主在朝,居然有人妄议更改祖制,圣贤书真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老夫定要参他一本。”

御史衙门此时众人议论纷纷,纷纷表示要一起上书参贾环一本。

除了御史衙门,其他六部九司许多人也开始串联,都是参贾环的居多。

工部,顾辞远是工部主事,下午开始就有人上门找他一起联名上书。

“顾兄,你我同在工部为官,此次贾环着实过分,竟要更改祖宗之法,这岂能忍?我已联系几人,明日要联名上书参贾环一本。”

顾辞远此时也有些为贾环担忧,他不仅是贾环的好友,还是他未来的二姐夫,当然不会答应下来。

超说道:“仁兄,此事我自有计较。”

那人见顾辞远拒绝,冷声道:“如此攀附权贵,怕不是连读书人的风骨都丢了……”

说罢,竟拂袖而去。

……

此时,贾环虽对此毫不知情,但一些对时局敏感的人早早就察觉到不对劲。

下午,夏言就让管家将贾环接去了夏府……

贾环虽不知道老师叫自己去做什么,但也隐隐猜到可能与自己请开海禁的折子有关。

到了夏言的书房,贾环赶忙躬身行礼,说道:“老师叫学生过来,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夏言冷哼一声:“还问发生了什么事?还不是你做的好事……”

不等贾环说话,夏言又说道:“那折子是你的想法?”

贾环恭敬答道:“正是学生所想。”

“说说你的想法。”

贾环说道:“老师,学生认为当今天下闭关锁国已久,已经到非开放海禁不可了。”

夏言听了贾环的话,眉头一挑,说道“说下去。”

贾环继续说道:“其一,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等地,山多田少,自古百姓就是下海为生……如今,朝廷禁海,沿海居民生路就断了,许多百姓为了生计,不得已才走上了海盗的路……这便是海患愈演愈烈的原因。”

“其二,南宋之时,赵氏之所以能以东南半壁江山,独立支撑二十余年,全部依赖海洋贸易的巨额税收……学生在翰林院负责整编经史阁,曾看过一本书,上面记载,南宋末年,东南沿海的海洋贸易税收高达千万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