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天幕通古代,给帝王一点震憾! > 第297章 尚武精神与宋朝的遗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97章 尚武精神与宋朝的遗憾

《秦王破阵乐》的琵琶音越发激昂,细听之下,似乎又有细微的区别。

冷静下来的李世民眉头微微皱起,心里突然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

难不成真正的《秦王破阵乐》,失传了。

一想到有这种可能,李世民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天幕上的琵琶音已然消失,天幕迅速发生变化,新的标题再次出现在天幕上。

【大唐尚武精神是什么呢】

视频还没开始,弹幕已经刷屏:

“大唐最后的尚武,或许就是一群要投降的人,听到《秦王破阵乐》后,还能哭着喊着再战一场。”

“唐朝两大遗憾:李世民死的太早,李隆基死的太晚。”

“唐朝诗人如雨,猛将如林,晚唐还能有诸多猛将,可想盛唐时有多么无敌。”

“唐朝从开始到结束,名将就没断过。”

“能打败大唐的只有大唐。”

……

紧接着,旁白声响起来:

【大唐尚武精神是什么呢】

【是李世民的一战擒获窦建德,迫降王世充,秦王当天下】

【是李靖的上兵伐谋,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是被视为耻辱的渭水之盟到颉利可汗于长安献舞】

【是苏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王】

弹幕:

“还记得西游记中一句: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就能被各个国家的国王好吃好喝招待,可想而知,大唐多么强大。”

“香积寺之战,相当于大唐的左手砍右手。”

“香积寺之战,谁胜都失败。”

……

天幕之上,旁白越发激昂。

【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是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是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是张仲素的功名耻计擒生数,直斩楼兰报国恩】

【是能打败唐军的只有另一支唐军的香积寺之战】

【是一曲秦王破阵乐,强行为大唐续命几十载】

视频底下,无数弹幕飞进飞出:

“大唐以武立国,大宋以文立国,两者差距太大了。”

“宋朝为什么不能学大唐崇文尚武?”

“所以宋朝的意难平是什么呢?好吧,宋朝全是意难平。”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还是能打的,可是杯酒释兵权后就不行了。”

……

大宋位面。

看到后世网友盖章说他很能打,赵匡胤郁闷的心情终于缓和了许多。

可下一秒,看到杯酒释兵权后就不行了的评价,刚缓和的心情再次郁闷起来。

赵匡胤独自一人喝起了闷酒,似乎在嘲笑世人的无知。

“谁能懂我呀?”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们为我披上黄袍,终有一日,他们便能自己黄袍加身。”

“我太想当皇帝了,难道其他人不想?”

赵匡胤感觉自己醉了,他踉踉跄跄站起身来,指着天幕大笑道:

“世人终究是小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几个字的含金量。”

“权力才是大补。”

“古往今来,谁能拒绝万万人之上?谁能拒绝?”

……

【所以大宋的遗憾是什么呢】

【是黄袍加身到杯酒释兵权,卧榻之床岂容他人酣睡的猜忌】

【是杯酒释兵权后,大宋缺少名将的可悲】

【是一战成名后被瓜分殆尽的强大铁骑】

【是高粱河之战后,燕云十六州历经389年才被收复】

【是杨业在陈家谷之战中战败被俘,最终绝食而死的惨烈】

【是澶渊之盟,军事胜利后的妥协,开启以金钱换和平的不好先例】

【是数十万百姓沦为奴隶,三千嫔妃帝姬行牵羊礼的亡国惨状】

【是一心忠君爱国,却被残忍害死的名将忠臣岳飞】

【是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的决绝】

【是朕虽年幼,却也不愿苟活的最后气节】

……

看到大宋的遗憾,网友们义愤填膺起来,纷纷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看法。

语言之直白,言辞之犀利,无不让大宋帝王们汗颜。

“宋朝的遗憾就是皇帝太拉胯了。”

“大宋是多少人的意难平啊?”

“两宋何德何能配得上岳武穆和辛弃疾?”

“宋朝不缺名相,更不缺名将,缺明君,奇怪的是,有明君,但是却异常短命。”

“躲在杭州的那位完颜构何德何能?”

“两宋的遗憾太多了,燕云十六州,澶渊之盟,靖康之耻,精忠岳飞死于奸佞之手,崖山海战。”

“经济如此繁荣的王朝,却只能在历史书中留下诸多败笔。”

“可怜辛弃疾,真的生不逢时。”

“但凡大宋帝王有阿斗一半听话,大宋可能都不是这个结局。”

……

满屏皆是宋朝的皇帝配不上这么多贤臣良将。

被天幕点名的名相名将,突然心里生出一个荒谬的念头:莫非大宋,真的不配拥有他们?

如果他们有幸生在大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统治的年代,可能一切都会不一样。

众人纷纷展开想象,那会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辛弃疾满眼通红,张了张嘴,最后化作一声苦笑。

“可惜生不逢时。”

“时也,命也。”

……

三国位面。

刘禅拽着诸葛亮的衣袖,高兴得像个孩子。

“相父,相父,后世网友夸我了。”

“他们没有说我朽木不可雕也。”

“他们夸我听话。”

“还说我是大宋帝王,可以改变大宋的结局。”

诸葛亮满眼含笑,慈爱地拍了拍刘禅的肩膀。

“看到了,看到了,亮看到了。”

“说明阿斗做得很好。”

“是一个有可取之处的君主。”

看着异常兴奋的刘禅,诸葛亮对比了一下拉胯的大宋,心头闪过一抹疑惑。

两宋名相名将何其多,一头猪,当上皇帝都能干的很好。

奇怪的是,大宋的帝王却能将大宋的江山霍霍的不成人样。

“奇也,怪也。”

他想起自己走后,刘禅凭借一张《出师表》,苦苦维持蜀国几十年,诸葛亮心疼得无以复加。

“如果亮死后,阿斗身侧有良将良相辅佐,蜀国何以亡国啊。”

想起阿斗之子殉国于刘备庙前,诸葛亮忍不住红了眼眶。

“有时候命运就是这么奇怪。”

“宋朝名臣武将最多,输的却最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