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茶点刚刚被端上桌来,唐文舒甚至都还没有来得及开始享用,就听到隔壁桌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不知道今年国子监会考些什么题目呢?”

另一个人道:“能考什么,不就是和科举考试一样的四书五经嘛。”

这时,有人接口说道:“那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个人摆出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似乎参加过国子监的考核,并且以此为荣。

“不知道这位兄台是否参加过考核?能否给我们讲讲具体情况。”另一桌的客人也对这个话题产生了兴趣,他们看起来像是在等待朋友或家人参加考核,非常渴望了解考核的难度。

那个人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然后站起身来,缓缓说道:“国子监的考核分为两场,每场两个时辰。上午的考试会从四书五经中选取一句话作为题目,考生需要根据这句话撰写自己的观点。”

听到这里,有人不禁感叹道:“这听起来好像并不困难啊,毕竟四书五经大家都是倒背如流的。”

然而,那个人却摇了摇头,接着说:“难就难在下午的那场考试,它考查的是时事政治。像我们这些没有当官的人,对时事了解得实在有限。”

“那可不,这样不公平,对于那些官员之子、世家子弟、勋贵人家岂不是可以直接通过?”有人义愤填膺地说道,脸上充满了不满和愤怒。他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引起了周围人们的共鸣。

“不,国子监是为了朝堂输送人才的,对于学生的考核当然是一视同仁。这个时事只能是未公开的时事,学生不仅要说出时事的具体内容,还要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另一个人冷静地解释道,他的眼神坚定而严肃。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认同,但又有人提出疑问:“那这样可就难了,勋贵人家即使能说出时事要点,可要列措施,大家都一样的难度,没做过官,不知道要怎么样做官,只从书本上了解的知识都大差不差的。”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和疑虑。

这时,人群中的一位老者缓缓开口:“这正是国子监的用心之处,他们希望培养出真正有才能、有见识的官员,而不仅仅是凭借家世背景就能进入仕途。这种考核方式虽然困难,但也给了每个人公平竞争的机会。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在国子监中脱颖而出。”

老者的话让人们陷入沉思,他们开始意识到,国子监的考核制度并非是为了刁难学生,而是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在这个时代,虽然家世背景仍然重要,但才华和能力同样不可或缺。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官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酒楼这边正在针对考核议论纷纷,而唐启这边,他面对着考题,闭目思索良久都未下笔。

上午考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道题他曾听先生讲过,所以当看到题目时,他便胸有成竹地飞速写下了自己对这句话的见解。

可是下午的考题却让他犯了难——“扬州水患”。他皱着眉头,心里暗自琢磨:“现在正值梅雨时节,细雨绵绵,按道理来说应该不会造成水灾才对啊!难道是我考虑不周?”

接着,他又想到陛下派父亲如此匆忙地前往扬州赴任,会不会是因为扬州的水患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呢?再加上父亲作为一名新任官员,是否有能力调动人员去解决这场水患呢?他越想越多,头都快炸了。

最后,他忍不住叹了口气,睁开眼睛看着周围的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心中不禁有些着急。这时,他突然想起妹妹平时思考问题时的样子,于是也学着她的模样在心中默念:“脑子,快想啊,赶紧想出来。”

“是了,扬州临海,上游的荆州并未传出水灾传言。”唐启心中暗自琢磨,他很快又想到了另一种可能——水匪或水寇。这些人以抢劫为生,常常出没于江河湖泊之间,对当地居民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解决办法就简单多了。

针对水匪,可以采取招安政策。那些农户出身的水匪可以重新登记户籍,分到荒地开垦种植,并享受三年免税的待遇。至于那些拥有武力的水匪,则可以征募他们入伍。这样一来,既可以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又能打击水寇;二来,如果遇到外敌入侵,这些士兵还可以守卫扬州。而对于这些士兵的军饷和粮草,则可以通过划分土地给他们耕种来解决。平时他们可以种地,战时则可以上阵杀敌。

而对于水寇,则只有一个字:打!赵国的领土岂容他国侵犯?必须要将他们彻底打败,让他们再也不敢轻易来犯。这不仅是对国家主权的扞卫,更是对百姓安全的保障。我们要用铁与血的力量告诉那些觊觎赵国领土的人,这里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染指的地方!

与此同时,扬州还需要修建新的水利工程,如修筑水坝、挖掘沟渠等。这些措施不仅能够灌溉更多的良田,提高农业产量,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分渠引流,避免七八月份再次发生洪灾。

水利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它关系到整个地区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每一座水坝都是一道坚固的防线,每一条沟渠都是一条生命之脉。它们将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活力,为人们创造更好的未来。

此刻,赵瑞已经来到了唐启的面前,她低头凝视着唐启所写的文字:\"日月所照,皆为华夏;江河所至,皆为汉土;赵国之地,岂容他国侵犯!\"这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如同一把利剑般刺进了她的眼睛。随后,她的目光落在了后面的内容之上,看到唐启详细地写下了应对水寇、兴修水利以及其他相关措施。尽管他尚未抵达扬州,但在他的心中仿佛已经有一幅清晰的扬州地图,对于如何治理扬州的一切都了然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