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都市言情 > 国匠精魂 > 第34章 热情的午宴(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午宴时间已到,保罗那热情洋溢的声音在大厅中响起:“亲爱的朋友们,贾晓臻、王启明、朱汉腾、开布缇,还有可爱的谢莉斯孙女,快来就坐,让我们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他满脸笑容,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期待,热情地张罗着大家入座。

众人在保罗的引导下,纷纷来到宴会桌旁。保罗按照兼桑尼亚待客的规矩,仔细地安排着座位。他先请贾晓臻坐在主位的一侧,轻声说道:“贾晓臻先生,您是我们尊贵的客人,请这边坐。” 贾晓臻微笑着点头致谢,在指定的位置上坐了下来。接着,保罗又依次引导王启明、朱汉腾和开布缇入座,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那么优雅而又热情。

谢莉斯孙女优雅地来到桌前,保罗轻轻地摸了摸她的头,温柔地说:“宝贝,你也坐在这儿,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味的食物。” 谢莉斯孙女眨着大眼睛,乖巧地坐下。

大家都坐定后,保罗开始忙碌起来。他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指挥家,指挥着服务员上菜。一道道精美的菜肴被端上了餐桌,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保罗一边介绍着每道菜的特色,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品尝。

“这道烤猪肘是我们兼桑尼亚的传统美食,外酥里嫩,希望你们会喜欢。” 保罗笑着说。

贾晓臻拿起刀叉,切下一块放入口中,细细品味后,赞不绝口:“味道真的很棒,保罗,谢谢你的款待。” 保罗听到赞扬,脸上绽放出更加灿烂的笑容:“你们喜欢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在进餐过程中,保罗不停地与大家交流,分享着兼桑尼亚的文化和故事。他讲述着兼桑尼亚的待客礼仪,让大家对兼桑尼亚的风俗习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我们兼桑尼亚,招待客人一定要用心,让客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保罗举起酒杯,“让我们为友谊干杯!” 大家纷纷举起酒杯,清脆的碰杯声在空气中回荡。

王启明好奇地问道:“保罗,兼桑尼亚还有哪些特别的待客礼仪呢?” 保罗兴致勃勃地回答道:“我们兼桑尼亚人很注重细节,比如在餐桌上,要等主人示意开始用餐后,客人才可以动餐具。而且,我们会尽量让客人品尝到各种不同的美食,以显示我们的热情好客。”

朱汉腾笑着说:“保罗,你真的很热情,让我们在这里感受到了浓浓的情谊。” 保罗笑着回应:“你们是我的朋友,我当然要好好招待你们。”

突然,保罗像是想起了什么,他好奇地问道:“据说你们华夏的饮食观念与我们有些不同,不同在什么地方呢?贾先生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贾晓臻微微一笑,他看出保罗是个美食家,便兴致勃勃地开始介绍起来。

“保罗,华夏人与西方人在饮食观念上确实有很大的不同,当然,不包括您在内,我看得出,您是一位美食家。” 贾晓臻缓缓说道,“总体上来看,在西方传统文化中,饮食被看作是世俗的,只是为了满足纯粹功利和物质上的需要,人每天吃饭只是一种生理需求。然而,在华夏人看来,饮食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它既是对生命欢乐的领受,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心灵的寄托。”

贾晓臻接着说:“在华夏,每逢传统节庆,我们都会通过食物来展现勃发的生命力。比如春节,我们会准备丰盛的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享团圆之乐。年夜饭中有各种寓意吉祥的菜肴,像鱼代表着年年有余,饺子象征着团圆。而西方的宗教节日经常要求禁食,这与我们华夏的传统截然不同。”

保罗听得入神,频频点头。贾晓臻继续说道:“有人说,华夏人最懂吃,我们也不否认,因为我们拥有异常发达的美食鉴赏系统。我们吃饭时会细嚼慢咽,去感受食物的色香味形。我们讲究五味调和,这贯通了圆融和谐的中式哲学。每一道菜都像是一件艺术品,厨师们精心调配各种调料,让它们相互融合,达到一种完美的口感。”

“而且,华夏人会对味道有深切的依恋。” 贾晓臻眼中流露出深情,“味道若能延续,记忆就会一直在。无论你走多远,去了地球的哪一端,最终有东西会把你拽回去,这东西不是你的潜意识,而是你家乡菜的味道实实在在地塑造了我们肠胃中的菌群。就像全华夏的父母都有个习惯,喜欢往子女的饭碗里夹菜。因为他们知道,只要碗里满满的,人生就不会空虚,子女的精神也便有了着落。”

这时,朱汉腾补充道:“没错,保罗。华夏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饮食也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在北方,以面食为主,像饺子、面条、馒头等都是常见的食物。而在南方,米饭则是主食,还有各种精致的点心和小吃。而且,不同地区的口味也各不相同。川菜以麻辣着称,湘菜则是鲜辣,粤菜注重原汁原味,鲁菜讲究咸鲜醇厚。”

王启明也接着说:“不仅如此,各地的食材也不一致。沿海地区有丰富的海鲜,山区则有各种山珍。像江南水乡,河鲜是餐桌上的常客;而在东北,黑木耳、榛蘑等山货备受喜爱。而且,不同地区还有各自独特的烹饪方法和特色菜肴。比如北京的烤鸭,皮脆肉嫩,香味四溢;广东的肠粉,口感爽滑,味道鲜美。”

保罗和谢莉斯认真地听着,不时发出赞叹声。保罗感慨地说:“华夏的饮食文化如此丰富多彩,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贾晓臻笑着说:“华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每一道菜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比如,东坡肉就是以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名字命名的。据说苏东坡被贬黄州时,亲自烹制了这道菜,并写下了《猪肉颂》。”

接着,贾晓臻微微闭上眼睛,仿佛沉浸在千年前的情境之中。他缓缓抬起双手,右手在空中轻轻摆动,仿佛正在擦拭着锅铛,同时轻声吟诵起来:“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韵味,左手则自然地垂在身侧,随着诗句的节奏微微晃动。

贾晓臻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注与陶醉,他微微仰起头,继续吟诵:“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此时,他的右手缓缓落下,做出等待的姿势,仿佛在耐心地等待着锅中的猪肉慢慢炖煮至完美的状态。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贾晓臻的声音愈发响亮,他的双手也随着诗句的情感而有所起伏。他双手微微张开,仿佛在展示着那美味的东坡肉,又像是在享受着品尝美食后的满足。

吟罢,他睁开眼睛,眼中闪烁着光芒,继续说道:“这道菜不仅味道鲜美,还承载着文化的记忆。苏东坡以他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赋予了这道菜独特的魅力。在当时,猪肉价格便宜,但很多人不懂得如何烹饪,而苏东坡却能巧妙地将其化作美味佳肴。他通过这首《猪肉颂》,不仅记录了烹饪的方法,更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就如同这道菜,看似普通,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它经过精心烹制,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故事,让人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东坡肉成为了华夏饮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

保罗和谢莉斯听得入神,仿佛透过贾晓臻的讲述和动作,看到了千年前苏东坡在黄州烹饪东坡肉的场景,内心也更加深刻地羡慕起华夏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朱汉腾又说道:“还有粽子,这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传说华夏着名的诗人、政治家屈原投江后,百姓们为了不让江中的鱼虾啃食他的尸体,就纷纷投放粽子到江中。这小小的粽子,承载着人们对屈原的敬重与怀念,也传承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如今,粽子已经成为了一种美味的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

“粽子有甜粽和咸粽之分。甜粽通常包有红枣、豆沙等馅料,那红枣宛如红宝石,镶嵌在软糯的糯米中,散发着甜蜜的香气;豆沙则细腻绵密,如同丝绸般顺滑,与糯米完美融合。而咸粽则会放入火腿、咸蛋黄等,火腿的咸香和糯米的软糯相互映衬,咸蛋黄的油润更是为粽子增添了独特的风味。” 朱汉腾兴致勃勃地介绍着。

“有趣的是,有些甜粽中还会加入花生米。这花生米啊,就像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宝贝。它经过精心的烹制,变得香脆可口。当它与甜粽的其他馅料相遇时,又碰撞出别样的美妙滋味。花生米的香脆与糯米的软糯、红枣的甜蜜或豆沙的细腻相互交织,在舌尖上演绎出一场丰富的味觉盛宴。” 朱汉腾继续说道,“我们和您都对美食有着浓厚的兴趣,而这小小的花生米在粽子中也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不仅为甜粽增添了一份口感上的丰富性,还蕴含着华夏人民对美食的独特理解和创新。就像我们华夏的饮食文化一样,在传承中不断发展,推陈出新,创造出更多美味的佳肴。”

保罗和谢莉斯听得津津有味,他们仿佛已经能想象出那包含着花生米的甜粽是多么美味。

保罗好奇地问道:“这花生米在粽子中是如何搭配其他食材,达到这种美妙口感的呢?” 朱汉腾微笑着继续为他们详细解释:“这花生米啊,它首先要经过适度的蒸煮,这样才能保持它的香脆口感,同时又不会过硬。在包粽子的时候,将煮好的花生米与糯米、红枣或者豆沙混合在一起。当你咬下一口粽子,糯米的软糯首先在口中散开,接着红枣的甜蜜或者豆沙的细腻会弥漫开来,而花生米的香脆则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口感层次,就像是在柔软的画布上点缀了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与其他食材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丰富而和谐的味道。”

“哇!”谢莉斯一声惊呼,将大家从遐想中惊醒,大家这才意识道所有人都已经沉浸在品尝美食的想象之中了。

王启明接着说:“华夏的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在正式的宴会上,座位的安排、餐具的使用都有一定的讲究。长辈通常坐在主位,晚辈要尊重长辈。而且,在用餐过程中,要注意礼仪,不能大声喧哗,要细嚼慢咽。”

保罗饶有兴趣地问道:“那具体是怎样安排座位的呢?还有餐具的使用又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王启明微笑着解释道:“一般来说,正对着门的位置是主位,通常由家族中辈分最高或者最受尊敬的长辈就座。其他晚辈则依次坐在两侧。这样的安排体现了对长辈的敬重。说到餐具,筷子是我们华夏饮食文化中极具特色的餐具。筷子一般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使用筷子时,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不能用筷子指人,这被认为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夹菜时要注意适量,不能在菜盘中随意翻搅,以免影响他人用餐。而且,筷子的握法也有一定的规范,要用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握住筷子,动作要自然、优雅。”

贾晓臻也补充道:“除了筷子,我们还有勺子、碗、碟等餐具。勺子通常用于舀汤、盛饭等。碗一般用来盛放主食或汤羹,不同的场合会使用不同材质和样式的碗。碟则主要用于盛放菜肴。在使用这些餐具时,也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碗要端在手中,不能放在桌上直接趴上去吃;用勺子舀汤时,要轻轻舀起,避免汤汁溅出。”

保罗好奇地问:“那华夏人在家庭聚餐时,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俗呢?”

贾晓臻回答道:“在家庭聚餐时,一家人会围坐在一起,长辈会先动筷,然后晚辈才可以开始吃。而且,大家会互相夹菜,表达关爱和祝福。饭后,还会一起聊天、品茶,享受家庭的温馨。”

“这真的很温馨,让人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谢莉斯越听越有兴致说,“还有什么美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