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小说旗!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小说旗 > 历史军事 > 三国纵横征程 > 第132章 朕要当面与他们理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2章 朕要当面与他们理论

杨轩听闻改革遭到权贵反对的消息后,心中的怒火熊熊燃烧。他深知改革之路充满荆棘,但为了国家的未来,他绝不会退缩。

“传朕旨意,召集所有反对改革的大臣,朕要当面与他们理论。”杨轩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

很快,那些反对改革的大臣们战战兢兢地来到了朝堂。

“你们为何反对朕的改革?难道你们不清楚这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杨轩怒视着他们。

一位大臣壮着胆子说道:“陛下,新政策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如今朝廷内外人心惶惶。”

杨轩冷哼一声:“为了少数人的利益,就要牺牲国家的前途吗?朕意已决,改革必须推行下去。谁若再敢阻拦,休怪朕无情!”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

然而,改革的阻力远不止于此。一些权贵暗中勾结,煽动民众对改革产生不满。

“这改革让我们没了活路啊!”街头巷尾,不时传来这样的抱怨声。

“陛下,如今民间对改革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若不妥善处理,恐怕会引发动乱。”一位忠诚的大臣忧心忡忡地向杨轩进言。

杨轩皱起眉头:“朕一心为了国家和百姓,他们为何就不能理解?”

与此同时,北方的游牧民族趁着国内局势动荡,再次大规模南下入侵。

“陛下,敌军来势凶猛,已经攻破了数座城池!”边境的急报如雪片般飞来。

杨轩心急如焚:“立刻调派大军抵御外敌!”

但此时,国内的兵力因之前的战争和整顿尚未完全恢复,粮草和军备也供应不足。

“陛下,国库空虚,难以支撑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财政大臣一脸无奈。

杨轩沉思片刻:“号召全国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抗击外敌。”

在杨轩的号召下,百姓们纷纷响应,一些爱国商人主动捐献财物,青年们踊跃参军。

然而,战场上的局势依然严峻。

“陛下,前线战况危急,我军伤亡惨重。”将领们的奏折让杨轩倍感压力。

杨轩决定御驾亲征,鼓舞士气。

“将士们,朕与你们并肩作战,誓保家园!”杨轩的到来让士气低落的军队重新燃起了斗志。

在战场上,杨轩身先士卒,与士兵们一同冲锋陷阵。

经过一番艰苦的战斗,终于暂时击退了游牧民族的进攻。

但还没等杨轩喘口气,南方又传来了瘟疫横行的消息。

“陛下,南方瘟疫肆虐,百姓死亡无数,人心惶惶。”

杨轩立刻召集太医:“务必尽快找到控制瘟疫的方法。”

太医们日夜研究,尝试各种药方。

同时,杨轩下令在南方设立隔离区,防止瘟疫扩散。

“一定要保障百姓的生活物资,不能让他们在困境中绝望。”

在处理瘟疫的过程中,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些原本支持杨轩的大臣,在巨大的压力下开始动摇,倒向了反对派的阵营。

“陛下,我们的处境愈发艰难,现在该如何是好?”身边的亲信也露出了焦虑的神情。

杨轩望着远方,坚定地说:“无论多么困难,朕都不会放弃。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

杨轩一方面继续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加强军事防御,同时全力应对瘟疫。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决策,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陛下,有大臣建议暂时放缓改革,集中精力应对外敌和瘟疫。”

杨轩摇摇头:“改革不能停,这是解决根本问题的关键。但在策略上可以适当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瘟疫终于得到了控制,改革也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但北方的游牧民族经过休整,再次集结大军,准备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陛下,这次敌军的兵力比上次更加强大,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将领们神色严峻。

杨轩深吸一口气:“传朕命令,全国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百姓们纷纷行动起来,为保卫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铁匠们日夜打造兵器,妇女们为士兵们缝制衣物,农夫们也主动运送粮草。

在全国上下一心的努力下,杨轩的军队再次踏上了抵御外敌的征程。

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天。

杨轩骑着战马,在阵中指挥作战。

“将士们,为了国家,为了亲人,杀啊!”

士兵们舍生忘死,与敌军展开了殊死搏斗。

经过数日的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陛下,敌军的攻势太猛了,我们快要顶不住了!”

杨轩咬着牙:“坚持住,援军马上就到!”

就在关键时刻,援军及时赶到,从侧翼袭击了敌军。

敌军阵脚大乱,杨轩趁机下令全线反击。

终于,敌军溃败而逃。

“我们胜利了!”士兵们欢呼雀跃。

杨轩望着疲惫但兴奋的将士们,心中感慨万千。

然而,还没等他们庆祝太久,国内又传来了洪水泛滥的消息。

“陛下,这次洪水比以往都要严重,许多地方都被淹没了。”

杨轩马不停蹄地赶回京城,组织救灾工作。

“一定要把百姓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不惜一切代价救援!”

在救灾的过程中,杨轩发现一些官员贪污救灾物资,大发国难财。

“这些丧心病狂的家伙,朕绝不轻饶!”

杨轩下令严查,将贪污官员绳之以法。

经过艰苦的努力,洪水逐渐退去,受灾百姓得到了妥善安置。

但杨轩知道,国家的重建工作还任重道远。

就在这时,西方的一个强大帝国向杨轩的国家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提供援助,但条件是要在国内设立租界,并享有特殊的贸易权利。

“陛下,这或许是一个机会,但也可能是一个陷阱。”大臣们对此意见不一。

杨轩陷入了沉思:“此事需从长计议……”